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初嘉定大疫。[172]
康熙十九年嘉定夏秋**雨,大疫。崇明八月初三日,飓风潮溢,民多溺死,大疫。宝山夏秋**雨,大疫。[173]
康熙三十五年嘉定十月梅、海棠华,大疫,岁大饥。宝山岁大祲,冬疫。[174]
康熙三十六年嘉定春夏大疫。宝山春夏大疫,死者枕藉。[175]
康熙四十六年嘉定淞南夏大旱,岁大祲,石米二两,秋疫痢大作。[176]
康熙四十八年宝山夏疫。嘉定淞南夏疫,石米一两八钱。[177]
雍正六年太仓州镇洋县疫。[178]
雍正八年春嘉定大疫。[179]
雍正十一年太仓州镇洋县夏五月大疫,死者无算。州县令地方每日册报死者之数,一日至有数十口。因虔祷城隍神驱疫,自是递减,至立秋乃已。太仓州镇洋县璜泾历半年犹未止。宝山春民大饥,夏民大疫。嘉定南翔春疫疠大行。[180]
乾隆六至八年太仓州镇洋县城乡,疫痧交相飞染。七年,太仓州镇洋县璜泾大疫。[181]
乾隆十四年嘉定夏秋大疫。宝山九月大疫,冬至后方息。[182]
乾隆十五年宝山棉大稔,疫。[183]
乾隆二十年太仓州镇洋县大水,岁大饥,冬疫。[184]
乾隆二十一年太仓州镇洋县春疫。嘉定春大疫。崇明大疫,民多死。宝山春大疫,岁祲。宝山真如夏大疫。太仓州镇洋县刘河镇大疫,人死无算。[185]
乾隆三十六年太仓州镇洋县茜泾夏疫。[186]
乾隆四十二年宝山夏**雨,秋冬大疫,九十两月尤甚。[187]
乾隆四十九年宝山春疫。[188]
乾隆五十年夏,宝山大旱,冬疫。太仓州镇洋县双凤大旱,秋疫。[189]
乾隆五十一年春,宝山大疫。[190]
乾隆五十八年太仓州镇洋县双风秋大水,冬疫。[191]
乾隆六十年春,嘉定大疫。[192]
嘉庆元年秋,崇明大疫。[193]
嘉庆十一年嘉定春疫。[194]
嘉庆二十一年嘉定大疫,有全家殁者。[195]
嘉庆二十五年太仓州镇洋县秋大疫,患者手足蜷挛,俗名蛄蛛瘟。嘉定秋大疫。[196]
道光元年太仓州镇洋县六月大疫,至九月始已。时鸡翅两旁生爪。名曰:蜘蛛瘟,始而呕泻,继而手足筋骨俱欠,医药无效,至二年十月始止。嘉定秋大疫,手足麻木,经脉挛缩,俗名蜘蛛瘟,或一家死二三人,身有红印。其疾初患,麻木白手者,手即冷,自足者,足即冷,筋脉挛缩,痛不可忍,俗名蜘蛛瘟,有一村死二三人者,有一家死二三人者,患时身有红印,或方或圆者多死。宝山夏秋大疫。[197]
道光二年宝山秋大疫。太仓州镇洋县璜泾疫。[198]
道光七年八月,太仓州镇洋县疫,岁饥。[199]
咸丰五年秋,嘉定大疫。[200]
咸丰六年太仓州镇洋县夏大旱,秋蝗伤禾,大疫。[201]
同治元年五月,嘉定大疫。[202]
同冶二年嘉定大疫。[203]
同治三年宝山大疫流行。[204]
光绪七年嘉定疫且饥。[205]
光绪八年嘉定七月大疫。[206]
光绪九年四月,宝山月浦**雨,大疫。[207]
光绪十一年嘉定秋疫症流行。宝山秋疫。宝山罗店七八月疫,患者上吐下泻,手足挛急,子发午死,名曰:子午痧,一家有毙三四人者。[208]
光绪十四年嘉定秋大疫。[209]
光绪十五年嘉定七月大疫。[210]
光绪十六年嘉定夏霍乱流行。宝山夏大疫,流行霍乱症,俗称瘪螺痧,染者多猝不及救,槥市为空。[211]
光绪二十一年嘉定秋大疫。[212]
光绪二十七年嘉定冬喉痧症流行。[213]
光绪二十八年秋,嘉定大疫。[214]
光绪二十九年宝山夏秋旱,多疫,染者多发红痧,不能透者辄死。嘉定夏大疫,红痧症流行。[215]
宣统三年嘉定六月红痧症流行。[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