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间管理的沿革
时间管理经过了“公鸡型”“仓鼠型”“北极熊型”“群狼型”“熊猫型”五代沿革,这一沿革的过程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逐渐优化的过程。“熊猫型”时间管理是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
第一代:“公鸡型”
采用第一代时间管理的人,很像一只公鸡,按时打鸣,时间观念极强。所以他们采取的时间管理叫作“公鸡型”管理。
第一,“公鸡型”时间管理的工作方式。
有一个详细的备忘录,有什么事情就记下来,然后按照记录一件一件地做完。这种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管理知识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这种管理类型的优劣。
好处:通过这种时间管理和对事件的记录,可以知道做了哪些工作。
坏处:个人的活动被各种各样的事件控制,不是人控制事件,而是事件控制人。
第三,对这种工作方式的反思。
它过度注重每一个事件的完成,按照记录去做,需不需要做、该不该做都不清楚。有执行力但是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
第二代:“仓鼠型”
仓鼠又叫田鼠,常在夏秋季节到田里偷粮食,然后搬到洞里储存起来,准备过冬。仓鼠有储存粮食的计划,但没有章法。它们到处打洞存粮,有些地方存上粮食后连它们自己都忘记了位置。
第一,“仓鼠型”时间管理的工作方式。
事先有一个明细的工作计划,按照这个计划逐项办理,有条不紊。
第二,这种管理类型的优劣。
好处:事先有计划,做想做的事情,具有追求效率的意识,且效率能明显提高。
坏处:虽然有计划,但是计划没有目的性。虽然效率高,但效益不明显。
第三,对这种工作方式的反思。
这样管理时间的人,其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不明确,即使有计划也是盲目的,甚至有些计划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
第三代:“北极熊型”
北极熊在动物世界里非常孤独,它们独自寻找食物,从来不与其他同类分享。它们的头脑里就没有他人的观念。
第一,“北极熊型”时间管理的工作方式。
首先明确个人的价值观及人生目标,然后确定做或不做这件事。
第二,“北极熊型”管理方式的优劣。
好处:制订方案、控制自己的时间时有了明确的价值目标。
坏处:由于过度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会缺乏团队观念。
第三,对这种工作方式的反思。
采取“北极熊型”管理方式的人由于没有他人的观念和团队观念,其行为常常不被他人和上级理解、支持。“独木不成林”,因此,他们的执行力很有限,很难取得较大的成果。
第四代:“群狼型”
众所周知,群狼具有集体作战的团结精神,它们在作战前精心计划,分工合作,集体捕获猎物。所有的狼都会为计划的实现而勇往直前、奋不顾身,该作风备受企业界推崇。
第一,“群狼型”时间管理的工作方式。
团队和集体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每一个人都要为之做出牺牲、奉献。
第二,“群狼型”时间管理方式的优劣。
好处:该类型强调确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好,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时间管理方式。
坏处:过分地强调团队的利益,强调为团队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
第三,对这种工作方式的反思。
“群狼型”时间管理方式往往使部分具有奉献精神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或者适当的生活满足,从而造成员工的主观懈怠或者客观疲惫,最终致使工作效率降低。
第五代:“熊猫型”
【案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惑:农民一年365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劳碌终生所得微薄;工人最怕的是下岗,多劳未必能多得;白领朝九晚五,还得加班,还要看老板的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自尊心都受影响;专家日子也不好过,象牙宝塔拼命钻,出师未捷身先死,现在很多专家教授,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劳累过度而死亡;有的人觉得最高境界是当老板,但老板更忙,遇事亲力亲为,还得担惊受怕。
案例分析:反思今后的生活质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付出很多劳动却得不到同样的回报?
对于这样的问题,第四代时间管理是远远不能够解决的。第四代时间管理解决了如何使集体利益最大化的问题,然而与此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状态下,随着人们痛苦程度的增加,融合了效益和个人舒适度的第五代时间管理应运而生。
第一,“熊猫型”时间管理的工作方式。
在追求社会公益的前提下,同样要追求自己人生的价值。强调认真工作,幸福生活,劳逸必须结合;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享受人生,二者必须均衡。
第二,“熊猫型”时间管理的基本观念。
突破了原来只顾工作不顾个人生活的片面理念,提倡将工作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实现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的平衡。
、第三,“熊猫型”管理的最高境界:消费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消费。
“熊猫型”时间管理方式满足了当今社会对效益与舒适兼得的要求,提出了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和谐创造的方式。但是,要把它做得尽善尽美,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最后,通过对第五代时间管理的学习,应该学会如何去思考个人的人生,学会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一种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能够统一、均衡的境界。
(资料来源:周坤《“第五代”时间管理》)
二 延长喜欢的活动的时间一定能增添主观幸福感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心理学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时间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调查数据来源共有三部分,分别为1975年在美国收集的时间使用调查数据,1986年和2010年在加拿大收集的时间使用调查数据,以及1985年和2003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抽样调查数据。考虑到幸福感概念的复杂性及难以用单一指标测量,在此研究中,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指标包括:(1)对每项日常活动的喜爱评定值;(2)在调研周期内最有趣的活动;(3)在抽样调查中每项日常活动的愉快情感体验评定值;(4)时间使用与感知到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联程度;(5)在调研周期内,不同日常活动的参与频率与愉快情感体验评定值的关联。结果表明,延长喜欢的活动的时间并不能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相反,当个体的情感与行为趋于平衡时,其幸福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