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行,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这个浪漫的梦想使得中国有了孔明灯和风筝,古希腊有了机械鸽,澳大利亚有了飞去来器,也吸引着列奥纳多·达·芬奇去设计飞行器……
直至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驾驶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动力飞机飞行成功。1909年,美国陆军装备了第一架军用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专门为执行某种任务而研制的军用飞机出现了。
作为一种常见的武器意象,“飞机”同样具有象征意义。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代表自由,或向往精神自由;金属材质,代表理智、坚强、精神财富等;飞机能脱离大地,翱翔高空,对应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幻想、回避与合理化。
关于幻想机制,这里多说几句。
当人们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困难,或是无法化解某些情感、情绪的困扰,可以通过想象中的成就来缓解受挫的痛苦,也可以通过延长想象过程而逃避现实行动可能带来失败的痛苦,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幻想。
例如,小丁上班时被领班(职员们私底下都管这个领班叫“女魔头”)莫名其妙地训了一顿,心里很不爽,但是敢怒不敢言。回家路上,他买了一张福利彩票。晚饭时,他跟女朋友畅想未来:“我要是中了大奖,就自己开个公司,我做总经理,你做总经理太太,咱们再也不给别人卖命了。我要把那个女魔头弄过来做我的手下,我给她开很高的工资,让她舍不得走。然后每天给她派很多的活儿,干得再好也不给她好脸看,最好能找个机会狠狠地羞辱她一番,哈哈哈……”小丁越说越高兴,感觉轻松了许多。此时的小丁就是用幻想暂缓不满情绪。
意义心理疗法(Logotherapy)的创立者弗兰克尔(Viktor E.Frankl)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集中营里待了四年。他发现,那些能够从集中营活着走出来的人,与是否年轻力壮并无多大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有憧憬,通过幻想未来的远景,支撑自己度过当下的苦难。
为此,我们需要辩证地认识幻想。它能使人暂时脱离现实,缓解痛苦,一定程度地增强心理耐受力和抵抗力。但是,问题始终在那里,无法回避,幻想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勇敢地面对。
没有任何心理问题是靠幻想和回避得以解决的。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飞机意象都对应幻想、回避与合理化这三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进行“挑武器”意象对话时,心理咨询师需要引导来访者觉知到这三种机制各自所保护的东西。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师要重点关注来访者所强调的飞机意象的具体特点。比如,凡是具有杀伤功能的飞机意象,在情绪表达方面往往是有共性的:一旦情绪爆发,针对性较弱,影响远距离的人际关系,波及范围广,伤害性大,极易伤及无辜且不可控;由于“高高在上”,远离地面(象征现实),而缺乏对于地面苦痛的感受和共情——仅就这点而言,以“飞机”为主导人格的人,并不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飞机意象。
(一)观光机
观光机强调的是“观光”,自然与侦察、战斗、救护等无关,除非来访者特别提到这些功能。通常,“观光机”反映出以下几点。
第一,性格温和、优雅。处理人际冲突时,态度和行为都表现得较为友好。或者说,内心回避冲突。
第二,启动了“隔离”这一心理防御机制。前文有叙,此不赘述。
第三,事不关己的“游客”心态。既是“游客”,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问题,也就貌似与自己无关了。与个体咨询相比,在团体里进行“挑武器”意象时,更容易遇到这种情况。
从临床来看,选择观光机意象的“游客”心态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被动参加团体体验,缺乏主观意愿,或缺乏成长愿望;安全感较弱,不太信任团队、指导者或心理学等;只想旁观,害怕暴露个人信息;害怕碰触消极感受,竭力保持轻松平静的状态,以维护自我形象。
值得共勉的是,不论来访者出于何种心理因素选择待在“观光机”里,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都要比他们自己更认真地对待他们。这就是心理临床所主张的“延伸”(extending)。
(二)直升机
“直升机”具有几个突出的象征意义。
第一,心理灵活度较高。直升机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这是其他类型的飞机无法企及的。以“直升机”为主导人格的人,更凸显“鸟”的象征意义:自由、自然、简明、直接、不虚饰。
第二,现实感较强。直升机可做低空(离地面数米)飞行。
第三,自我控制感和自控力较强。直升机可做悬停和低速飞行。
第四,内心的定力较好。直升机可做机头方向不变的飞行。
第五,心理抵抗力较弱。与其他更具战斗力的飞机相比,直升机的人员承载和武器承载的数量偏少,所以,它抵抗外来打击的能力相对较弱。
(三)歼击机
歼击机也叫战斗机,心理品质似食肉猛禽,自信、勇敢、骄傲。
在军事领域,歼击机主要用于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军用飞机。执行任务时,主要与敌方的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可以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实施对地攻击。这些特点在心理层面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具有攻击性。如前所述,一旦投入“战斗”,即人际冲突,情绪表达直接,打击面较大,伤害性较大,且不可控。
其二,心理防御能力较强。即使心怀不满或愤怒,也能做到不直接与他人产生冲突。与其他类型的“飞机”相比,“歼击机”更善于忍耐和克制,并且多了一分灵活:先警戒,再决定下一步应对措施。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这种“警戒”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甚或避免人际冲突。在现实应用中,歼击机是通过发出信号来实现警戒功能的,如航行灯与着陆灯的闪烁、机翼的摇摆、飞行位置(相对于被拦截的飞机或其他航空器)及飞行动作的变化等。
(四)轰炸机
轰炸机比歼击机具有更强的杀伤力和突击力,似秃鹰这一类的食腐肉鸟。
轰炸机在现实中既能带核弹,也能带常规炸弹,既可以近距离投放核炸弹,又可以远距离发射导弹,比歼击机的攻击性和伤害性大很多,可以引发更多的“死亡”,或者说,离“死亡”更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轰炸机堪比食腐肉禽。
“轰炸机”既可以象征直觉,在某些情境下,也可以象征与死亡相关的东西。
这里所说的“死亡”,包含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两个层面。心理咨询师须结合来访者的整体意象,并核实其具体感受,方能知道当下“轰炸机”意象是否具有死亡之意,及其具体内容。
(五)热气球
热气球是一种无推进装置的航空器,由气囊及其下面的吊篮或吊舱组成(见图4-17)。因气囊里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而能升空。中国的孔明灯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图4-17 热气球
无须推进装置就能升空,代表性格简单、自然、自由、直接。升空后飘摇似羽毛,表明它更加精神化(或更加追求精神化),也更浪漫和唯美。换言之,以“热气球”为主导人格的人,更在意精神追求,具有浪漫气质。
来访者若非常强调意象中热气球的“漂亮”,如色彩鲜艳、绚丽多姿等,则象征对美的追求。长相漂亮的气球,犹如羽毛漂亮的鸟儿。
与其他金属质地的飞机或飞行器相比,热气球更感性,所以,也可以象征新生活和新体验。与观光机相比,热气球的性情更温和、更友好、更优雅。
一般意义上的热气球并不具备直接的攻击性和破坏力,代表不会对人际关系造成直接的伤害。相反,如果操作不当,或是遇到外来侵害,反而容易“受伤”——内心敏感,情感脆弱,情感受伤后容易抑郁、难过、无助等。
(六)飞艇
飞艇是热气球的进一步发展,与之最大的不同在于,飞艇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也就是说,飞艇是有动力的,可控制的。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以及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小于空气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此产生浮力以使飞艇升空。吊舱里面可乘坐人员,亦可装载货物(见图4-18)。
图4-18 飞艇
大型民用飞艇还可用于交通、运输、娱乐、赈灾、影视拍摄、科学实验等。譬如,遭遇自然灾害时,通信中断,可以迅速发射一个浮空器,通过搭载通信转发器,就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恢复灾区的移动通信。
与飞机相比,飞艇具有许多优点和特点,这些优点和特点又体现着“飞艇”的心理象征意义。
第一,飞艇“有动力”,代表自身具有内在驱动力,生命力更旺盛,心理资源更充足。以“飞艇”为主导人格的人,或在“挑武器”意象中选择飞艇的人,具有一种先天的自信心,所以,对于他人的评价和外界环境不是十分在意,或者说不太敏感。
第二,飞艇“可控制”,代表自我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力较强,情绪不冲动,也不易情绪失控。
第三,飞艇较轻,燃料较省,代表其心理内耗低,或者说,焦虑较少,心理状态更平和、安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飞艇人”是神经症的低发人群,尤其不易患有焦虑症、强迫症和恐惧症等。
第四,飞艇的速度不如飞机——心理爆发力弱于飞机。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这里所谓的优势,是指“飞艇人”情绪表达的冲动性较弱,对外界人际关系的破坏性减少;所谓劣势,是指表达内心感受的动力和愿力较低,更容易下意识地使用合理化、幻想等心理防御机制。
第五,相对于飞机而言,飞艇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保持无与伦比的滞空时间,而且能悄无声息地完成升降和飞行。在现实层面,飞机的空中飞行时间以“小时”为计算单位,飞艇则以“天”来计算;悬停时间较长,可使其搭载的侦察仪器精准而高效地探测目标;军用飞艇一般充以氦气,安静而稳定。这意味着,飞艇意象有一个突出的心理品质,也是其心理优势——安全感较好,由此带来的优点是内心平稳,心理定力较足,持久力较好。
第六,飞艇的“安全感”,对内发展为自信心和稳定感,对外发展为信任感(信任他人、信任世界、信任未来)。“飞艇”的心理耐受力比较好,但对于强大的精神刺激,抵抗力就会减弱。其现实依据有两个:一是现实中的飞艇可以在恶劣的天气里安然飞行;二是飞艇气囊里的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不可燃(象征不易被激惹,不爱生气、发脾气),压力不是很大,仅需能够保持其外形即可,所以,即使被枪弹击中,弹孔若不大,氦气的泄漏速度非常缓慢,几乎可以暂时不做处理。但是,如果枪洞或弹孔比较大,飞艇就受不了了,只得取消行动计划,庆幸的是,仍有足够的时间返回基地。
在这一点上,反映出“飞艇”的另一个心理特点。以“飞艇”为主导人格的人在情感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很少使用对外的投射机制,而是向内隐忍,行为退缩,或社会交往退缩,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心理原点。接下来,就要看来访者的自我修复能力了。倘若修复能力强,自我疗愈之后就能回归现实生活;否则,将有可能躯体化,或得抑郁症,或显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