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典时期的希腊城邦(1 / 1)

古代希腊文明 易宁 4802 字 25天前

一、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前479年)

战争的爆发和马拉松战役 波斯发动对希腊半岛的战争可谓蓄谋已久。处于上升阶段的波斯有着对外扩张的内在冲动,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等都有扩张领土的雄心壮志,以大流士女婿玛尔多纽斯为代表的波斯贵族希望在战场上立功,获取奖赏和封土。东地中海世界的复杂矛盾也是诱发希波战争的重要因素。早在伊奥尼亚暴动初期,大流士得知雅典、厄立特利亚背后支持暴动,就立誓要报复雅典。他命令仆人在他每天用餐时不断提醒他:“千万要记住雅典人。”[1]伊奥尼亚暴动平息之后,波斯强占了赫勒斯滂地区欧洲一侧的土地,这为波斯从陆上南下提供了方便。莱德海战之后,波斯得到腓尼基人的海军,海上力量大大加强,也有条件从海上进攻希腊本土。希腊本土的政治斗争也有助于波斯的入侵野心,如雅典僭主希庇亚斯,他在被驱逐之后来到萨迪斯,竭力诽谤雅典,承诺使雅典屈从于波斯,以图换取波斯的支持而重新执政[2];色萨利的王族阿硫阿斯家族也曾经派使节来波斯,邀请薛西斯到希腊去,并承诺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3]。希罗多德还记述了当时希腊流行的一种说法:波斯人是应阿哥斯人之邀而入侵希腊的,原因是公元前496年,阿哥斯在与斯巴达作战中失利[4]。

公元前492年,波斯发动了第一次对希腊的进攻。大流士对此做了认真的准备,他委任他的女婿、年轻的玛尔多纽斯为最高统帅。玛尔多纽斯先在伊奥尼亚废除僭主政治,推行民主政治,以巩固后方,争取伊奥尼亚的支持,然后征集军队,从赫勒斯滂地区分水陆两路进发,玛尔多纽斯亲自率领海军。波斯军队沿希腊半岛海岸,水陆两路协调行进。波斯海军首先攻下塔索斯岛,塔索斯人的城防被拆毁,塔索斯人也被迁往阿布德拉。波斯海军继续南下,但在阿索斯海角受到飓风袭击,海军大约损失了一半;陆军在马其顿受到当地居民的进攻,同样损失惨重。第一次进攻无功而返。

大流士转而采用了外交手段,企图迫使希腊投降。他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地索取象征投降的“水”和“土”。许多希腊城邦投降,如阿哥斯、底比斯、岛国厄基那等。雅典和斯巴达拒绝投降,雅典把波斯使节扔下山崖,斯巴达则把波斯使节扔到井里。但是波斯的分化策略引起希腊内部新的矛盾。厄基那是毗邻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岛国,波斯海军一旦占领该岛,将对雅典和斯巴达构成巨大威胁。在共同的军事威胁面前,斯巴达改变了与雅典对立的外交政策,开始结成政治同盟,共同征伐厄基那。与此同时,大流士重新部署,任命达提斯、小阿塔弗涅斯为指挥官,要求他们征服雅典和厄立特里亚。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再次出发。

波斯陆军从赫勒斯滂、马其顿南下,海军则从萨摩斯横穿爱琴海,直指希腊半岛。由于距离短,波斯海军很快驶至纳克索斯,纳克索斯人纷纷逃亡,波斯在烧毁了纳克索斯的神庙和城市之后,向北航行。沿途岛国居民或逃或降。最后,波斯海军攻到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匆忙准备,他们派人向雅典求援,但厄立特里亚内部却意见不一,有的人主张逃亡,有的人主张投降,还有的人见状通知雅典军队不要前来送死。波斯海军围攻厄立特里亚,进行了6天的鏖战,最后由于叛徒出卖,厄立特里亚被攻占。

随后,达提斯率领波斯军队在希庇亚斯的引导下渡海来到马拉松,与雅典军队发生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雅典派人向斯巴达求援,斯巴达虽然表面上答应,但又称当天是一个月的第九天,月亮未圆,不适合派军,雅典军队只能孤军奋战了。雅典军队驻扎附近山上,而波斯大军则守在山下平原,双方形成对峙。此时,雅典军队内部发生意见分歧,一派主张撤军,而米泰雅德一派主张坚守决战,最后后者占上风。米泰雅德被推举为最高指挥官,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对排兵布阵做出调整,将重兵布置在两端,而中路兵力相对较弱,期望先打败波斯两翼军队,然后集中精力消灭波斯中路军队。战争的进程果真如米泰雅德期望的那样,尽管中路波斯军队获胜,但左右两翼的雅典军队和普拉提亚的援军打败了波斯军队,然后他们汇合起来攻击中路波斯军队,最后,彻底打败了敌军。达提斯率领波斯海军撤回亚洲,波斯陆军也无功而返。

希腊联盟和温泉关之役 大流士随后准备发动第二次攻击,但是,随后波斯国内政局发生巨变,延缓了对希腊的进攻。当时大流士年事已高,波斯发生王位继承人之争,埃及趁机发动起义。公元前486年,大流士去世,薛西斯即位,新的统治集团在平息埃及起义还是报复希腊问题上发生分歧,薛西斯决定先征服埃及,后进攻希腊。两年后,薛西斯镇压了埃及起义,决定再次发起侵略希腊的战争。此时,波斯内部再次出现意见分歧,玛尔多纽斯期望攻占希腊,自己担任希腊总督;寄居在波斯的希腊流亡政治力量继续鼓动征讨希腊,流亡波斯的雅典预言家奥诺马克利托斯还为波斯献计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设浮桥[5],这一建议后为薛西斯所接受;色萨利王室主动答应帮助波斯进攻希腊,希庇亚斯也提出类似要求,但波斯大臣阿塔班努斯反对进攻希腊。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波斯决定征讨希腊。薛西斯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在马其顿境内广泛修建兵库粮站,在赫勒斯滂海峡修建浮桥。公元前482年,波斯水陆大军出动,沿着当年大流士的进军路线,南下进攻希腊。

马拉松战役之后,希腊内部依然忙于彼此纷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典与厄基那的战争。厄基那扼守雅典的海上商路,与雅典存在激烈的商业之争;厄基那还拥有强大的海军,成为雅典的海上威胁。公元前483年,雅典发现劳列昂银矿,底米斯托克利建议不要平分银矿收入,而是把这部分收入交给某些贵族,责成他们装备海军,于是雅典海军迅速发展。这支海军后来在萨拉米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481年,波斯大军进入北部希腊,整个希腊都震惊了。中部希腊的大多数城邦纷纷投降,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还在犹豫,未投降的希腊城邦急忙在科林斯地峡集会,商讨建立反波斯联盟。会上围绕领导权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阿哥斯要求与斯巴达平分最高领导权,遭到斯巴达的拒绝。雅典期望担任海军统帅,但又担心斯巴达不满而退出战争,因此,当叙拉古要求担任海军统帅时,雅典坚决反对,但同意斯巴达担任海陆军统帅。叙拉古、阿哥斯因此退出。帖撒利亚以联军协助其驻防北部边疆为前提,有条件地同意参加联盟。希腊世界另外两个重要城邦克里特和科西拉则作壁上观。阿哥斯虽然派了军队,却没有直接参加希腊联盟,而是准备投入获胜的一方。最后,以斯巴达为首,32个城邦建立了反抗波斯入侵的希腊联盟。

联盟成立之后,组建了一支约一万人的军队,驻扎在色萨利北部。此时,马其顿王子送信,介绍了波斯军队的盛况,驻守军队一听吓得匆忙撤退。雅典被暴露在波斯大军面前,处境非常危险。他们派人指责斯巴达,并以投降波斯相威胁,迫使斯巴达再次出兵。希腊联军兵分两路,一路驻扎在进入阿提卡的沿海交通要道温泉关,一路驻扎在与温泉关隔海相望的优俾亚岛的东北角——阿尔特米西昂。公元前480年,波斯大军兵临温泉关,部分希腊城邦见状悄悄撤军,但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率领斯巴达和塞斯皮亚军队留在了阵地。

面对波斯大军,列奥尼达斯和他的军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斯巴达军队良好的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采用了“回马枪”战术,当敌人进攻时他们佯装撤退,当敌人追到身后时,他们迅速转身,发动攻击。此时,希腊军队大型盾牌、长枪和全副武装的盔甲发挥了优势,波斯军队尽管人数占优却难以获胜,伤亡惨重。后来,波斯军队在当地人的带领下,绕道占领温泉关背后的山峰。部分希腊城邦见状悄悄撤军,但是,列奥尼达斯率领斯巴达和塞斯皮亚军队留在了阵地。列奥尼达斯的军队陷入了波斯军队的包围之中,经过一番惨烈的激战,约4000名留守战士全部牺牲,其中包括列奥尼达斯和300名斯巴达人(只有一人因为眼疾回到斯巴达,另一人因为出使未参加战斗)。温泉关失守后,希腊陆军急忙向伯罗奔尼撒半岛聚集,准备在科林斯地峡建筑防线。波斯陆军趁势攻入雅典,烧毁了雅典卫城,报了当初米利都起义焚毁萨迪斯城之仇。

萨拉米海战和希腊人的胜利 就在温泉关激战的同时,驻扎在阿尔特米西昂的希腊海军也与波斯海军展开战斗,并取得一定胜利。当时,波斯海军兵分两路,一路从优俾亚海峡南下,一路从外海南下,从优俾亚海峡北上,企图南北夹击希腊海军。希腊海军抓住时机与留下的波斯军队展开战斗,取得胜利。绕行外海的波斯海军夜晚遇到风暴的袭击,损失惨重。但是温泉关战役失败消息传来之后,希腊军队人心浮动,优俾亚当地的统帅用重金贿赂海军统帅,也未能阻挡他们逃跑的步伐。几天后,希腊海军退守萨拉米湾。此时,希腊海军内部意见仍不统一,斯巴达统帅还想继续逃跑,雅典统帅底米斯托克利主张坚决抵抗,他想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计谋,派密使建议波斯海军封锁萨拉米的出海口。希腊海军被围,只能背水一战。波斯战舰船体庞大,在萨拉米港口狭窄的水面上行动不便,而希腊则发挥船体小,行动灵活的特点,从侧面攻击敌人。危急的形势激起希腊军队巨大的战斗热情。希腊全体将士个个奋勇拼杀,获得了萨拉米海战的胜利。面对海军的一再失利,薛西斯担心希腊海军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切断归路,于是将军队指挥权委托给玛尔多纽斯,匆忙撤回亚洲。战争危机稍微舒缓,希腊同盟内部再次出现不同意见,伯罗奔尼撒城邦主张退守科林斯地峡,雅典人则被迫全体撤往萨拉米岛。国破家亡没有摧毁雅典人的抵抗意志,他们多次拒绝波斯提出的签署和约的要求,坚决主张抵抗。在雅典的一再要求下,公元前479年,希腊联军在著名的斯巴达将领波桑尼阿斯的指挥下北上抗敌,双方在普拉提亚的奥罗普斯河两岸对峙。希腊不断召集援军,波斯派骑兵骚扰希腊后方。双方相持了10天,波斯接受底比斯的建议,派军队绕到后方,试图切断希腊军队的水源和援军路线。希腊被迫改换阵地。斯巴达、提该亚和雅典的军队兵分两路撤退。由于消息封锁严密,波斯毫无知觉,当他们得知消息时,希腊军队已经撤离战场。波斯军队匆忙追击,队形大乱。斯巴达和提该亚抓住时机,奋力反扑。面对优势兵力,希腊将士一度处于劣势,但他们英勇战斗,杀死了玛尔多纽斯,随后,他们乘胜追击,攻占了波斯的大本营。希腊军队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将残余的波斯军队逐出了希腊,并获得大量的战利品,其数量之多,仅被私藏的金银就使得希腊世界的货币贬值。

此后,斯巴达国王克里奥布鲁托斯应萨摩斯之邀,率领希腊海军进抵萨摩斯,驻扎在那里的波斯海军闻讯仓皇逃跑,退往大陆的米卡列。波斯军队把所有的战舰也拖上海岸,组成防御工事。希腊军队紧追不舍,弃船上岸,发起猛攻。当地的伊奥尼亚人也趁机起义,与希腊军队共同作战。惊魂未定的波斯军队毫无斗志,稍一抵抗就逃回内地。希腊军队再次大获全胜。重要的是,这次战斗几乎彻底消灭了波斯海军的有生力量。希腊城邦再次控制了爱琴海和赫勒斯滂海峡及黑海地区。

希波战争是强大的波斯和弱小的希腊之间发生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但战争对双方的意义并不一样。就波斯而言,其战争目的是惩罚雅典及其他城邦,维护自己对小亚希腊地区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讲,薛西斯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在波斯的国家利益中,希腊半岛的战略意义显然不及埃及、小亚细亚地区,因此,尽管大流士、薛西斯多次战败,但依然统治稳定。但就希腊而言,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本土的政治独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加强了希腊的民族认同,强化了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对自身政治体制、价值体系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了独特的希腊文化的发展。

二、雅典的崛起和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

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导致了希腊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雅典崛起。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与波斯的对抗转移到了北希腊。尽管斯巴达仍然领导着希腊联盟,但斯巴达国内对战争已经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以波桑尼阿斯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继续扩张,他们希望借助与波斯的战争一统希腊,建立希腊世界的霸权;另一派则认为战争已经远离伯罗奔尼撒半岛,主张退出战争。对雅典来讲,海上利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现在希腊联军主要凭借海军与波斯作战,而雅典海军是最强大的,他们不满于斯巴达继续垄断联军指挥权。恰在此时,希腊陆军统帅波桑尼阿斯恃功自傲,凌驾于盟友之上,引起同盟国的不满。他还模仿东方习俗,穿王服,行跪拜礼,甚至勾结波斯,企图借助波斯的力量成为希腊之王。斯巴达闻讯召回波桑尼阿斯,雅典趁机获得希腊联盟的领导权。

公元前477年,雅典建立海上同盟。同盟规定,所有入盟城邦不得随意退出同盟,必须缴纳盟金、贡物。同盟金库由10位被称作财务官的雅典官员管理,最初设在提洛岛上,所以又称为“提洛同盟”。最初加入同盟的城邦约有35个,后来城邦数量不断变化,最多时有250多个城邦。盟邦原则上必须各尽所能缴纳盟金、提供军队,但一般情况下,一些大城邦如列斯波斯、萨摩斯、纳克索斯、塔索斯等主要提供海军,其他小城邦则主要提供贡物和盟金。盟金总额最初是460塔兰特,后来逐步增加[6]。

同盟设有同盟大会,同盟大会预先审议同盟内部的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之后,再交给雅典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实际权力掌握在雅典手中。盟国起初是独立的,可以自行退出,但后来雅典逐步加强对盟国的控制,在各邦派驻代表,监督当地政府,甚至担任要职,或者利用各邦内部政治矛盾支持各邦境内外倾向自己的派别掌握政权,甚至武装支持流亡在外的党派回国夺权。盟邦失去退出自由后,它们缴纳的盟金实际上也变成了贡金。

雅典帝国 提洛同盟成立初期的重点是进攻波斯,主要是波斯控制下的小亚沿海地区,其中有不少希腊城邦。这些城邦虽然摆脱了波斯的奴役,但却受到雅典的剥削。在萨拉米战争结束后不久,雅典军队就围攻安德罗斯,迫使他们缴纳数量不菲的钱款。公元前476年,雅典占领了色雷斯的埃伊昂城,从此控制了这一地区的贸易;翌年,攻占斯库罗斯岛。雅典将两地的居民降为奴隶,并将一些贫困的雅典公民移居斯库罗斯岛,分给他们土地。公元前467年,客蒙率军在小亚的优里密顿(Eurymedon)河口打败波斯海军,击沉战舰200余艘,接着又击沉前来救援的战舰80余艘。波斯被迫签署和约,将军队撤退到离海边马匹一日行程的地域,战舰不再驶往塞阿尼亚岛和克利多尼亚岛以西海域。波斯基本上失去了统治爱琴海、攻击希腊本土的能力。

此后,提洛同盟在攻击波斯的同时,还进攻那些反叛的同盟国和敌对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员。在击败波斯后,部分城邦要求退出同盟,遭到雅典的无情镇压。公元前466年,纳克索斯试图脱离同盟,遭到雅典的围攻,不得不归顺雅典。公元前465年,塔索斯发生起义,客蒙率军坚决镇压,迫使其继续缴纳贡物。

公元前460年,埃及发生反波斯起义,雅典派海军支援。起义一度取得胜利。但5年后波斯大军进逼,起义失败,雅典海军也全军覆没。公元前454年,雅典借口安全问题将同盟金库移至雅典,从此,雅典可以任意动用金库财产。雅典实质上已成为帝国。公元前449年,雅典与波斯签署《卡利亚斯和约》,双方承诺维持现状,雅典放弃解放仍处于波斯统治之下的希腊城邦之打算,波斯则承诺给雅典控制下的城邦以自治权;波斯退守到离海岸三天路程的地方,同时放弃对拜占庭地区的控制,雅典承诺在上述条款得到执行的情况下不进入波斯控制区[7]。雅典实际上与波斯划分了在小亚地区的势力范围,控制了几乎整个爱琴海。

雅典加强了对盟国的经济控制,提升各邦缴纳盟金的数额。随着战争的推延,一些盟国不愿继续提供海军,代之以提供金钱由雅典负责装备战舰,这笔代役金实际上成为各盟国必须缴纳的贡金。伯里克利时期把各盟国的贡金数额提高了三分之一,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时又增加到每年600塔兰特,后来更增加到每年1300塔兰特[8]。公元前430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决议,禁止同盟各邦铸造货币。西西里远征失败之后,雅典对提洛同盟境内一切港口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征收5%的关税[9],还对进出赫勒斯滂海峡的商船征税。通过经济控制,雅典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早在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里的库存备用金就高达8000塔兰特之多,公元前446年,增至9700塔兰特。另一方面,雅典加强了对各盟国的政治控制,禁止其退出同盟。公元前446年,优俾亚各邦暴动,遭到伯里克利的镇压。公元前441年,萨摩斯退出同盟,同样遭到镇压,雅典围攻了9个月,迫使萨摩斯投降。公元前428年,密提林起义失败,雅典控制了列斯波斯岛。雅典公民大会竟然通过决议处死所有密提林成年男子,虽然后来改变策略,但还是处死了1000名起义者,拆毁了城墙,禁止密提林向其他城邦收税,把列斯波斯岛的土地分成3000份,交给雅典移民。其实,雅典不仅在密提林,还在其他国家派驻军队、官员,干预当地的国家管理,强占当地的土地,并派驻雅典公民。这些公民不受当地法律的制约,实际上成为雅典派在当地的驻军。公元前416年,雅典使节在米洛斯公然宣传“利益即正义”,“尽可能统治一切是自然法则”,“强者可以为所欲为,而弱者必须逆来顺受”,“强者统治弱者有理”等观点[10]。这些观点尽管发表于公元前416年,实际上是其长期政策的总结,也是其帝国主义政策的写照,为其帝国主义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达到鼎盛时期。雅典海军巡游在爱琴海上,出没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了众多的城邦,成为东地中海的主人。雅典不仅军事强大,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事业方面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11]。凭借各盟国缴纳的贡金,雅典自公元前5世纪70年代起连续数十年大兴土木,将已经化为废墟的雅典卫城重新建设成当时希腊世界最美丽的城市。帕台农神庙雄伟庄严,神庙上精美的雕塑吸引了无数希腊人前来观瞻,其特殊的庄严神圣至今为人们所景仰。三大悲剧家的作品震撼了无数的观众,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读者。雅典帝国盛极一时。

雅典与斯巴达矛盾的激化 自公元前479年到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大约50年的时间是希腊历史上最特殊也最关键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雅典达到了历史发展的顶峰,民主政治更加成熟,文化艺术繁荣,在雕塑、建筑、文学、史学等领域都留下了彪炳千古的作品。希腊世界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波斯入侵的盟友在这段时期内反目为仇,各种政治力量重新整合,亲波斯与反波斯两大阵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雅典为代表的新兴政治力量——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代表的传统政治集团——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对峙。雅典先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主要成员科林斯、继而与斯巴达发生冲突,最终演变成波及整个希腊世界的战争。

在这一时期的前20年,波斯的威胁尚未完全消除,雅典和斯巴达尽管存在着明争暗斗,但表面上还维持着较为缓和的外交关系。萨拉米战役之后,雅典重修卫城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城墙。面对这一具有战备意义的活动,斯巴达只是口头抗议,却没有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阻止。不仅如此,斯巴达认为海上战争于己无利,交出联盟的领导权,退出了战争,放任雅典在爱琴海上大肆扩张势力。公元前471年,雅典放逐底米斯托克利,重用客蒙。客蒙是斯巴达在雅典的外交代表,也是亲斯巴达的代表。

不过,雅典与斯巴达的矛盾由来已久,很难弥合。即使是波斯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双方的明争暗斗仍然不断。如普拉提亚战役之后,雅典的反斯巴达派就竭力阻止授予斯巴达人以最高的英勇奖,不允许他们建立胜利纪念碑[12];米卡列战役胜利后,斯巴达曾经计划把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居民迁移到爱琴海岛屿上,但遭到雅典的激烈反对[13]。客蒙上台之后,雅典对斯巴达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转向,客蒙的政治对手厄菲厄尔特依然有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厄菲厄尔特是激进的反斯巴达分子。公元前465年,提洛同盟国家塔索斯密谋起义,要求斯巴达支持,斯巴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斯巴达旋即因为大地震被迫放弃干预计划。这次大地震给斯巴达带来巨大的打击,据说斯巴达城内只剩下5栋房子未倒塌,公民死亡达2万人,儿童伤亡尤其惨重。黑劳士则抓住时机发动大规模的起义,此即“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14]。斯巴达被迫向原希腊同盟的成员国求助,雅典国内客蒙主张援助,但厄菲厄尔特等人则主张任由斯巴达遭受**。后来,客蒙终于说服雅典公民,率领一支4000人的雅典重装步兵前往斯巴达。斯巴达的军队因为地震削弱近一半,雅典的军队几乎等同于斯巴达的总兵力,这不能不引起斯巴达的疑虑。斯巴达拒绝雅典军队入境,这件事引起雅典的强烈不满。公元前461年,客蒙被放逐。同时,雅典调整外交政策,联络阿哥斯和色萨利组建反斯巴达同盟,把原属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国的麦加拉接纳为提洛同盟成员。前两个国家在希波战争期间都投靠了波斯,阿哥斯是斯巴达的邻国,一直与斯巴达敌对。反斯巴达同盟建立之后,雅典不仅仅关注海洋,同时开始在希腊半岛发展势力。

公元前460年,雅典与科林斯等伯罗奔尼撒同盟国家发生冲突,此即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60—前445年)。战争的导火线是雅典与科林斯争夺麦加拉的控制权。麦加拉位于科林斯地峡北部,与雅典和科林斯毗邻。当时,麦加拉与科林斯发生边界纠纷,投靠雅典,雅典趁机接纳麦加拉加入提洛同盟,并控制了麦加拉的尼塞亚港和佩盖港。这两个港口位于科林斯地峡的东西两侧,大大便利了雅典出入亚得里亚海,从而对科林斯的海上贸易带来巨大威胁。雅典继续采取攻势,派军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角的哈利埃登陆,派海军围攻厄基那。在哈利埃,科林斯和爱皮道鲁斯军队给予雅典陆军以痛击。科林斯接着转入进攻,派兵攻占格拉内亚,袭扰麦加拉本土。尽管雅典在陆地战争中失利,但在海战中大获全胜。与此同时,埃及发生反波斯大起义,雅典派遣一支由200艘战舰组成的海军前往支持。

雅典的强大引起斯巴达的恐惧。斯巴达急忙调整政策,与起义的黑劳士和解,允许起义者移居海外,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结束。雅典则公开接纳起义者,帮助他们建立了新的定居点瑙帕克都斯。瑙帕克都斯位于科林斯湾西端北岸,这里既是科林斯湾最狭窄的地方,也是出入亚得里亚海的门户,交通和军事地位非常重要。瑙帕克都斯的建立极大地威胁到科林斯对西部希腊的控制。

雅典继续在中部希腊扩张势力,公元前457年,雅典支持盟国弗基斯进攻斯巴达的发源地多利亚。接着,斯巴达派尼德米科斯率兵,支持多利亚,迫使弗基斯撤军。面对斯巴达入侵的军队,雅典急忙加强自身防卫,开始修建连接雅典卫城和比雷埃夫斯港的“长城”。斯巴达军队继续在彼奥提亚境内活动,期望引起雅典国内的政治变革,阻止民主政治,停止修建“长城”。雅典则联合阿哥斯等盟友出兵彼奥提亚,双方在塔那格拉(Tanagra)展开激战,斯巴达获胜。斯巴达乘胜攻入麦加拉,在麦加拉境内大肆破坏,以示惩戒。

但在斯巴达回国后,雅典再次攻入彼奥提亚,彻底征服了彼奥提亚和弗基斯,拆毁了塔那格拉的城墙,强迫奥彭提亚的罗克里斯人提供人质。公元前455年,经过多年的围攻,厄基那向雅典投降,答应拆毁城墙,交出船只,缴纳贡赋。接着,雅典海军袭扰斯巴达沿海,烧毁了美塞尼亚湾西部的港口吉提乌姆(Gytheum)。公元前454年,雅典进入科林斯湾,征服西昔翁。西昔翁是科林斯西部邻国。从此,雅典几乎控制了科林斯湾,而且,从这里雅典可以顺利地进入科林斯殖民地云集的亚得里亚海沿岸。

但是,就在公元前454年,埃及起义失败,雅典在埃及的海军全军覆没。雅典实力受损,主和派抬头。公元前451年,阿哥斯退出提洛同盟,与斯巴达签署“三十年和约”,雅典组建的反斯巴达同盟瓦解了。雅典国内亲斯巴达派的代表客蒙被赦免,回到雅典。第二年,斯巴达和雅典签署了“五年休战和约”。但是,客蒙只是帮助反斯巴达派克服危机的棋子,雅典的危机缓解之后,客蒙就受到排挤,被迫率军远征塞浦路斯、埃及、基提昂,最后死于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