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展开的,却不仅仅是可闻的乐声,而常常是一整片汹涌丰沛的意识流。人的无数情绪和情感、颜色光影、视像感知、酸甜苦咸、起伏飘落,以及所有心底最深处的记忆,都一并奔泻流淌。这是人作为一种生物,进化了几百万年而带来的感官天赋。
特别是在当下的多媒体时代,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洒脱和多样化,音乐在人们所有的感官活动中都有着强势的存在,任何时尚的现代娱乐——无论是在电影还是游戏动漫中,以及几乎所有的社交场合和私人空间,音乐无处不在。
因此,反过来说,如何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以及调配心情的需要中,最大限度地利用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就成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话题。而本书的第一部分“音乐时历篇”,便是在这方面进行的一种探索。虽然我仅仅称之为“探索”,但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读者,很多时候,它的确是非常有效,或者具有指导意义的。我说的“探索”是指,希望在更多层面、范围和用途上,扩大和加深这种“建议”的有效性、持久性和作用的力度。
不同的季节和月份,酒品、巧克力与香水……还有我们所有的嗅觉、味觉、心情、想象和记忆,都和音乐有着内在而自然的联系。因为作曲家在谱写音乐的时候,便是将个人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情感内化的过程。而演奏家们则将其外化、还原和释放,并进一步加入自己的体验,将其深化和升华……其实,我只是帮助乐迷朋友去发现。而一旦你有所体会,将发现这些联系是如此的紧密和有力,并会从中得到超乎寻常的生命体验。
“电影音乐篇”,选择了六部极具代表性的电影音乐,予以挖掘。其中涉及三部科幻片、两部动画片和一部历史/剧情片,它们是我们时代最优秀电影音乐的代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几部电影,完全应该在休闲的时光好好享受一下这几部佳片了(佐以一杯梅洛?)!而接下来的“时光札记篇”,相信一定会让读者兴奋:既有对音乐趣史的非正式寻索,也有音乐会内外的遐思闲想,其中几篇有关炫技、英雄、灾难、战争等音乐“关键词”的主题式的随笔,一定会改变你对古典音乐刻板的印象,你会发现原来“严肃音乐”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主题!
本书还有相当篇幅,带领读者走近我们时代最活跃的一些古典艺人,以穆特、施塔特费尔德与王羽佳为代表,这几位音乐家虽然经历、特点各有不同,但都满怀对音乐的热爱,孜孜以求,代表着当下最精彩的声音。而通过与周文中先生和陈怡、周龙夫妇的交谈所得的文章则是向乐迷朋友们展示具有国际影响的那些中国音乐大师们的世界……内中小文都系我采访而来,完全的第一手材料。它们都收入到了本书的“闻乐者记篇”。
我对于幼时的听乐体验和经历有着特别强烈且深刻的记忆,我切身体会到音乐对于儿童成长的作用,以及能够让孩子们在未来受用终身的“乐感”的重要性!因此,在本书最后,我特别将一些有关古典音乐、音乐胎教、儿童智力开发与早期音乐教育的思考所得呈现于“享乐之初篇”中,以飨读者。如果你习惯从后往前翻书,那么刚好,你的阅读将从这里展开……音乐,从孩子开始,带来智慧与美。
每次音乐会的经历,都会令我激动得难以入睡;每一次现场的聆听,都会将我对音乐的体验带入无与伦比的酣畅淋漓之境,它有时甚至可以从根本上颠覆你对音乐既有的理解……而我想把我每一次的所感所悟,在“听乐随想篇”中与人分享。这也是本书中“戏份”极重的一章,其文并非自诩为对读者进行赏乐指导,而是希望将心中的万千感触与他人的聆听体验相互印证,互为感应。
古人对于时令更迭、音声感怀的深刻体验,体现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样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搁置”彼中的“伤春”之情,而借其对物候变幻和音乐记忆的感触,将读者从本序带入我们的正内中:“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必简其诗中甚至道出了音乐美学中非常典型的“移情”体验,有此灵妙渊博之家学,难怪会有诗圣杜甫这样的后代(其孙)了。那么,就让我们翻过此页,进入“音乐时历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