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文分析,高校公房使用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根源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其“两资”属性。从经济学上讲,要提高“两资”使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离不开对“两资”的权属定性和绩效评价。前者解决的是“谁能用”的问题,是前提;后者解决的是“怎么用”的问题,是保障。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于高校公房的权属定性问题,笔者曾从权证管理的角度,在《高校公房权证管理初探》一文中对权证管理的法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权证样式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做过一些初步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挥权证管理的作用,需要根据工作实际深入总结和思考。关于高校资产的绩效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相比于企业资产的绩效评价,高校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长期处于探索阶段。作为特殊的资产,高校公房的绩效评价更加困难,在国内高校中几乎还是空白。
本文认为,可以在完善公房权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绩效评价机制,通过权证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的有效结合,探索破解高校公房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难题。
(一)建章立制,为绩效评价夯实前提
首先,要制定适合高校自身的“公房管理办法”和各类用房“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制定公房分配、使用、回收等相关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把公房使用权证和绩效评价纳入管理制度,用契约、协议的形式对相关责任和要求予以明确。其次,要理顺公房管理机制,明确公房管理的决策机构和职能部门的职责,规范并公开公房管理的办事流程,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制度衔接和相互配合。公房权证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全校一盘棋,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使二级单位申请用房、装修改造、维护保养、腾退搬迁、资产处置、调配周转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公房使用权证为主要的空间使用依据。特别是资产设备和人员配置的管理,公房作为两者的空间基础,和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制约。任何资产设备都应有对应的公房空间,任何人员配置也都离不开一定的活动空间。把公房使用权证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教学管理、人事招聘、科研计划、仪器设备采购以及后勤服务等工作的前置条件,在避免国有资产浪费的同时,减少公房调配的被动局面,使公房管理有条不紊,公房调配客观权威,公房数据真实有效,具有说服力。
(二)分类定性,为绩效评价奠定基础
对公房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是对公房进行分类和定性。根据国内实践,高校公房按其用途或功能主要分为教学科研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及其他附属用房。不同性质的用房,因其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其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应该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性质公房的绩效指标及评价方法
学校不仅要通过公房使用权证,确认二级单位使用公房的合法性,而且要在公房权证中对二级单位的各类用房进行明确定性,一方面,为后期用房情况的监督评价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二级单位随意改变房屋用途,有利于公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从整体上对公房资源进行统筹调配,最大化的发挥公房资源的效益。
(三)年审巡查,为绩效评价建立机制
在公房权证定性“确权”的基础上,公房绩效评价可以通过权证年审制和公房巡查、不定期抽查制来实现长效机制的建立。公房权证的年审制可以包括如下内容。①单位公房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②单位公房的管理责任落实情况。③单位公房的使用情况。对照权证载明的公房使用类型和相应的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形成可计量的分值或明确的评价结论。④召开公房年审评议会议。各单位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公房管理人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公房权证年审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评议,形成下一年度的公房使用建议,报校长办公会审议。⑤校园公示和整改措施。对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的公房年审结果予以公示。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由职能部门提出限期整改建议,未及时整改的无条件收回公房。将年审结果作为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指标。
巡查、不定期抽查作为公房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年审工作的重要补充。①以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各单位专兼职公房管理人员组成公房巡查小组,不定期开展公房使用的巡查工作。主要巡查方式可以包括:实地查看、交叉检查等。②公布监督举报方式。接受全校师生匿名举报公房闲置、私自改变公房用途、私自改扩建公房等行为。设立有奖举报专项,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或单位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③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确保每学期对学校所有公房使用监督的全覆盖。
(四)强化职能,为绩效评价提供保障
公房权证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强有力的职能部门和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高校应在公房权证中明确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通过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体现这些职责。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公房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高校公房日常管理工作,执行各项决议,提出公房调整方案等。当然,由于公房管理涉及部门利益多、操作难度大等特点,高校可以设立有校级领导参加的公房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公房管理的决策机构,统筹调配和管理全校公房资源。任何制度和措施都需要人去落实,专兼职公房管理人员应该成为公房绩效评价的主体,通过对全校公房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或交叉检查,实现公房绩效评价的具体落实。高校除应按照公房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公房管理人员,还可以在二级单位设立专兼职公房管理人员,负责公房的日常管理和内部调整工作,负责本单位的公房数据更新和制度落实工作。为保障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校还应通过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使管理人员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等专业技能,而且要对学校的公房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从长远、大局出发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积极主动的创新管理方法。
(五)公开透明,让公房管理规范权威
本文认为,不论采用何种管理措施,公开透明都应是最根本的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公房使用权证还是公房绩效评价,本质上都是为了增强公房使用和分配的透明度,提高公房管理效率。公房权证应该在全校范围内以合理的方式逐级公开,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不仅可以查看本单位的公房使用情况,还可以了解和监督其他单位的公房使用情况。公房绩效评价结果也应该在全校公开。高校公房作为一种公共资源,要避免“公地悲剧”,发挥最大效益,就要把公房资源的配置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只有公开透明,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苦乐不均”“只进不出”等公房管理顽疾。公房使用权证和绩效评价的紧密配合,使规划、建设、分配、腾退等公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公开透明,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进而最大化地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旭峰.高校公房权证管理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7(9):64-66.
[2]王路新.高校公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校后勤研究,2011(5):64-65.
[3]田旭峰.浅议高校公房精细化管理[M]//赵强,揭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创新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72-181.
[4]王忠.浅议高校公房管理的再创新[J].知识经济,2013(24):75.
[5]王毅.高校公房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构想[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94-95.
[6]王军,汪海,李姗姗.新形势下高校公用房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37-141.
[7]李蔬君,彭颖.由“公地悲剧”看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管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5-47.
[8]高宝嘉,朱飞.中国高校教育资源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1(9):53-56.
[1] 作者简介:田旭峰,首都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助理研究员
[2] 从已有文献看,对公共治理中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几种:私有化模式、利维坦模式、自主治理模式、网络治理模式以及诸如“选择性激励”、制度和社会因素等其他模式。但这些观点本质上都认为明晰产权属性无疑是最佳途径,只是产权归属的主体各不相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