顺治五年九月,桐乡大疫,死者无算。石门大疫,民间死者无算。[239]
康熙十二、三年嘉兴痧发,乡村城市之中,俱见有此等症。[240]
康熙十六年三月,嘉善民疫。[241]
康熙十七年四月,嘉善地震,大旱,大疫。[242]
康熙三十三年夏,青镇、濮院大疫。[243]
康熙四十八年嘉兴洊饥,多疾疫。四月桐乡**雨,异虫害春花,民大疫,死者枕藉。[244]
康熙六十一年嘉兴府旱,疫,大饥。[245]
乾隆十三年平湖秋大疫,民间谣曰:过得戊辰年,便是活神仙。[246]
乾隆十四年夏,桐乡青镇大疫。[247]
乾隆二十一年嘉兴府春夏大饥,米价涌贵,疫气盛行。桐乡四月米价至三千四百有奇,闾巷有殍,疫疠盛行。嘉善五月疫作,秋大熟。[248]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桐乡、秀水疫疠盛行,濮院为盛。[249]
乾隆二十五年嘉善六月大疫,至冬始定。嘉兴、秀水两县,疫症盛行。[250]
乾隆三十一年嘉善春熟,是年冬至次年春大疫,食油菜者患喉多死。[251]
乾隆三十六年嘉兴武源当湖滞下病流行。[252]
乾隆五十一年春,桐乡青镇大疫。[253]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桐乡城中多疫。[254]
乾隆五十八年夏秋,平湖疫。嘉善正月至四月,恒雨,秋冬大疫。[255]
嘉庆八年平湖夏秋疫。嘉善夏秋疫,痘疮盛行。[256]
嘉庆十六年嘉善大疫。[257]
嘉庆二十五年冬,嘉兴府时疫流行。嘉善岁大稔,冬疫。[258]
道光元年平湖夏大疫,俗名吊脚痧,死者甚众。六七月间,嘉善大疫,名钓脚痧,死者无虚日,秋有年。秀水新塍秋大疫。桐乡青镇夏大疫。[259]
道光十六年嘉善疫。[260]
道光十七年秋,平湖疫。[261]
咸丰八年平湖秋疫。嘉善秋地震,民病疫。[262]
咸丰十年九十月,嘉兴府濮院瘟疫盛行。[263]
咸丰十一年秋,嘉兴府濮院盛行霍乱转筋之症。[264]
同治元年石门夏大疫。嘉善夏大疫。四月间,嘉兴有吐泻等病,不及一昼夜即死。[265]
同治二年五月,嘉兴疫。时天热亢旱,酷热,盛川死疫者经掩埋局收管,三日间计死二百余,余镇亦每日各有数人,皆半日病而已。[266]
同治十年秋,平湖、嘉善疫。[267]
光绪十一年夏秋交,嘉善大疫,日哺后,人不敢外行,田禾歉收。[268]
光绪十四年秋,嘉善疫,田禾歉收。[269]
光绪十六年秋,嘉善疫,田禾仍歉收。[270]
光绪十七年夏秋交,嘉善大疫。夏,秀水新塍大旱,舟楫不通,秋大疫。[271]
光绪二十一年夏秋之间,平湖疫气流行,死亡枕藉。[272]
光绪二十八年嘉善枫泾大疫。平湖天降瘟灾,一家或传染数口。海盐澉浦疠疫大行,传染遍四乡,触之立毙。自五月至九月始消除。嘉兴梅里夏秋大疫,感受者壮年居多。[273]
光绪二十九年秀水新塍里中大疫,多喉症。[274]
宣统元年桐乡青镇**雨为灾,大水,田稻淹没,七月大疫。[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