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007年中央“两办”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部署,明确提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之后,文化部专题部署了开展全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训的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的论断,要求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人才培训机制作出了具体部署。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成为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2010年9月,为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主要任务是用5年时间,对全国现有约25万县乡专职文化队伍和360多万业余文化队伍进行系统培训,促使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此要求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培训组织体系,其中文化部负责指导各地培训、组织编写教材、建设远程培训平台,制作考试题库、培养省级师资、举办示范性培训等工作。按照文化部的统一安排,组织编写教材这一任务,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实施。
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培训教材编写的整体方案:教材的内容规划为“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系列”“公共图书馆系列”“文化馆(站)系列”三大系列;教材的形式设计为培训大纲性质的教学指导纲要和系统化的教材并举,为应培训之急需,先行编写出版公共图书馆系列和文化馆(站)系列的教学指导纲要;教材的编者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流的专家学者和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2012年初,先行组织编写的《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指导纲要》《文化馆(站)业务培训指导纲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化部免费配送至全国县以上文、图两馆及相关部门。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在指导纲要基础上编写的系统化教材。按照计划,三大系列共编写出版17部教材。
“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系列”设计了三种教材,分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论》《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解读》《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之所以设计了有关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的内容,是因为今天的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具体方面的工作,是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思想、法规、政策、成就、问题,以及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基本的了解,从而把握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不过,相对于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系列的教材,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系列教材的编写难度尤大。因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思想、实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大学里没有专门的学科,研究队伍尚在初步形成,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为数甚少,研究积淀薄弱,教学尚未形成体系。比如,面向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公共文化通论在广度上应该涉及哪些方面?在深度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这类问题目前还在探索之中。这套教材从整体设计到结构体系到基本内容,就是我们结合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需求所作出的初步探索。
推出这样一套教材,仅有编写人员的努力还不够,应该记住以下各方为教材编写和出版做出的贡献,并向他们深表谢意: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对指导纲要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为编写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叶子总编辑和李艳辉副总编辑,高教分社原副社长江燕老师,以及各位责任编辑,他(她)们为教材的出版把了最后一道关口,付出了心血和努力。
由于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关系,我本人承担了这套教材编写的组织工作,在教材出版之际,把这套教材的编写缘起和过程记录如上,算是对这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算是为这套教材的诞生留下一点历史记录。
李国新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