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什么不同(1 / 1)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比较

对比中国和美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就可以说明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图2.1 西方人突出个人、突出自我;而中国人突出领导、突出集体、湮没自我(图片引自:Liu,2007)

中国的报道(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代表)从历史意义写起,以全球意义结束,着重报道的是开幕式的表演过程及开幕式的世界各国领导人;而美国的报道(以《纽约时报》和美联社为代表)则从具体的事件开始,以一名中国老百姓的评论结束。另外,美国的报道采用了几位普通中国人的发言,反映了老百姓的骄傲及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中国的新闻报道则没有一个具体的普通中国人的相关描述,而是笼统地以全国人民的反应来表达中国人民的自豪和对奥运会的支持(彭凯平,王伊兰,2009,7)。

两位老人的比较

2014年2月1日是马年正月初二,北京卫视播放了一条过年新闻:105岁的戴伦老爷子与儿子、儿媳妇、孙女团聚喜庆的情景,由于儿孙各自的工作不同、各家还有各家自己的事,他的愿望是有一天一大家60多口人大团圆。同一天香港凤凰台播报了一条体育新闻:法国102岁的“不老骑士”马尔尚2014年1月31日在室内体育馆骑自行车1小时骑了26.927公里,打破了百岁以上老人1小时内骑自行车路程的世界纪录。数千人观看了他的表演。他的愿望是自己190岁还能骑自行车。对比这两条新闻可以看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中国人强调家庭、亲情,做人就要成为家庭的一员;西方人强调发挥自己的才能,去争取成就,做人就要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两本儿童读物的比较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与西方人是怎样教育小孩子懂得“人”的概念的。

中国人强调从人伦、伦理的角度看“人”,而西方人强调从科学的角度看“人”。例如,辛亥革命后出版的第一种新编小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课,赫然一个“人”字(见图2.2)。

图2.2 人

“人”字下面画了祖孙三代共七人,让小孩自然联想到:“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教授法》告诉老师怎样上好这一课,画龙点睛之笔是:人之区别于鸟兽者,为“读书明理”。换句话说,老师在讲“人”字时,要强调人与鸟兽的差别。与中国人不同,西方人强调人类是一种动物。例如,2009年出版的法国人奥斯卡·柏尼菲为小孩写的儿童哲学智慧书《我,是什么?》中,他向儿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动物吗?”(见图2.3)。

图2.3 你是动物吗?

接着他列举“是”和“不是”的理由。“是”的理由包括:“因为我能呼吸,能吃东西,长大以后会有小孩,和其他动物一样”;“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是猴子”。“不是”的理由包括“因为我很聪明”;“因为我能说话”;“因为我是人,人能盖房子”;“因为我死了以后会被埋葬”。最后作者做出结论:人类是一种动物,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显然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人”。我们知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主要是由西方发展起来的。西方人不愿受自然束缚,他们提倡“知识就是力量”,提倡大胆怀疑,要理解自然从而征服自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西方人强调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去建立自己个人的辉煌业绩。

学者的比较

文化学者杨适二十多年前就提出,“文化的中心是人本身。”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杨适,1991)。最近,文化学者余秋雨引述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话,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余秋雨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Gustav Jung,1875—1961)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他在这里所说的‘浮士德’,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指德意志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德意志文化的象征(余秋雨,2012,7)。”歌德是伟大的德国诗人,“浮士德”是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诗中主人公的名字。荣格说“浮士德创造了歌德”,就是说德意志文化塑造了歌德这个人。这个意思与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人”的概念是一致的。

文化学者杨适认为,“如果说中国人的显著特征是重人伦的话,那么西方人的显著特征是重自由。一部西方文化的历史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人就骄傲地把自己称作‘自由人’,直到今天西方人仍然处处以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是‘自由世界’自诩,可见他们最珍视的就是自由。在他们看来,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人有自由,能独立自主,不受外物和他人的支配和奴役。在‘不自由,毋宁死’这个口号里就表达了这些意思。”(杨适,1991,9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尼斯贝特说:“希腊人,比任何其他古老的民族,实际上可以说,比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对个人的意志都有更为清醒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意识……希腊人追求自由和个性……中国人与希腊人的个人意志相对应的是‘和’。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排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一个集体或几个集体(家族、村子、尤其是一个家庭)中的一员。个体并不像希腊人那样是在各种社会环境中保持着个体特征的独立单元……在有组织的等级体制中按照规定的角色行事,这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实质,希腊人追求个人自由的意识,中国人是没有的。”(尼斯贝特,2006)

如果把上述杨适与尼斯贝特的意思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说,西方人作为个体面对社会,个体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独立单元,正因为是独立单元,西方人强调自由;中国人是集体(家庭、村庄、单位)中的一员,人伦(特别是家庭关系)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中国人强调“血浓于水”,强调“和谐一致”。这里说的西方人追求的自由并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具有商品交易的特征。而中国人强调的人伦(关系)也不是抽象的人伦,而是中国封建的宗族等级人伦。可以说,追求自由和维护与家人、他人的和谐都是人类的必需,中国人与西方人各自侧重发展了一个方面,那是由中国与西方世界各自不同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