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国内主要空港(1 / 1)

民航概论 魏全斌 6776 字 1个月前

一、机场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些大城市已相继修建了机场,但是在初期大多数机场的规模较小、设备较差、吞吐量有限。至1987年年底,中国的民用机场有116个,其中民航系统使用的82个。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体委使用的34个。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军用机场。

我国绝大部分空运量集中在少数枢纽和重要机场,而多数一般机场的空运量很小。从全国的机场密度分布来看,大部分机场分布在哈尔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一线以东地区,有从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航空运输量也有相同的分布特点。

我国民航运输机场的布局与空运市场布局是基本吻合的,与全国交通运输的布局、全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也是吻合的,这说明目前我国机场的分布基本上是合理的。机场分布的不平衡是许多国家航空运输所具有的共性。多数发达国家的机场也集中分布在沿海的经济重心区,而且空运量也集中于少数大型航空枢纽,大多数机场的空运量相对较小。因此,机场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相吻合,是航空运输发展的规律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机场分布的不平衡是合理的。

从我国目前的机场分布与机场容量状况分析,与空运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且与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不相适应。从1986年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资料看,开放的公用机场,美国有5875个,法国有362个,印度有176个,我国只有90个。每万平方千米的机场数,美国为6.2个,法国为6.6个,印度为0.59个,我国只有0.09个,美国、法国、印度分别为我国的68倍、73倍和8.5倍。

与世界上许多大型机场相比较,我国的机场规模较小,容量有限。针对我国目前机场布局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全国机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国际门户机场、干线机场、地方航线机场的数量、规模统筹安排,加强局部的宏观调节。在近期规划中,应适当留有发展的余地,对每一个机场的建设必须做可行性研究,尽量避免一扩再扩的重复施工或投资过大的不合理现象,使我国的机场布局趋于完善。

全国民用机场的布局和建设规划,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国民用机场的布局和建设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用机场建设规划,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将其纳入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民用机场建设规划应当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协调,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机场,应当符合依法制定的民用机场布局和建设规划,符合民用机场标准,并按照国家规定报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并实施。不符合依法制定的民用机场布局和建设规划的民用机场建设项目,不得批准。新建、扩建民用机场,应当由民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布公告。

经过近年的高速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75个,其中对外开放的国际机场25个,预计2020年我国的民航运输机场将达到300个,形成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机场群。

二、京津冀机场群

京津冀机场群的主要机场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一)首都国际机场

首都国际机场(见图5-32)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航空港,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东经116度35分04秒,北纬40度04分48秒,机场三字代码PEK,距天安门广场25.35千米,海拔高度35米,是我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首都国际机场不但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中心。

图5-32 首都国际机场

2010年,首都国际机场累计发送旅客7400余万人次,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2010年发送旅客8930万人次),取代了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名列世界第二位,这标志着首都国际机场在迈向国际大型枢纽机场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首都国际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两条4E级跑道、一条4F级跑道,以及旅客、货物处理设施,是中国国内仅有的两座拥有三条跑道的国际机场之一(另一座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机场原有东、西两条4E级双向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并且装备有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其间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2008年在机场东边建成了三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新跑道3800×60米,为4F级。

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新中国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当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现在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VI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1980年1月1日,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一号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一号航站楼按照每日起降飞机60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进行设计。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大,一号楼客流量日趋饱和。重新规划的建筑面积达33.6万平方米、装备先进技术设备的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同时一号航站楼停用。随着客流量的继续增加,2004年9月20日,整修一新的一号航站楼重新投入使用,专门承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航班。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超过2650万人次的旅客,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可达9210人次。位于1号和2号航站楼东边的3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已经于2008年2月29日建成投入使用,将能承接空中客车A-380等新型超大型客机。继当年2月29日六家航空公司在新的3号航站楼登机,3月26日又有20家航空公司转至3号航站楼,转场后3号航站楼承担首都机场60%旅客吞吐量。

(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见图5-33)位于天津东丽区,东经117度20分,北纬39度07分,海拔高度3米,机场三字代码TSN,据天津市中心13千米,服务于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等城市,是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天津机场现有跑道2条,第一跑道3600×45米,飞行区等级为4E级,第二跑道3300×60米,飞行区等级为4F级,可满足各类大型飞机全载起降。由于北京首都机场规模较大且距离天津较近,目前滨海机场旅客和货运吞吐量均不大,是四个直辖市中规模最小的一个机场。随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第二跑道于2010年7月开始开放客运运行,机场将逐步成为中国北方交通枢纽之一。

图5-33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前身为天津张贵庄机场,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两条民用航线就从这里始发,机场同时担负起新中国专业飞行和技术人才培养的任务,被誉为“新中国民航的摇篮”。1974年,天津机场被确定为首都机场的备降场,1979年4月开辟7条始发航线,结束了长期以来只能作为航线经停站的状况,当年旅客发运量1.27万人次,货邮发运量1806吨。1990年完成第四次扩建和2002年的飞行区改造后,天津机场成为华北地区仅次于首都机场的第二大国际机场,飞行区达到4E级。

图5-34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站楼

1996年10月,天津机场被国务院升格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后更名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2008年4月28日零时,天津机场新航站楼(见图5-34)开始使用,以接替老航站楼用于客流运输。新航站楼采用指廊式布局设计,主体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物最大高度43米,单层面积5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1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至60万吨;设有60个值机柜台,6台自助值机设备,17条安检通道,19个登机桥。

(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见图5-35)前身是石家庄正定机场,2008年7月2日,中国民航局批复同意更名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正定国际机场位于石家庄市东北,距市区32千米,是经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隶属于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和分流机场,是河北省重要的空中交通门户和对外开放窗口,现已发展成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中转基地。

图5-35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

石家庄机场飞行区等级4E级,跑道全长3400米,宽45米,每侧道肩7.5米,总宽60米,建有等长平行滑行道1条,快速出口滑行道2条,可保障世界上各类大型飞机起降。2006年9月30日,石家庄正定机场保障了世界最大的飞机安-225“梦幻”运输机起降,2011年3月24日,安-225运输机携带139吨运往日本的救灾物资,第五次降落在石家正定国际机场,石家庄机场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起降过安-225飞机的机场(见图5-36)。

图5-36 安-225运输机在正定机场

(四)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图5-37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夜景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见图5-37)位于太原市东南方向,距太原市13.2千米,三字代码为TYN,太原机场始建于1939年,曾于1968年和1992年进行过两次扩建。经过1992年的扩建,机场航站楼面积达2.58万平方米,跑道长3200米,是国内干线机场及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场。2008年完工的再次扩建工程,使太原机场的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迈入了大型机场行列。

三、长三角机场群

长三角地区除了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座国际机场外,在300千米范围内,还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等主要机场,另外,附近的温州、无锡等也有市场需求旺盛的机场。

(一)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上海是我国目前唯一拥有两座民用国际机场的城市,上海空港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香港新机场并称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

作为上海第一个民用机场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见图5-38)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3月的民国虹桥机场,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占领。新中国成立后,重建虹桥机场,此后一直作为军用机场。直到1963年,被国务院批准再次成为民用机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位于上海市西郊,东起环西大道,西至铁路新南环线,南到沪青平高速公路,北临沪宁铁路,距离市中心仅13千米,距离浦东机场约40千米。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拥有长3400米、宽57.6米的跑道和长3300米、宽60米各一条,三字代码SHA,飞行区等级4E,可起降波音747等宽体客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和飞机起降量30万架次的交通量需求。

(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见图5-39)地处上海浦东新区机场镇、施湾镇、南汇县的祝桥镇、东海镇的濒海地带,距上海市中心约30千米,距虹桥机场约40千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997年10月动工建设,1999年9月建成通航,2005年3月启用第二跑道,2008年3月启用第三跑道和第二航站楼。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拥有三条跑道,尺寸分别为4000×60米、3800×60米和3400×60米,飞行区等级为4F级,三字代码PVG。浦东国际机场拥有航站楼2座,其中1号航站楼27.8万平方米,2号航站楼48.55万平方米;停机坪面积149万平方米,停机位218个,登机桥70座,值机柜台556个。目前,浦东机场日均起降飞机约800架次,占上海空港的60%左右。

图5-38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图5-39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见图5-40)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国际机场,仅次于上海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国内重要干线机场、重要旅游城市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也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主备降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亚洲的门户机场,为亚洲一级国际机场,国际航班数量居亚洲机场第21位,中国机场第5位。萧山一直是浙江空港的代名词。在机场航班方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遥遥领先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图5-40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位于钱塘江南岸,距杭州市中心27千米,有一条3600×45米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HGH。航站楼按高峰小时旅客3600人次的使用要求设计建设,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场2.2万平方米),候机大厅共设36个办票柜台,拥有停机坪34万平方米、机位30个,货站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仓库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兴建尺寸为3400×60米的第二条跑道。

(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见图5-41)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南部,距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为35.8千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995年2月28日正式开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日正式通航。2008年12月29日,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包括新建停机坪18.5万平方米,增加停机位17个;增建远机位候机室,增加安检通道、值机柜台、停车场等设施。

图5-41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是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机场建有一条3600×60米的跑道和一条3600×45米的滑行道,以及相应助航灯光设施,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NKG;候机楼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实行进出港分流;货运仓库库内面积6700平方米,库外面积4.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45.7万平方米,其中货机坪7.00万平方米,具备特殊货物处理能力。

图5-42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9年旅客吞吐量1083.7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12位,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9位。

(五)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见图5-42)位于宁波市西南,距市区约12千米,从机场至主要铁路公路站点、高速公路入口处、市区仅需10~30分钟车程,交通非常便捷。

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建设宁波民用机场。1990年6月30日,耗资1.26亿元的宁波栎社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是浙江省的第一座民用机场。目前,机场现有跑道尺寸为3200×60米,配有国际先进的通信导航和航行管制设备,达到4E级标准,三字代码NGB。机坪面积14.2万平方米,有16个停机位,其中7个近机位。现使用的候机楼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按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高峰小时1700人次的要求建设。地下车库1.34万平方米,地面停车场5271平方米,可同时停靠330多辆小车和30辆大客车。航空货站建筑面积达到7881平方米,拥有国内出发到达、国际出发到达4个库区,功能设置基本达到了现代物流要求标准。

四、珠三角机场群

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是对外交往非常多的地区,以航空枢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100千米范围内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三灶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4座4E级机场。

(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北部,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街交界处,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直线距离为28千米,于2004年8月5日正式启用。白云机场是我国首个按国际枢纽机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超大型枢纽机场,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原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西侧,于1933年夏季建成竣工。最初的白云机场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才改建成民用机场。改革开放后白云机场发展迅猛,其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曾经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但由于老白云机场位于市区中心,虽经过数次扩建但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使用量也早已饱和,白云机场必须搬迁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需求。于是新白云国际机场的选址工作从1992年就开始进行。经过多年的准备,新白云机场于2000年8月正式破土动工。经过四年的建设,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于2004年8月2日落成竣工,并于同年8月5日零时正式启用,同时为广州市民辛勤服务了72年的老白云机场也随之关闭。

新白云国际机场(见图5-43)海拔15米,一期共有两条平行跑道,分别位于航站楼(见图5-44)的东西两侧。其中东跑道尺寸为3800×60米,西跑道尺寸为3600×45米,飞行区等级为4F级,三字代码CAN。白云国际机场还将在现跑道东部新建第三条跑道,计划尺寸为3800×60米。

作为中国三大枢纽空港之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0年圆满完成了广州亚运会的保障任务,完成飞机起降32.9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097.8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4.45万吨。现有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40个,其中国内通航城市98个,国际通航城市40个,地区通航城市2个。截至2010年年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现有定期航班航线165条,其中国内航线116条,国际航线46条,地区航线3条。国际航班密度由原来每周426班增加到每周505班。

图5-43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图5-44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

(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见图5-45)是具有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航空港,是世界百强机场之一,1991年正式通航,1993年成为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港,目前开通107条国际国内航线,可通达80余个国内国际城市和地区,是中国珠江三角区重要的空运基地之一。

图5-45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坐落在东经113度49分,北纬22度36分,距离深圳市区32千米,占地11平方千米,跑道尺寸为3400×45米,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采用过境运输方式的国际机场。2010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及航班起降架次分别完成2671.3万人次、80.8万吨和21.7万架次,连续9年居内地城市第四位。

(三)珠海三灶机场

珠海三灶机场(见图5-46)位于珠海西区三灶岛西南端,东经113度23分,北纬22度01分,三面环海,东邻香港、澳门,距珠海和澳门市区均为35千米。

珠海三灶机场拥有一条4000×60米的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为ZUH。由于珠海机场毗邻港澳和广州,被以上城市的机场分流大量的客货运量,2010年发送旅客仅182万人次,列居全国45位,远没达到设计的1200万人次的运输保障能力,珠海机场还有很大的运力空间可利用。

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1996年在三灶机场成功举办,该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或“珠海航展”,截至2010年已举办8届,珠海是目前唯一举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城市,三灶机场也就成了历届中国航展的主办场(见图5-47)。

图5-46 珠海三灶机场

图5-47 2004年珠海航展上的飞行表演

五、西部主要机场

我国西部的主要机场包括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和拉萨贡嘎机场等。

(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图5-48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见图5-48)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度57分02秒,北纬30度34分47秒,距成都市中心约16千米,有高速公路与市区相通,即将开通快速铁路与城市交通网相连,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民航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后第三家开放Ⅱ类的机场。现有民航西南管理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民航和口岸单位驻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前往拉萨贡嘎机场的最大中转机场,也是前往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的唯一中转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跑道尺寸为3600×60米,飞行区等级为4F级;西跑道为3600×45米,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CTU。机场现有机坪面积67万平方米,各类机位71个,随着T2航站楼的竣工,机场设施还将大幅度增加。2010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发送旅客2580.58万人次,在内地城市排名第五,与排名第四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相差不到100万人次(见图5-49)。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名双桂寺机场,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和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批准将双桂寺机场划归民航使用,随即正式列为民航机场序列,并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1957年,成都民航的飞行由广汉机场转场至双流机场。后经多次扩建,特别是1994—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总投资达28亿元人民币,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2009年10月1日第二跑道试飞成功,使双流机场成为了中国内地第四座拥有第二跑道的机场,随着T2航站楼的竣工和交付使用,将确立成都全国第四航空枢纽的地位。

(二)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

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见图5-50)位于昆明东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口岸机场和全国起降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门户枢纽机场。

图5-49 成都双流机场候机楼

图5-50 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

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距昆明市区仅3千米,是我国民航机场中离市区最近的机场,目前拥有一条3400×60米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E级。占地总面积4297.12亩,站坪和停机坪面积25万平方米,停机位34个,航站楼总面积76900平方米,共有候机厅17个,2010年发送旅客2019.2万人次,居内陆城市第六名。

目前,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拥有190余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12条、地区航线两条。迄今为止,共有三十余家国内外客货运航空公司进驻昆明。

昆明机场始建于1923年,曾于1958年、1993年、1998年进行过3次大的改扩建,占地总面积4297.12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昆明巫家坝机场是飞虎队主要基地和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的终点。

目前已开始校飞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曾暂定名昆明小哨国际机场),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哨乡浑水塘,在昆明主城区以东,距离昆明市中心约25千米,建成使用后将取代巫家坝机场。长水国际机场近期规划按2020年旅客、货邮吞吐量达到3800万人次、95万吨,中期规划2030年旅客、货邮吞吐量达到5800万人次、170万吨,远期规划2040年旅客、货邮吞吐量达到6500万人次、230万吨。工程建设规模为飞行区按照4F标准规划(本期按照4E标准设计),远期规划为4条跑道,终端设计容量为6000万至8000万人次。

(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图5-51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见图5-51)位于重庆市郊东北方向21千米的渝北区两路镇,是西部地区第四大机场、西南地区三大航空枢纽之一,也是未来国家规划的五大枢纽机场之一,率先在西部地区开通直飞欧洲的航线。

重庆江北机场拥有两条跑道,尺寸分别为3200×45米和3600×60米,飞行区等级为4F级,三字代码CKG。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目前共有三个航站楼,分别为用于国内候机的T2A、T2B航站楼和国际候机的T1航站楼。国内航站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将满足机场年飞机起降量26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和年货邮吞吐量45万吨的需要,停机坪38万平方米,可停放45架飞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80.01万人次,列内地第十位,西部第四位。

(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见图5-52)位于中国内陆中心,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1984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建设,1991年9月1日投入运营,是中国第八大机场。

图5-52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机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北面的黄土塬上,北纬34度26分50秒,东经108度45分06秒,海拔479米,至西安市中心47千米,距离咸阳市13千米,三字代码XIY。现有一条3000×45米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E级,在建一条3800×60米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计划2012年建成。

西安咸阳机场现有停机位59个,候机楼两座,共10万平方米。机场设计能力为年飞行1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万吨,高峰小时32架次航班保障能力。2010年实际吞吐量达到1801万人次,在内地城市排名第七位。和国内外20家航空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其中国内航空公司14家,国际、地区航空公司6家,目前这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有国际和地区直达通航城市6个,为中国内地国际通航城市第四位、西部地区最多的城市,为改善陕西投资环境、推动陕西对外开放和旅游、经贸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见图5-53)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郊西北地窝堡,距市区16千米。乌鲁木齐机场原为中苏民用航空机场,197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进行扩大规模扩建。1973年建成和对外开放,是中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

图5-53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位于东经87度28分27秒、北纬43度54分26秒,海拔648米,有3600×45米跑道一条,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URC。2010年发送旅客914.8万人次,内地城市里排名第17位。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是国家民用一级机场,始建于1939年,从1950年至今经历了数次的扩建和续建。20世纪80年代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曾跻身于全国四大国际机场之一。目前,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枢纽机场之一,可满足高峰期每小时2000人次,旅客年吞吐量405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41350吨的需求。承担着新疆境内10个机场的中转任务,共开辟航线113条,其中国内航线99条,国外航线14条,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伊斯兰堡、莫斯科等60个大中城市通航。先进的机场设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国内外14家航空公司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运营。

(六)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见图5-54)是西藏最大的机场,是一座军民两用机场,驻场机构除了民航拉萨场站之外,还有成都军区空军拉萨指挥所。

图5-54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东经90度54分43秒、北纬29度17分52秒,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南岸,在拉萨市西南97千米。拉萨贡嘎机场海拔3569.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贡嘎机场有一条4000×45米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LXA。2010年,贡嘎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9.6万人次,列居全国内地城市第49位。

拉萨地处“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境内多高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被世界公认为飞行难度极高的“空中禁区”,因此通往贡嘎机场的航线也是公认的难度极高的航线。

通往西藏的空中大门于1956年打开,当时的民航拉萨场站设在当雄机场。1965年贡嘎机场建成后,民航拉萨场站迁往贡嘎机场,并开通了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才真正揭开了西藏的神秘面纱。贡嘎机场投入使用初期,没有飞行助航灯光等夜航设施,一直未开放夜航。直到2008年6月24日,贡嘎机场飞行区助航灯光工程建成,27日试飞成功,11月13日正式开通飞往成都的夜间航线,贡嘎机场才实现全天候开放,结束了西藏民航43年无夜航的历史。

六、港澳台机场群

在港澳台地区,有香港国际机场和台北桃园国际机场两座国际性枢纽机场,澳门国际机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香港国际机场

图5-55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东经113度54分52秒、北纬22度18分32秒,海拔高度7米,距离香港市区34千米,拥有两条3800×60米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三字代码HKG。2010年,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货吞吐量分别突破5000万人次和417万吨,创历史新纪录,其中货运量再次超过了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排名全球第一。

香港国际机场现有两座客运大楼,有停机位96个,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约75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150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其中约76%的航班采用宽体喷气式飞机。为满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香港国际机场正不断增添新设施及建筑;随着多项扩展计划完成,香港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亚洲的客货运枢纽。香港国际机场的发展目标是每年的客运量将达87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900万吨。

香港国际机场启用之前,香港唯一的民航机场是位于九龙城区的启德国际机场。由于启德机场位于市区,多年以来给城区居民造成很大不便,1990年吞吐量已远超饱和。1989年港督卫奕信宣布兴建新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由于新机场填海修建、造价昂贵,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贷无可避免会跨越1997年,中方曾经多次批评新机场工程将会对香港特区政府造成财政负担。随后中英两国通过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就新机场的财务安排进行谈判。1991年9月3日,英国与中国签署《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修建香港新机场的协议。

(二)澳门国际机场

澳门国际机场(见图5-56)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唯一的机场,199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它是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全日24小时运作。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东经113度35分30秒、北纬22度08分58秒,海拔6米,一条3360×45米的跑道修建于一个条状的填海地段之上,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MFM。跑道与氹仔岛上的主楼及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相连接,与裙楼之间由两条桥相连接,设计客运量为每年600万乘客。

长期以来,由于澳门既无铁路,又无深水码头,人员出入和经贸往来主要通过香港和珠海。澳门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澳门国际机场于1989年正式开工,1995年建成启用。结束了澳门不能直接与世界通航的历史,圆了澳门几代人盼望已久的“蓝天梦”。

澳门国际机场的面积不大,采用人工填海方式兴建,为目前世界上完全建筑在海上的第二个机场。客运大楼面积45000平方米,设计容量每年600万人次,共有24个停机坪(见图5-57),其中四个附设登机廊桥,是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澳门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空中客运交通中转站之一,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且可以到朝鲜的直航航班的机场之一。

图5-56 澳门国际机场

图5-57 澳门国际机场停机坪

(三)台北桃园国际机场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见图5-58),原称“中正国际机场”“中正国际航空站”,是为纪念蒋介石(字中正)而命名。2006年9月6日,陈水扁“政权”本着“去中国化”目的,将“中正国际机场”更名为“桃园国际机场”。桃园机场位于台湾桃园县大园乡,与台北市相距约40千米,有机场高速直达市区,车程约40分钟,是台湾岛内最大最繁忙的机场。

图5-58 台北桃国国际机场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位于东经121度13分58秒、北纬25度04分39秒,海拔高度33米,有3660×60米、2752×45米和3350×60米跑道各一条,飞行区等级为4E级,三字代码TPE。

中正国际机场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推动的“十大建设”国家基础建设计划里面的一项,于1979年2月26日启用,取代了位于台北市区的松山国际机场,成为台北市的主要国际机场,是当时亚洲最现代化的几个国际机场之一。中正国际机场启用后,松山机场的航班改为岛内航班为主,国际线部分则仅提供零星包机、政要专机起降。2008年起两岸直航后,因为旅客数量剧增,通航后随即取代衰退的岛内航线,成为松山机场的主要航线航班。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现有客运停机坪636220平方米,停机位22个;接驳停机坪132446平方米,停机位8个;货运停机坪169600平方米,停机位15个;修护停机坪206212平方米,停机位20个。

思考与练习

1.空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根据用途不同,空港可分为哪些类?

3.空港在经济发展中有何作用?

4.空港由哪几部分组成?

5.飞行区技术等级的数字和字母分别有什么含义?

6.我国第一座4F机场是哪个机场?目前我国有哪些4F机场?

7.简述旅客乘机的流程。

8.目前,世界上空港的管理体制有哪些?不同的管理体制使用情况如何?

9.为什么飞机要防止“鸟击”?

10.机场跑道积水、结冰、积雪对飞机性能有何影响?

11.地面勤务需要的车辆有哪些?各种车辆的作用是什么?

12.空港与航空公司的关系有何特点?

13.什么是空港的容量?名义容量与实际容量有何区别?

14.可采取哪些有效方法减少空港延误和增加容量?

15.空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6.空港规划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