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北京,零下8°C,大风。路灯下的背影被拉扯成奇怪的影像,就像心底的那片阴霾。我在空无一人的街道踽踽独行,仿佛时刻有个发狂的灵魂撕扯着我的心神,即将咆哮着冲出,那是我失恋的日子。寒风刺骨,我走到连血液都在沸腾,灵魂却已堕入冰冷的深渊。无数的士在我身旁减速,又咒骂着绝尘而去——耳机里是马勒第四号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我仿佛从来没有像那一刻一般专注地聆听此曲,那一晚,我仿佛听到了一段超乎寻常的启示。那段昭示着灵魂飞升,即将跨入天堂,却回眸凡尘,恋恋不舍,满有深沉大爱的音乐,将万丈沟壑轻轻抚平,我甚至忘了我是怎么回的家。在那段接近两个小时的寒冷步行中,它一直伴随着我。我可以听见灵魂脱离满是病痛的躯体的解脱和快慰,可以听见回想往事的纠结和心灵的悸动,可以听见仰望天堂大门的崇敬和天使的号角,可以听见对于(虽然)满是痛苦和折磨(却有着最牵念的人和回忆)的凡尘的眷恋……血肉皮囊,如衣得脱,灵魂飞升……最终仍止于天国的金墀,徘徊回望。
爱情是伟大的,但还有更伟大的母爱……可是在如是的大爱之前,一切都是那么苍白无力,一切也都被包容其中。他的音乐恰如“让人类灵魂的呼声响彻无边宇宙”,当然,其中甚至不止是爱,还有一切的情愫和思绪,人类所有的感念和欲望……2011年,轰轰烈烈的马勒年落下帷幕,我也重新找到了自己。你也许不知道马勒是何许人也,他和隔壁是什么关系,但这样一阕包罗万象的音乐集成,却是你必须了解的人生哲学。马勒甚至说:“那已不是人类的声音,是宇宙在轰鸣,是行星运行的声音……”可是如果不是那般对于人间和人的大爱,这些又都有什么意义?最终扶起我的不是贝多芬的“从黑暗走向光明”,亦非尼采式的超人哲学,而是马勒的广博和大爱,终归是爱。
本书的文章,有的是我为音乐杂志和丛书所写的专栏或独立散文,有的是我聆听现场音乐会后的所感所想,有的是电影音乐的评析和推荐,有的是我对音乐的思索感念……无论是既有的短文,还是以前未公开(完整)发表的篇章,此番都经过了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修改,细致润饰。希望呈献给读者的每一段文字都是新鲜且打磨得富于光泽的。
我不想虚伪而老套地再说什么“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虽然这是一定的)我在这样一条路上努力地奔跑,也许我跑得不是那么快和漂亮,但至少,我希望我奔跑的努力能感染像我一样喜欢音乐的人。
本书的最后,我想告诉读者和乐迷朋友们:热爱音乐,并且享受音乐,永远是你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音乐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一点点快乐,而是伴随着你的成长过程、情感体验。音乐无法化解掉你的嬉笑怒骂,而是把你整个人生的酸甜苦辣浓缩凝练,酿成醇露。它让你的梦境更为恬美,也让你的痛苦更为透彻,它将带给你此生最为刻骨铭心的心灵体验。祝你在音乐中不能自拔……是的,愿我们年华似水,时光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