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什么是师生冲突(1 / 1)

师生沟通 刘翔平 1449 字 21天前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

师生冲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由于价值观差异、目标差异、情感差异、权力差异,而产生的潜在或者公开的排斥、妨碍、对抗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师生冲突包括多层意思。

第一,师生冲突是一种社会过程,是社会互动方式的一种,是社会教育情景中的表现内容之一。

第二,师生冲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既可能发生在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还有可能发生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

第三,多数情况下,师生冲突的发生由教师和学生在价值观、地位、目标或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引起。例如,师生价值观的不同是师生冲突的一个最深层原因。某班男学生留长发,戴耳钉,校服穿着不规范。班主任老师对此加以教导,并责令其剪发,规范仪表,把耳钉摘掉,校服要穿得整洁规范。但这名男生却觉得自己的打扮很时尚,能够彰显个性,拒不改正,仍然我行我素。这令班主任很生气,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第四,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有大量的机会进行面对面接触,因此直接的、公开的冲突很容易发生。

第五,师生冲突的程度多种多样,既有顶撞、争吵等较弱的冲突,也有使用暴力、伤害对方等比较强烈的冲突。

一般而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因学识、阅历等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目标、利益和价值观。这些不同的目标、利益和价值观,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抵制与对抗,使这些个人或群体相互阻碍对方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冲突。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我们将对本书中师生冲突的概念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定。

限定一:师生冲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既可能发生在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还有可能发生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本文仅限于探讨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冲突和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限定二:师生冲突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表现会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学生会把教师作为重要他人来对待,对教师更多的是依赖和服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增强,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学生们对于教师的行为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有时缺乏理智,师生冲突现象增多。本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教育阶段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

限定三:师生冲突是师生互动的形式之一,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生。然而,一提到冲突,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谩骂、斗殴甚至流血等可怕的场景。本文中师生冲突主要界定在“非暴力”范围内,师生冲突更多的是以不那么激烈的形式存在。

二、师生冲突产生过程

师生冲突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连串的发展过程,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师生的互动关系。托马斯指出:“每一个冲突‘情节’,是在前一个情节结束之后才产生的,而其本身结束时所产生的余波,又导致下一个冲突情节的开始。”

例如:

有一个叫淘淘的五年级小男孩,他是一个自制力差、经常有纪律问题的学生。有一天早自习时,同学们都在朗读英语课文,而淘淘却偷偷地补作业。英语老师提醒他,可他一会儿就又和前面的学生小声说话。于是,英语老师毫不客气地点了他的名字。接下来的英语课,英语老师发现淘淘又和同学说话,就叫他起立回答问题。淘淘觉得英语老师今天是故意找茬,很不屑地说:“不知道。”老师很生气,罚他站着。淘淘更觉得这是在惩罚他,便故意捣乱。当英语老师回头写板书的时候,淘淘就对着同学们做鬼脸,故意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但是英语老师转过身来,他就马上一脸严肃,装作跟自己无关,这样连续两三次。英语老师知道是淘淘在课上捣乱,但一时也拿他没办法,只好不再写板书,就这样在与淘淘的对峙中别别扭扭地下了课。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师生的潜在对立是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淘淘和英语老师沟通失效的因素来自于误解,包括语义理解上的困难以及沟通渠道中的干扰。淘淘认为英语老师不公平,老找自己麻烦;而英语老师认为淘淘上课总说话,违反课堂纪律,思想上一定有问题,要好好地教训他一下。淘淘认为如果英语老师再次找茬,那自己也不是好欺负的;而英语老师认为一定要把淘淘教训得服从,让他改正过失才行。当老师或学生一旦情绪不定,愤怒加深,采取行动去阻止另一方达到目标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时,冲突就会公开化。

冲突并非仅属于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它涉及双方的需求,问题是属于双方的。就以上述案例为例,那位英语老师因为淘淘上课说话,把课堂纪律搞得一团糟,所以不得不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批评教育淘淘。英语教师和淘淘之间的冲突是英语老师希望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管理学生的纪律,而是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上,这是教师的合理需求。而淘淘却要在课堂上说话,教师制止也没有实质的效果。这就涉及双方的需求。当学生需求过于强烈,学生行为已经妨碍了教师需求的满足时,就会产生冲突。不管冲突大小,原因总是一样的。师生之间一方或双方总在想:“你所做的,使我在满足我自己的相关需求上感到为难。”

师生经常发生于日常班级管理和学习管理中。例如,学生迟到早退、不穿校服、留长头发、上网吧、手机铃声响、早恋等,这些都是老师每天重复的工作,老师说不上哪一天和哪一个学生一言不合就起了冲突。再例如,老师催交作业,批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而被批评的学生自尊心又很强,就可能顶撞老师。尤其是教师在权力运用过程中,如果用污蔑性的言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或者讽刺挖苦学生,或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生反击教师,都很容易导致冲突的产生。

三、师生冲突的类型

从冲突产生的原因来划分,师生冲突有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两种类型。

从学生方面来说:一是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的批评时,随意顶撞教师。二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自视过高,虚荣心强,受到他们瞧不起的教师批评时,也会顶撞教师。三是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从教师方面来说:一是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对待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三是教师情绪不稳定,容易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五是对学生施行体罚、变相体罚。六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不能及时矫正,从而引起学生不满,导致冲突。

在班级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身为教师,我们一定不要觉得自己怎么在学生面前控制不住情绪。与愤怒一样,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和学生的冲突,甚至对冲突有所预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对这些冲突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有利于及时调整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增强班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矛盾冲突转化为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