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眼里,吃亏的老实人成了“傻瓜”“无能者”的代名词,似乎吃亏是理所应当的。但我们似乎也注意到,那些愿意吃亏、让朋友占便宜的人总是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们也得到更多人的信任,有更多的升迁机会,也总是有更多的人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其实,这句话应证了人们常说的“吃亏是福”这个道理,不计较得失、主动让步,让朋友多占点便宜,可能会带来利益上的损失,但却可能给你带来友谊、带来信任,而最主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心灵上的充实感。
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的伤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鲍叔牙说:“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成为很有才华的政治家。
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打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请你留下吧。”管仲也劝鲍叔牙:“你不要走。别人议论什么,我不在乎。”但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最终,鲍叔牙也赢得了管仲的友谊,正所谓“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可能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不为小利益争来夺去,我们便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成全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心灵的充盈。
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常为一些小利益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舍本逐末。的确,人性里都有自私的成分,都希望能占点小便宜,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如果你能满足对方的这些小心思,那么,他是能感受到你的大度和豁达的,自然愿意把你当朋友,久而久之,对方也会自知理亏,也不会再事事占便宜了。
古时候,有两个叫王黎和陈昆的人,他们是邻居,祖祖辈辈住在一起。一天夜里,王黎偷偷地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恰好被陈昆看到了。王黎走后,陈昆不但没有追上去大骂一顿,反倒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王黎的院子更宽敞了。王黎发现后,很是愧疚,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方,而且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昆的主动吃亏,让王黎感到相当内疚,他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这就欠下了陈昆的一个人情,即使他还了这个人情,每当他想起时,他还会内疚,还会想办法报答陈昆。
这个故事中,陈昆在看到邻居王黎的行为后,不但没有抓住机会“讨回公道”,反倒给对方更大的空间,表面上是陈昆吃了点小亏,但实际上因为他会吃亏,反而赢得了王黎的友谊和尊重。
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那些做事太过认真,爱较真,或者说死心眼子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吃不开。这就再次证明,“吃亏是福”,确实是一剂人生“良药”。
说起来简单,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在面对利益争端时,谁又能真正退一步?那些礼貌用语,比如,“对不起”“没关系”“没什么”,又有多少人真的把它们记在心中了?世间有多少人为公车上的磕磕碰碰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多少生意人争得你死我活?为了一点学术见地,又有多少文人弃斯文于不顾?在那一刻这些人有没有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呢?
我们的世界那么绚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而我们又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集体中,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包容和宽容,展开胸襟,绽开笑脸,接纳天下事,这时,心灵便比大地更厚重,比天空更广阔。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退一步呢?这需要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者多想想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好处,凡事都有两面性。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我们所无法掌控的。大家都想占便宜,又那里有那么多的便宜让人来占呢?保持一颗平常心,吃得起亏,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生的一大幸事。在现代交际中,我们也要学会忍耐和包容,即使自己吃点亏,也是一个很好的交际方法,这会让我们在对方眼里变得豁达、宽厚,让我们获得更深的友谊。这当然会使对方更心甘情愿地帮助我们,为我们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