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本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喝水、睡眠、食物和性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倘若没有安全感,人就会惶惶不可终日,无法像真正的人一样生存。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强调幸福感,其实,安全感应该是幸福感的最低层次。假如没有安全感,幸福也就无从谈起。从本质上来说,安全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内心。虽然安全感的获得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安全感首先需要我们反求诸己。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方式,我们很有可能重新找回安全感。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之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归根结底是因为无法预知和掌控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难免会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总体来说,现代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有六个原因:第一,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现代人都在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随时准备着抓住时机努力超越别人,也每时每刻都在恐惧着被别人超越。现代职场,只看结果,不见过程,只以成败论英雄,所以职场人士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感。每一个都在不遗余力地努力着,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就,伴随而来的是,成就越大,就越担心,一旦失败,既得的一切就将不复存在。第二,生活成本太高。最近几年,大蒜、绿豆、大葱的价格接连飙升,“算你狠”“逗你玩”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父母有幸能够在经济上给予一些支持,在费劲艰难筹集了首付买了房子车子之后,贷款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样使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第三,缺乏信念。在一切都市场经济化的今天,赚钱似乎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目标,除了赚钱,他们没有人生信念,没有理想,没有想象,不知道人生究竟应该追求什么,因而很难找到内心的平衡,变得越来越迷茫、彷徨,没有安全感。第四,爱攀比,不知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欲望也在飞速膨胀着。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穿暖,如今,有工作的想换更好的工作,有房子的想换更大的房子,有车子的想换更好的车子……总之,所有都向条件比自己好的人看齐,于是总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之中。第五,没有归属感。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涌向了大城市,在夹缝中求生存。因为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很容易感到孤独,从而引发不安全感。第六,内心孤独。虽然现在社会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了,而且先进的通信工具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却变浅了,莫逆之交越来越罕见了。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就应该及时地解决问题,然而,有些社会问题是我们所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决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实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在生活中不要与别人攀比,尽量结交一些好朋友,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变得有安全感,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正月十五的郑州,一名流浪汉手捧着捡来的红茶,凝视着天空,脸上绽放出淡淡的笑容。就在此时,一名敏锐的摄影师捕捉到了他的笑容,并且将之瞬间定格。后来,这张照片在网上疯传,很多网友都被这个流浪汉的笑容感动了,亲切地称之为“微笑哥”。为了帮助微笑哥获得一份安稳的生活,有网友提出要为“微笑哥”找一份工作,但是出了名的“微笑哥”只是淡然一笑,回答说:流浪比工作好,最穷的时候,我还捡钱去了趟西藏呢!
近些年,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在北京,即使月收入七八千元的白领,也没有安全感。有报道称,据近期发布的《第6次中国城市女**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家庭收入低”“物价上涨”和“买不起房”是城市女性最焦虑的三件事情,选择这三件事情的人数比例分别是12229.4%、78.2%和39.9%。
从“微笑哥”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幸福其实取决于心态。即使风餐露宿,衣不蔽体,只要心中容易满足,就会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有很多相爱的夫妻,因为有爱,即使租房住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她)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实际上,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可以四海为家。但是,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个道理,因此总是奢望生活能够变得更加富足美满。殊不知,人在物质方面是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的,因为人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生活得快乐,是因为心思简单;之所以内心平静,心态平和,是因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之所以从容自如、气定神闲,是因为内心宁静、淡定。人们常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降低自己的欲望,就会觉得很容易满足,从而得到安全感,获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