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宽容(1 / 1)

师生沟通 刘翔平 1835 字 21天前

没有谁会愿意出错,因此当学生已经知错并改错时,教师应处在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角度,理解学生发生错误和偏离是正常现象,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留有做出改变的时间,并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做出转变。就像种子需要足够的时间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学生的成长也需要教师的宽容。宽容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应具有的对待学生的一种态度,也是亲近学生的一种行为。本节主要讨论什么是宽容及如何宽容学生。

一、什么是宽容

宽容是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能够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宽容是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宽容就是用积极的情绪、思维、行为去代替消极的情绪、思维、行为,就是接纳自己(自我宽容)和他人(人际宽容)。

宽容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它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关系的维持,能增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促进情绪的调节。宽容能够提高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缓解精神紧张,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生理疼痛,加快疾病的康复。

二、如何宽容学生

教师每天要和很多学生、家长、同事交往,难免会有人际冲突,比如学生的顶撞、家长的不理解、同事间的小摩擦、教师的情绪没控制住等。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小事就像鞋里的小石子一样,使得教师很难安心工作。同时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学生,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教师宽容地对待他们、宽容地对待自己,学生就会习得宽容,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都对宽容的提升给出了很好的方法。恩莱特提出了一个宽恕模型,该模型分为四个阶段二十个单元任务。[2]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体验伤害阶段、决定宽容阶段、实施宽容阶段、收获成果和深化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个体重新体验那个被伤害的事件,重新体会那个时刻的消极情绪,重新认识那个事件,进而接纳那些情绪。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挑衅行为冒犯。有的学生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而违反课堂纪律,有的学生想获得同学们的关注而哗众取宠,还有的是因别人叫他而说话……这些都会让教师产生被伤害了的感受,进而引发一些消极情绪。此时,假如教师害怕影响教学进度而对学生劈头盖脸地批评、制止,则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如果隐忍下来,把情绪压下来不去处理,则会对自身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以后的惩罚埋下伏笔。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试着重新体验那份负面的情绪,重新回到那个被冒犯的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出来。当教师课后再回想课堂上的冲突时,情绪会趋于平缓,此时教师可能会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重新认识,会觉察到当时对于那个事件的关注有一些过度反应,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被伤害感其实是自己错误认知的一种结果。正像房龙所说的,“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根源”。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不够宽容,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在课下处理一些纪律问题。课堂上教师的反应过度——无论是爆发还是隐忍——都是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内心恐惧的一种外化。

在此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原音重现”,对课堂的突发事件进行再认识,为以后的步骤做铺垫。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瑜伽练习,或者冥想使自己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宣泄。

第二个阶段是决定选择宽容。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慢慢体会到宽容的积极作用,引导其将宽容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方式。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努力后,教师很可能认识到很多方式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消极状态以及改变冒犯者的行为倾向,这时如果选择宽容,则既可以解脱自己,也可以放开别人。

在被学生冒犯后,教师可能会下不来台,会有羞耻感,若进一步反击或做出惩罚行为,不但会恶化师生关系,同时也会违反学校规定。当教师尝试了很多方法努力让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却屡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时,教师不妨尝试宽容,尝试宽容的态度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轻松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教师要运用想象力,假设自己已经宽容了那个冒犯自己的学生后会发生什么,同时想象一下宽容学生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和学生的积极互动。用这些积极的情绪代替之前的消极情绪,从而达到情绪调节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宽容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冒犯,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会自己的压力、脆弱,最终达到放弃报复、理解冒犯者和追求内心平静的目的。这时,如果有机会,教师可以带着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和冒犯自己的学生坐下来好好谈谈。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也许自己很多被冒犯的想法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和企图,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很好地和学生进行人际互动,使学生愿意和教师建立积极的关系,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第四个阶段是巩固宽容效果阶段。教师要巩固之前的宽容行为,重温宽容时的积极情绪,要把自己遇到冒犯时选择宽容的这个模式固化下来。教师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会犯错误,自己也不例外。教师要意识到当自己犯错时也会期待得到别人的宽容,同时自己也要宽容自己。如此,教师可以将宽容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之中,最终成为一种稳固的行为倾向,使宽容成为习惯,泛化到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中。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十多年前接手的一个特殊的班级。班上的男生很淘气,三天两头打架滋事,顶撞父母和老师更是家常便饭。作为班主任,笔者常常是这边刚把葫芦按下去那边瓢又起来了,再加上年轻气盛,管理学生很是严苛。高三那年,笔者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件事激起了班上三个男同学的不满,他们合伙儿偷偷把笔者的自行车踹坏了——那是一辆笔者特别喜欢的崭新的女式轻便自行车。当时车轴被踹得变了形,链条也掉了。瑟瑟寒夜里,笔者推着车走在路上,心里恼怒不已。

第二天,笔者很快就查出了是谁故意把车踹坏了。伤心、难过之处在于自己觉得对他们三个很好,认真给他们讲题,历史会考时帮着他们背历史,使劲儿帮他们过会考关,结果却……看见笔者在办公室里伤心地哭,小华主动带着小君给笔者鞠躬认错,并且搬着车去修好了。作为老师,笔者装得无比大度,接受了他们的道歉,甚至在小君送笔者礼物时,怕他多心都留着了。事实上笔者耿耿于怀,比自己表面表现出的要狭隘得多。等他们毕业离校时,笔者把小君的礼物完好无损地还给了他。当时小君表情哑然。笔者没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心里的执拗写在脸上,真的无法释怀。

三个月后,小君所考取的军校需要高中班主任出具一份证明,证明小君的品行良好,政治觉悟高。笔者当时真的很想据实说话,后来忍住了,但也没说谎,只是让同事替自己写几句好话,盖上校章拿给了他。现在想起来,自己所做的是压抑自己而非宽容。

岁月流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早就把小华、小君挤出了笔者的脑海。就在笔者以为自己正日渐老去,心越来越钝,不喜不悲的年轮后面也慢慢失去了为人师的大爱与热情时,笔者遇见了小华。当时一辆白色的车缓缓经过笔者身边,笔者边吃栗子边走在给孩子买猫的路上。笔者以为他要停车,便闪在一旁,谁知车直直地开了过来,到跟前,车窗摇下,他问:“老师,还认识我吗?”笔者恍惚间知道他是谁,但却想不起名字了,语无伦次地说:“你是……”“我是小华。”他这一提,笔者想起来了。自毕业后再没见他了,他的脸上没有了当初的桀骜不驯,有了而立之年的柔和之气。当他邀请笔者去他的茶座喝茶时,笔者以给女儿买猫为由一口拒绝,仓皇逃离了。说不清是因为记恨当年他的淘气,还是自己不会跟人打交道的本性在作怪,或者是因以那样一种边走边吃的窘样见到以往的学生有些尴尬。

一个小华激活了十多年前的所有的记忆,无论过往怎样,一句“到我那儿喝口茶吧”让恩怨全都烟消云散了。自此决定,以后对学生要宽容,不能过于严苛,更要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们,笔者要试试,到底宽容能不能教书育人?

笔者该相信树大自然直,学生也都会成才,都会长大的。对于师生关系,为人师者要真诚、热情、积极、主动,要与人为善。不管笔者好或者不好,在他们长大成人的那三年,都是笔者在陪伴的。当初对他们寄予厚望,他们虽然没有朝着笔者定下的目标前进,现在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谢谢小华的那句“到我那儿喝口茶吧”。

十多年了,笔者才真正地放下了那次踹车事件,足见宽容之难。放下以后的轻松和愉悦,非不经历不能体验,足见宽容之可贵。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花瓣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就像花朵欢迎蜜蜂的造访也不拒绝蝴蝶的欲望,就像大地拥抱阳光的温暖也包容风雨的冲刷。作为教师,当我们选择了宽容时,我们就是在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未来,就有可能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和安详。

[1] [美]阿黛尔·法伯、[美]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说孩子才能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安燕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2] 王硕、李少颛:《宽恕的力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40~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