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效的师生沟通模式(1 / 1)

师生沟通 刘翔平 2224 字 1个月前

师生沟通的主动权在教师,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是师生能否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当在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尊重和理解学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回应。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感受和情绪,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以自己的体会代替学生的体会,甚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那么教师的回应就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这样的话,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变成了教师的单向说教,学生会渐渐地关上自己的心门,在敷衍的应和声中使师生关系日渐疏离。

盖兹达在《教师人际关系培养》一书中陈述了十种教师的无效回应:军官式、权威式、魔术师式、历史学家式、侦探式、贴签者式、巫师、刽子手式、礼品店主式、监工式这十种类型。[2]现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重新整理并论述如下。

一、十种无效回应的特点及其导致的结果

情境一:下课后,一名学生对教师说:“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第一种,军官式的回应。

军官式回应的表现:正如军官希望士兵百分百地执行命令一般,军官式的教师认为自己知道学生应该采取的行为,并且不需要向其解释。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你先平静一下,整理一下思路。晚上回家以后给每个组员分配应该做的事情,明天给他们安排下去,没问题的。

该回应的结果:没有关注学生的感受,也没有解释建议的理由。这种语言方式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自己必须顺从教师。

第二种,权威式的回应。

权威式回应的表现:如同某些权威人士一般,该类型的教师容易用一些箴言或者预言向学生传授人生阅历或者经验智慧。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你还没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做?一定要尝试一下,即使最后失败了,做也比不做好。

该回应的结果:由于箴言和预言都过于客观冷淡,对学生的个人处境没有关注到,显得强硬而刻板。而且容易因为说的道理过于陈腐而被学生忽视。这种语言模式易引起学生的敌对情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三种,魔术师式的回应。

魔术师式回应的表现:如同魔术师一般,教师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没有问题”,好像就把所有问题都化解了。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的,没有问题的。

该回应的结果:由于问题实际存在,所以简单的安慰不能持续很久。否认问题的存在实际上对学生是不尊重的,因为这相当于否认了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容易让学生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从而无法接纳自己。

第四种,历史学家式的回应。

历史学家式回应的表现:如同历史学家一般,教师试图回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类似事件,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学生有所领悟。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我知道你的感受。我记得我初一的时候,不,是初二的时候,也遇到这么个情况。我被选中去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当时我也觉得自己做不来,所以我也去找了我的老师……

该回应的结果:在关系建立的初期,这种回忆对形成好的氛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学生可能感到自己的问题受到忽视,或由于听到的信息过多而无法提炼出老师的建议。学生会觉得老师说了那么多,但都无关痛痒,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会怀疑和否定老师,以后再遇到问题时可能选择不再求助于老师。

第五种,侦探式的回应。

侦探式回应的表现:如同侦探一般,教师极力想弄清事情的真相,盘问求助者各种细节。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怎么啦?是不是有人说你了?有人不听你的了?还是你担心自己做不好呀?

该回应的结果:教师没有对事件本身进行回应,对学生的感受漠不关心,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老师在打岔的感觉。学生内心的感受没有得到尊重,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学生会觉得老师像一名三流的射手,射出很多支箭,却都没有射中红心。

第六种,贴标签式的回应。

贴标签式回应的表现:贴标签者的教师喜欢给学生命名,认为只要把学生身上的问题“清晰”地说出来了,就能够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你只是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而已,你太自卑了。你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做个自信的人。

该回应的结果:学生被赋予消极命名,感觉受到了批评,这对师生关系的建立非常不利。学生可能会认同老师的论断“我的确很自卑”或“我一直都很自卑的”,也可能是“我知道我不是最棒的,老师为什么要骗我”。

第七种,巫师式的回应。

巫师式回应的表现:如同巫师一般,教师仿佛能够预见将要发生的所有事情,并以预言的方式说出来。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别把他们看得太强大了,否则你的能力真的会不如他们的。

该回应的结果:教师用预言的方式,将自己从对话中彻底地摘除出来,推卸了自己的帮助责任。虽然说的话有时的确没错,但是有可能让学生产生愤怒和抵触的情绪。当学生跟教师说组里好多人都比自己能力强时,他缺乏的是安全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和建议,而不是事情的逻辑结果。

第八种,刽子手式的回应。

刽子手式回应的表现:如同法官和刽子手一般,教师试图让学生发现,正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才导致了现在的困境,学生是“罪有应得”“自作自受”的。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要我说你心思太重了!一个学习小组长而已,重在组织本组同学的学习,收发作业!纠结成那样,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该回应的结果:当教师用“刽子手”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学生多半感受到被指责,尽管往往这种指责是就事论事,是准确的,但是仍然感觉受到伤害,觉得老师对自己过于苛刻。因为学生当前处于脆弱的、需要帮助的状态,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惩罚。

第九种,礼品店主式的回应。

礼品店主式回应的表现:如同礼品商店店主一般,教师不喜欢谈论不愉快的事情。他们措辞华丽,赞不绝口,想把学生的问题尽量缩小化、安全化。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下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像你这么谦虚的学生真的很少见呢!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孩子,既然选了你,就是老师相信你。放松点,你肯定没问题的。

该回应的结果:虽然教师将问题藏在了“乐观”之下,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有时候学生还会由于这种安慰而放松警惕,忽视了问题的解决,对现实状况的好转没有帮助。

第十种,监工式的回应。

监工式回应的表现:如同监工一般,教师认为人们如果很忙,就会无法思考这些让人难受的问题。

学生:您让我当学习小组组长,但是我觉得我做不来,组里好多人都比我能力强。请您找别人做组长吧。

教师:你的职责就是收发作业,组织学习。如果实在觉得自己不如组里的其他同学,那就加油,尽快超过他们就是了。

该回应的结果:监工式的回应实际是在告诉学生,目前他所苦恼的这件事情不如别的事情重要,而这会让学生感到不受尊重和被忽略。教师应该直接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回应,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二、无效回应的甄别

1.在以下情境中,请针对教师乙的不同回应做出判断。

情境二:办公室里教师甲正在对教师乙说话。

教师甲:今天我真是太狼狈了。工作越堆越多,时间根本就不够用。恐怕我只是在做无用功。

教师乙的回应如下:

回应一: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你比别的老师更辛苦?来,和我说说究竟什么原因让你觉得这么烦恼。(侦探式)

回应二:你肯定不愿意被别人看成是半途而废的人,你只是最近心情有点低落,加油,去做个奋进者吧。(贴签者式)

回应三:别把这些看得太重了,否则你会把自己逼崩溃的。(巫师式)

回应四:要我说啊,你就是自讨苦吃。是你主动要承担那些额外的工作的。(刽子手式)

回应五:像你这样有奉献精神的人常常都有这种感觉,要是没有你们,我们什么都干不了。(礼品店主式)

回应六:哎呀,我们要担心的其他事多着呢!(监工式)

如果你是教师甲,面对上述几种回应,会有什么感受呢?是否还愿意和教师乙继续讨论下去?

2.在以下情境中,请对教师的不同回应做出判断并试着写出学生对这种回应产生的想法。

情境三: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引发的师生间的一场对话。

学生:我不知道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平时说话又不需要说文言文,我家没人懂这东西,可活得也好好的。学这些就是浪费时间。

回应一:你是不是好多地方都不懂?你家里人受过多少教育?你有没有学得稍好一些的课文?(侦探式)

回应二:不用思考这些没用的问题。下个礼拜就要期中考试了,你要尽量好好准备。如果考试考砸了,你是知道后果的。(巫师式)

回应三:嗯,你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呢。我知道你国画画得特别好,艺术节正好要出展板了,你回去把你画得好一些的作品拿来布置展板吧。(监工式)

正如大家所判断的,上述三种回应都是无效的回应,教师的无效回应激不起学生继续讨论的欲望。回应有帮助时,学生可能羞于表达感激之情,回应没有帮助时,学生懒得讨论,这样的沟通会导致学生最不好的回应。此时,即使谈话还在继续,学生也会让谈话处于浅层的“安全状态”,不再进一步地分享和探索,如同浮在表层的社交谈话,帮助甚微或者没有帮助。师生谈话的结束多半是因为学生认为多说无益。要想使得回应能够促进师生沟通,亲密师生关系,那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感受,能感学生所感,想学生所想,即能与学生共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需求或者澄清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正确的回应如下:

教师:的确,现在几乎没有需要用文言文的地方,但这是一种文化修养。如果你愿意的话,咱俩可以探讨一下学习文言文的作用。但是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我就是觉得,文言文好像没啥学习的必要。

此时学生会想,老师完全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老师或许早就注意到了自己的学习现状。学生会愿意和老师再多说一些,看看老师到底对自己是怎么看的,能教自己一些什么。

这样的回应才能够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学生愿意和老师进一步地沟通,是有效的、促进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