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感受到的对方仪表的魅力同希望再次与之见面的相关系数远远高于个性、兴趣等同等的相关系数。在商务活动中,人的外表形象往往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微妙作用。仪表美是心灵美的体现,仪表美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端庄、美好、整洁的仪表,能使对方产生好感,从而有益于商业活动的开展。所以注重仪表,努力塑造出自己最佳的形象是商务人员必须认真做到的。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干净、整洁、卫生。要求仪表仪容干净、整洁,就是要努力做到无异味、无异物,坚持不懈地做仪表仪容细节的修饰工作。干净、整洁是个人礼仪的最基本要求。这里包括面容、脖颈与耳朵、服饰等方面的整洁。面容看上去应当润泽光洁。耳朵脖子应当干干净净。不要小看面容洁净,面部是一个人最突出的代表部分。面容是否洁净,皮肤是否保养得当,看上去是有生气、有光泽,还是灰暗、死气沉沉,都直接关系到他人对你的印象。一个有教养的人,绝不会是那种经常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人。
第二,简约。要求仪表仪容简约,就是要求在整理、修饰仪表仪容时,要力戒雕琢,不搞烦琐;力求简练、明快、方便、朴素、实用。
修剪头发时,对于男性来讲应当求短忌长;对于女性来讲,则不提倡留披肩发,偏爱披肩发者,在工作岗位上有必要将它暂时盘束起来。
修剪指甲,总的要求是忌长,并且要求经常修剪。
第三,端庄大方。要求端庄大方,就是要求端正、庄重、斯文、雅气,而不花哨、轻浮、怪异、小气。通常情况下,不应把头发染成其他颜色,不应在手指甲上涂抹彩色指甲油。
切记“修饰避人”的原则。在对自己的仪表仪容修饰、整理时,务必要自觉回避他人,以示对己对人的尊重。女士需补妆时,应避开他人或到洗手间内进行。
男士不化妆,以修面、理头为主,但也可少量用护肤霜、香水等;女士要以淡妆为主,达到容貌端庄自然、健康的效果。
根据装束、自身特点、场合需要,选择佩戴饰品。佩戴饰品时应符合佩戴要求,以点缀为主。
眼神的作用
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在情绪的外露。脸部则是人体中最能传情达意的部位,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忧、思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交际活动中表情备受人们的注意。在人的千变万化的表情中,眼神和微笑最具礼仪功能和表现力。
眼睛是心灵之窗,它能如实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有的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不知怎样安置目光,不敢对视或死盯住对方,这都是不礼貌的。良好的交际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做到这一点的要领是放松精神,把自己的目光放虚一些,不要聚焦在对方脸上的某个部位,而是好像在用自己的目光笼罩着对面的整个人。
目光是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适当的运用能给交往带来好的作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习俗不同,人们的眼神运用也各有特点。如阿拉伯人认为,对谈话人凝眸而视是礼貌的,与人对话而目光旁落是侮辱人的行为。而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久久直视对方意味着对其不尊重。瑞典人交谈时,则喜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与人交谈过程中,注视对方的时间长短很重要。一般地,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1/3左右;对对方注视的时间若占全部相处时间的2/3左右,是对对方表示关注之意;若注视对方的时间不到相处全部时间的1/3,往往意味着对其瞧不起,或没有兴趣;如果注视对方的时间超过了全部相处时间的2/3以上,则不是表示对对方本人发生了兴趣,就是表示对对方的敌意,或是为了寻衅滋事。
眼神能很好地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否,一般地,仰视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俯视通常用于身居高处之时,既可表示对晚辈的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的轻慢、歧视;而平视适用于在普通场合与身份、地位平等之人进行交往。因此,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站在高处自上而下地俯视于人;面对长辈、上司和贵宾时,站立或就座应选择较低之处,自下而上地仰视对方,往往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当对方缄默不语时,就不要看着对方,以免加剧因无话题本来就显得冷漠、不安的尴尬局面。当对方说错了话或显得拘谨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否则,他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讽刺和嘲笑。
在正式场合,尤其是面对不太熟悉的人时,有的眼神容易引起误会或麻烦,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盯住对方的某一部分“用力”地看,这是愤怒的最直接表示,有时也暗含挑衅之意。
眼神交流的技巧
和朋友接触或被介绍认识的过程中,可以以疑视对方稍久些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自信,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对方赠给你名片时,你接过后,一定要当着对方的面,认真看一会儿,这样做,对方会认为你是很尊重他的。
交谈的过程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面部,以示尊重;但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看着对方。否则,将使对方更显尴尬。当别人说了错话或做了很不自然的动作时,盯着他的脸,或看一眼后马上转移视线,都会使人产生你在用眼光讽刺嘲笑他的感觉。和别人碰面时,可以以把眼光移开的方式解决自己不自在的感觉,这么做可以减轻你所感受到的压力,不过,也表示顺服,或承认自己地位较低。
送客时,要等客人转过身走出一段路,不再回头张望你时,才能转移目送客人的视线,否则,客人会认为你只是由于应付而感到冷漠。
微笑的魅力
五官中,嘴的表现力仅次于眼睛。笑,主要是由嘴部来完成的。嘴部是一个人全部表情中比较显露的突出的部位,它是生动、多变的感情表达语。笑,是眼、眉、嘴和颜面的动作集合,它能够有效地表达人的内心感情。在人的各种笑颜中,微笑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损失最小而效益最大的。
微笑的基本做法:不发声、不露齿,肌肉放松,嘴角两端向上略微提起,面含笑意,亲切自然,使人如沐春风。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坦诚的感情的流露,切不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语言”,微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
口和眼的结合。在微笑中,眼睛有传神送情的特殊功能,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口到、眼到、神色到,笑眼传情,微笑才能扣人心弦。
笑和神、情、气质的结合。“神”,就是笑得有情入神,笑出自己的神情、神色、神态,做到情绪饱满,神采奕奕。“情”,就是要笑出感情,笑得亲切、甜美,反映美好的心灵。“气质”,就是要体现出谦虚、稳重、大方和得体的良好气质。
笑和语言的结合。语言和微笑都是传播信息的重要符号,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声情并茂,相得益彰,微笑才能发挥出它的特殊功能。
笑和仪表、举止的结合。端庄的仪表、适度的举止,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以姿助笑,以笑促姿,就能形成完整的、统一的、和谐的美。
手势礼仪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所呈现的样子;风度则是内在气质的外化。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站立的姿势、走路的步态、说话的声音、对人的态度、面部表情等都能反映出仪态美不美。而这种美又恰恰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知识能力、修养等方面的真实外露。对于仪态行为礼仪,要求做到: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敬人。
手姿,又叫手势。由于手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部分,所以手姿是体语中最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传播媒介,做得得体适度,会在交际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作为仪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应该正确地使用。
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传达信息时,手应保持静态,给人稳重之感。
拍拍打打、推推搡搡、抚摸对方或勾肩搭背、依偎在别人的身体上等行为,会让别人反感,也是不符合礼仪的行为。
不能用食指指点别人,更不要拇指指自己。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意;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引路、指示方向等时,应注意手指自然并拢,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支点,指示目标,切忌伸出食指来指点。在谈话中说到自己时,可以把手掌放在胸口上;说到别人时,一般应掌心向上、手指并拢伸展开进行表示。
接物时,两臂适当内合,自然将手伸出,两手持物,五指并拢,将东西拿稳,同时点头致意或道声谢谢。递物时,双手拿物品在胸前递出,并使物体的正面对着接物的一方,递笔、刀剪之类尖利的物品时需将尖头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对方,不可单手递物。
站姿礼仪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仪态。“站如松”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松树一样端直挺拔。正确健美的站姿会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印象。
站姿的基本要领:两脚跟相靠,脚尖分开45度到60度,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两脚并拢立直,腰背挺直,挺胸收腹。抬头脖颈挺直,双目向前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微收下颌。站立时要注意:端正直立,不要无精打采、耸肩勾背、东倒西歪,不要倚靠在墙上或椅子上,在正式场合,不要将手插在裤带里或交叉在胸前。不抖腿,不摇晃身体,不东歪西靠,不要挺肚子,以免形体不雅观。由于性别方面的差异,男女的基本站姿又各有一些不尽相同的要求。对男子的要求是稳健,对女子的要求则是优美。
站姿可以随着场合进行调整。同别人交谈时,如果空着手,可双手在体后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若身上背着背包,可利用背包摆出优雅的站姿。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做介绍时,无论握手或鞠躬,双足都应当并立,相距10厘米左右,膝盖要挺直。等车或等人时,两足的位置可一前一后,保持45度角,肌肉放松而自然,并保持身体的挺直。如果站立时间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将身体重心置于另一只脚上。但是上身仍需直挺,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女性尤其应当谨记,变换也不可过于频繁。双腿交叉,即别腿,也不美观。总之,站的姿势应该是自然、轻松、优美的,不论站立时摆何种姿势,只有脚的姿势及角度和手的位置在变,而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挺直。
在需要下蹲的时候,女士下蹲不要翘臀,上身直,略低头,双腿靠紧,曲膝下蹲,起身时应保持原样,特别是穿短裙下蹲时更不要翘臀。
对男士没有像对女士那样严格的要求,但也应注意动作的优雅。
坐姿礼仪
对坐姿的要求是“坐如钟”,即坐相要像钟那样端正稳重。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坐姿的基本要领:入座时走到座位前,转身后把右脚向后撤半步,轻稳坐下,然后把右脚与左脚并齐,坐在椅上,上体自然挺直,头正,表情自然亲切,目光柔和平视,嘴微闭,两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面,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一般来说,在正式社交场合,要求男性**可有一拳的距离,女性两腿并拢无空隙。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面,不宜前伸。在日常交往场合,男性可以跷腿,但不可跷得过高或抖动,女性大腿并拢,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
就座时,亦能体现出落座者有无修养。若是走向他人对面的座椅落座,可以用后退法接近属于自己的座椅,尽量不要背对自己将要与之交谈的人。为使坐姿更加正确优美,应当注意:入座要轻柔和缓,起立要端庄稳重,不可弄得座椅乱响,就座时不可以扭扭歪歪,两腿过于叉开,不可以高跷起二郎腿,若跷腿时悬空的脚尖应向下,切忌脚尖朝天。坐下后不要随意挪动椅子、腿脚不停地抖动。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用手将裙装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衣服。正式场合与人会面交谈时,身子要适当前倾,10分钟左右不可松懈,不可以一开始就全身靠在椅背上,显得体态松弛。就座时,不可坐满椅子,但也不要为了表示过分谦虚,故意坐在边沿上。坐势的深浅应根据腿的长短和椅子的高矮来决定,一般不应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以上。当然去拜访长辈、上司、贵宾时,自然不宜在落座后坐满座位。
若是只坐座位的二分之一,那么对对方的敬意无形中溢于言表。这是利用坐姿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的重要做法。坐沙发时,因座位较低,亦要注意两只脚摆放的姿势,双脚侧放或稍加叠放较为合适。避免一直前伸,要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否则身体下滑形成斜身埋在沙发里,显得懒散。更不宜把头仰到沙发背后去,把小腹挺起来。这种坐相显得很放肆,又极不雅观。坐在椅子上同左方或右方客人谈话时不要只扭头,这时尽量侧坐,上体与腿同时协调地转向客人一侧。
座位高低不同时,坐姿也有不同要求。
低座位:轻轻坐下,臀部后面距座椅背约2厘米,背部靠座椅靠背。如果穿的是高跟鞋,坐在低座位上,膝盖会高出腰部,应当并拢两腿,使膝盖平行靠紧,然后将膝盖偏向对话者,偏的角度应根据座位高低来定,但以大腿和上半身构成直角为标准。
较高的座位:上身仍然要正直,可以跷大腿。其方法是将左腿微向右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脚尖朝向地面,切忌右脚尖朝天。
座位不高也不低:两脚尽量向后左方,让大腿和你的上半身成90度以上角度,两膝并拢,再把右脚从左脚外侧伸出,使两脚外侧相靠,这样不但优雅,而且显得文静而优美。
无论采取哪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
端坐时应注意,双手不宜插进两腿间或两腿下,而4字形的叠腿方式,以及用手把叠起的腿扣住的方式,则是绝对禁止的。有失优雅风度的坐姿,如把脚藏在座椅下,甚至用脚勾着座椅的腿,这都是非礼的举动,均属避免之列。
行走礼仪
对走姿的要求是“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当然,不同情况对行走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标准的行走姿势,要以端正的站立姿势为基础。
基本要领: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收下颌。上身挺直,头正、挺胸收腹,重心稍前倾。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手臂要摆直线,肘关节略屈,前臂不要向上甩动,向后摆动时,手臂外开不超过30度。前后摆动的幅度为30~40厘米。
走路时姿势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决定的。步度是指行走时**的距离。步度一般标准是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踩出一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身高超过1.75米以上的人的步度约是一脚半长。步位是指你的脚下落到地上时的位置。走路时最好的步位是两只脚所踩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
走路用腰力,要有韵律感。如果走路时腰部松懈,就会有吃重的感觉,不美观;如果拖着脚走路,更显得没有朝气,十分难看。优雅的步姿有几句口诀:“以胸领动肩轴摆,提髋提膝小步迈,跟落掌接趾推送,双眼平视背放松。”走路的美感产生于下肢的频繁运动与上体稳定之间所形成的对比和谐,以及身体的平衡对称。要做到出步和落地时脚尖都正对前方,抬头挺胸,迈步向前。
走路时应注意,最忌内八字和外八字;不要弯腰驼背、歪肩晃膀;不要步子太大或太碎;走路时不要大甩手,扭腰摆臀,左顾右盼;上楼不宜低头翘臀,下楼不宜连蹦带跳;不要双腿过于弯曲,走路不成直线;不要脚蹭地面;不要双手插裤兜;多人一起行走不要排成横队;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过并转向被超越者致意道歉。
行为举止得当
举止行为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现代人应做到行为文明、举止得当。交谈和出席任何场合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注意一些细节,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长期以来人们在举止方面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基本要求是人们的言行举止在不同场合要使用得当。在与人来往时,除了需要避免不文明举止外,与人交谈时还应该注意交谈时双方的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有失礼貌。距离过远,会使交谈者误认为不愿与之接近,有距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距离过近,稍有不慎就会把唾沫溅到别人脸上,或者口中或身上的异味会被别人闻到,令人生厌。如果对方是异性,对距离的保持不适当,还会使之戒备或者被他人误会,特别是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之间,如果男性有烟史或口臭等口腔之疾,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忘乎所以地谈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与人交谈时到底保持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呢?一般礼貌距离是:0~45厘米为亲密距离,45~120厘米为熟人距离,120~300厘米为社交距离;360~800厘米为公众距离。礼貌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抱。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点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礼貌举止,经常用于与熟人打招呼。用点头来打招呼时,点头者应用眼看着对方,面部略带微笑,等对方有表示时再转向他方。点头打招呼也可以在较大的迎送场合使用,当迎送者较多或距离较远时可以用点头表示敬意,也可以点头和握手配合使用。
第二是举手。这是一种与对方较远或交臂而过时间仓促时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举止。由于条件所限,打招呼是最合适的,用这种随机的礼貌举止可以消除对方的误会,并感到与正常招呼差不多的满意。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表示认出对方,而且还可以在短距离内表达你的敬意。
第三是起立。这是一种在较正式场合使用的、位卑者向位尊者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集会时对报告人到场或重要来宾莅临时致敬。
第四是鼓掌。这是在社交场合表达赞许或向别人祝贺等感情的礼貌举止。正式的社交场合,重要人物出现、精彩演讲或表演结束皆可鼓掌。
第五是拥抱。这是传达亲密感情的礼貌举止。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应用广泛。我国通常用于外交活动中的迎来送往场合,偶尔也用于久别重逢、误解消除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强烈感情的特殊场合。
不礼貌的举止有以下几种,会影响你的气质,一定要避免。
第一是抖动腿脚。抖动腿脚能消除紧张情绪,也适合办公室一族锻炼腿部,但在社交场合却是一种很不文明的举止,是缺乏自信心的下意识举动。而且,抖动腿脚还会带动座椅摇动影响他人,让人反感。
第二是挠头摸脑。在交谈中下意识地挠头摸脑也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这个举动经常被人忽视不注意,这种不自然的动作既不卫生,又显示出你的拘束与怯场,会造成他人对你的轻视,认为你社交经验少。
第三是揉鼻挖耳。在公开场合,揉鼻挖耳都是不文明的举止,它不但容易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会让人感到你很傲慢、不懂礼貌。
在交际中,男士应表现出刚劲、强壮、英勇和威武之态,给人一种强壮的美感,而不要忸怩作态。阳刚的表现不等于粗野、满口脏话,衣冠不整、不拘小节,也不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这样是“粗野”,是一种缺少教养的表现。而是要在交际中自然大方、从容不迫、谈笑自如,说话和气、文雅谦逊、尊重别人。而当男士作为主人的身份出现时往往是社交成败的关键,他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对于来访者,相见时要热情地握手问候,分别时要礼貌道别。
在交际中女士则要表现得举止优雅得体,要表现出女性的温柔、娴静、典雅之美,动作要轻柔自如,经常面带微笑,笑容自然,使人感到亲切友善。在公开社交场合,女士举止应自然大方,不要忸怩作态,不要轻佻,更不可挤眉弄眼,过分地装出一副笑脸,给人的感觉就如同献媚;在青年男女共同社交场合,女子之间切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以及发出一些使人莫名其妙的笑声。女士作为主人时应注意男士的处境,当一位男士身处几位女士之中,他会感到不自然。这时女主人应主动“出击”,找出共同话题。当女士被男士邀请时,不要断然拒绝或含糊其词,如不能赴约,应做以解释或婉言谢绝,更不可出言不逊使人难堪。
发式与发质、服装
各人的发质不同,所以也适合不同的发型。柔软的头发剪短发。这种发质比较容易整理,不论想做任何一种发型,都非常方便。由于柔软的头发比较服帖,因此俏丽的短发比较适合,能充分表现出个性美。自然的鬈发留长发。只要能利用自然的卷发,就能做出各种漂亮的发型。这种发质如果将头发剪短,卷曲度就不太明显,而留长发才能显示出其自然的卷曲美。
细少的头发梳发髻。这种发质的人应该留长发,将其梳成发髻才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样不但梳起来容易,同时也能比较持久。如果梳在头顶上,适合正式场合;梳在脑后,是家居式;而梳在后颈上时,则显得高贵典雅。
服帖的头发:这种发质的特点是头发不多不少,非常服帖,只要能巧妙修剪,就能使发根的线条以极美的形态表现出来。这种发质的人,最好将头发剪短,前面和旁边的头发,可以按自己的爱好梳理,而后面则一定要用能显示出发根线条美的设计,才是理想的发型。修剪时,最好能将发根稍微打薄一点,使颈部若隐若现,这样能给人以清新明媚之感。
直硬的头发:这种发质要想做出各种各样的发型是不容易的。在做发型以前,最好能用油性烫发剂将头发稍微烫一下,使头发能略带波浪,稍显蓬松。在卷发时最好能用大号发卷,看起来比较自然。由于这种头发很容易修剪得整齐,所以设计发型时最好以修剪技巧为主,同时尽量避免复杂的花样,做出比较简单而且高雅大方的发型来。
服装的穿着不仅要与人的身材脸型甚至气质相协调,而且还应与人的发型相协调。如穿旗袍就需要配以中国式大发鬓。尤以大发鬓中的海螺鬓为佳,其造型含蓄,既具有古代佳人的美态,又有现代女性的风姿。或以盘龙鬓,则行纹清新,块面均匀,线条优美,起伏得当,颇具古典风韵。若以长发披肩与旗袍相比就会显得不协调。又如夹克衫配穿牛仔裤,则需配以超短蓬松轻盈的现代发型。或随其自然的长披发,以表现洒脱和自如。而穿连衣裙的发型应强调妩媚绰约的阴柔之美。
现代服装总的趋势是轻软娇柔,其发型也就相应地流行轻快的、柔美的、有个性的短发和中短发型。如流线式,其特点是线条流畅、简洁活泼;飞燕式,造型优美、秀丽大方;卷菊式,以浓密、丰满和柔软的效果,给人以青春常在的美感。
发型与身材的搭配
高瘦身材者,这种身材是比较理想的身材,但容易产生眉目不清的感觉,或者是缺乏丰满感,在选择发型时,应尽量弥补这些不足。适合留长发型,但是要适当增加些发型的装饰性。如若梳卷曲的波浪式发型,对于高瘦身材更有一定的协调作用。但高瘦身材者不宜盘高发髻,或将头发削剪得太短,以免给人一种更加瘦长的感觉。例如,身材修长的女性如梳侧披发或束长发,则显得亭亭玉立,倍增娇美。
高大身材者,这种发型的设计上,应努力追求大方、健康、洒脱的美,减少大而粗的印象。一般留简单的短发为好,切忌花样复杂。烫发时,不应卷小卷,以免造成与高大身材的不协调。但对直长发、长波浪、束发、盘发、中短发式也可酌情运用。切忌发型花样繁复、造作。
矮小身材者,身材短小,给人以小巧玲珑的印象,适宜留短发或盘发,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将发式做得精巧、别致些,追求优美、秀丽。不宜留长发或粗犷、蓬松的发型,那样会使身材显得更矮。可利用盘发增加高度,而且还会因为露出脖子使身材显得高些,设计发型时应强调丰满与魅力,从整体比例上,应注意长度印象的建立,而且要在如何使头发秀气、精致下功夫。
较胖身材者,要尽可能弥补自身的缺点,适宜梳淡雅舒展、轻盈俏丽的发型。在发型的设计上要强调整体发式向上,将两侧束紧,使脖子亮出,使人产生视错觉,也可选用有层次的短发、前额翻翘式等发型。不宜留长波浪、长直发。
另外,选择发型还要注意颈部的特点。颈部长的人适合稍长的、波浪大的发型;颈部短的人要把头发从颈部向后梳,把后面的头发梳得完整一些,让颈部暴露出来,使颈部显得长些。如果你的上身比下身长,或上下身等长,发式可选择长发以遮盖上身;如肩宽臀窄,就应选择披肩发或下部头发蓬松的发式,以发盖肩,分散肩部宽大的视角。
魅力形象着装原则
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何着装可从一个侧面真实地传递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气质、爱好与追求。要使着装后的个人形象富有神韵和魅力,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正确的着装,能使形体、容貌等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形体和内在气质,服装饰物的款式、色彩、质地、加工技巧乃至着装的环境,等等。正如培根所说“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孤立地看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可能不美,但就整体看却可能显得很美。
着装的整体美是由服饰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构成的。外在美指人的形体及服饰的外在表现;内在美指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修养及服装本身所具有的“气韵”。打扮是外在的,若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及高贵的气质,那么着装上一定是成功的。
第二,个性化原则。着装的个性原则不单指通常意义上的个人的性格,它是主要方面,还包括一个人的年龄、身材、气质、爱好、职业等因素在外表上的反映所构成的个人的特点。有的人穿上崭新的服装,觉得浑身不自在,变得傻愣呆板,就因为这衣服不是他的个性表达,仍是外加的壳。
各式服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内涵,理解服装应如同理解自身一样,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穿的衣服。只有个性化的着装,才能与自己的个性和谐一致,才能烘托个性、展示个性,保持自我以别于他人;只有当服饰与个性协调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应,塑造出自己的最佳形象和礼仪风貌。
第三,符合“社会角色”原则。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在不同的社会场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的仪表、言行必须符合他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才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人们对商务人员的期望形象是热情有礼,衣服整洁,洒脱端庄,精明练达,富有责任心。如果一个颇有实力的实业大亨,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卑贱胆小,出现在众人面前,就很难让人相信他的经济实力。因此,利用得体的着装,可以满足他人对自己社会角色的期待,促成社交的成功。
国际通行的TPO原则
如何按照礼仪要求恰当地选择好自己应穿应戴的衣物饰品呢?就商务工作者而言,总的要求就是严格遵行国际通行的TPO原则。TPO原则即着装与时间、地点、仪式内容相配的原则。(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仪式,这三点被称为TPO)
时间原则一般包含三个含义:一是指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二是指一年四季的不同;三是指时代间的差异。日间是工作时间,着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总体上以庄重大方为原则。如果安排有社交活动或公关活动,则应以典雅端庄为基本着装格调。晚间可能有宴请、听音乐、看演出、赴舞会等社交活动,由于空间的相对缩小和人们的心理作用,人们往往对晚间活动的服饰比白天活动时的服饰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晚间着装要讲究一些,礼仪要求也要严格一些。晚间着装以晚礼服为宜,以形成典雅大方的礼仪形象。西方许多国家都有一条明文规定:人们去歌剧院观看歌剧一类的演出时,男士一律着深色晚礼服,女士着装也要端庄雅致,以裙装为宜,否则不准入场。这一规定旨在强调社交场合的文明与礼仪,同时也体现着西方国家所具有的尊重他人可以营造优美环境与氛围的社会文化。
另外,一年四季不同气候条件的变化对着装的心理和生理也会产生影响,着装时应做到冬暖夏凉、春秋适宜。夏天的服饰应以简洁、凉爽、轻柔为原则,切忌拖沓累赘,给自己与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和负担。冬天的服饰则应以保暖、轻快、简练为原则,穿着单薄会使人看起来唇乌面青、缩肩佝背;而着装过厚,又会显得臃肿不堪、形体欠佳。春夏两季着装的自由度相对来讲要大一些,但仍应注意总体上宜以轻巧灵便、薄厚适宜为着装原则。此外,服饰还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节奏,过分落伍或过分新奇都会令人侧目。
地点原则即环境原则。不同的环境需要与之相协调的服饰,以获得视觉与心理上的和谐感。在豪华的铺着地毯的谈判大厅与陈旧简陋的会客室里,穿着同一套服装得到的心理效应会是截然不同的。与环境不相协调的服装,甚至会给人以身份与穿着不符的感觉或华而不实、呆板怪异的感觉等,这些都有损于商务人员的形象。避免它的最好办法是“入乡随俗”,穿着与环境地点相适合的服装。比如,职业女性在衣着穿戴上不能太华丽,穿肉色蕾丝上衣、丝绒高开衩长裙会使别人怀疑其工作能力,同时也难免会遭到同性的嫉妒和异性的骚扰。同样,对于一个刚离开校门参加工作的青年业务员来说,太清纯、太学生味的装扮也只会让自己显得幼稚、脆弱,让人怀疑其肩上能否挑起重担;而太前卫的办公室着装只会让人觉得散漫、怪诞、缺乏合作精神。
着装的仪式原则是指服装要与穿着场合的气氛相和谐,更和欲达到的目的相一致。如参加签字仪式或重要典礼等重大活动,要想让自己显得庄重、大方,表现出诚意或教养,着一套便装或打扮得过于花枝招展都不适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只有穿着合体的,质地、款式都庄重大方的套装才合适。
商务人员在不同场合的着装,关键是要让服饰与时间、地点及仪式内容相符。如能按照TPO原则适当讲究,便可给人庄重、大方、高雅、整洁的好印象,同时也是对宾客或主人的礼貌与尊重。
服饰色彩及寓意
不同的色彩会给大脑不同的刺激,而且也微妙地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色彩悦目,使人愉快;有的色彩刺眼,让人烦躁;有的色彩热烈,使人兴奋;有的色彩柔和,让人安静。五颜六色的服装适合不同的场合,要了解它们在人们心理中所产生的联想和感觉,以及它们的象征寓意,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着,穿出自己的风格。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色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它们代表的意思。
红色,多用于喜庆场面。红色服装具有较强的刺激和兴奋神经的功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展示个性纯情的魅力和性感的魅力。红色服装能增强人体的潜能,还能带来喜庆气氛,给大家以欢欣。
黄色,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使人感到明朗、高贵、健康,尤其是淡米黄有素净感觉,淡黄色的花与气球能给人轻松柔和的美感,但基督教不喜爱黄色,认为它是卑劣的色彩,表示嫉妒和奸诈,所以在出席有众多外国朋友的场合,要注意避免使用。
蓝色,有庄重、坚实、理智、宁静、朴素、寒冷的感觉。所以夏天的冷饮室常使用淡蓝色,可以产生凉快的感觉。蓝色、浅蓝色服装,给人以清洁、素雅的美感,可以使人安静,稳定人的情绪。
橙色,有鲜明夺目、光辉、温暖、明快热烈的感觉。可以兴奋交感神经,使人容易激动。多看则有厌倦、烦恼之感。所以可以作为搭配的颜色。
绿色,有青春、自然、和平、清爽温和的感觉。绿色多象征和平。绿色的服装,使人产生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对心理有缓和作用,可以使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让社交对象无压迫感。
紫色,红紫色有高贵、神秘的感觉,蓝紫色有优雅、沉着的感觉。但浓艳、刺眼的紫色又使人感到庸俗,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颜色的差别。适合气质高贵的妇人。
白色,有清净、素雅、圣洁、高贵、善良等美感。适合气质单纯、外表简单的妆饰。但又用来表示悲痛情感。
黑色,有庄重、严肃、神秘、阴森等感觉。黑色又可象征恐怖、死亡等。但是黑色的服饰,配在洁白光滑的肌肤身上,使人显得高贵典雅,能对人产生镇静作用。紫色、黄色服饰也有类似作用。特定社交场合着黑色服装,能渲染气氛,产生庄重、肃穆感。
受制于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素养以及年龄等因素,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服装颜色。年轻人多选择红、粉红、黄、绿、橙等颜色,因为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老年人多喜欢黑、灰、海军蓝等颜色,因为他们的心情平稳温和。当情绪低落时,选用活泼亮丽的服装,能帮助改善心情,达到激励的效果。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色彩让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商务人员服装类型简述
商务人员一般应将自己的服装分为三类,即正式服装、职业便装、休闲服装。
正式服装指在正规的、隆重的场合穿的服装。一般适用于晚间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进行商务活动,如与客户去戏院看戏或去参加交响音乐会,有时也用于单位的节日晚会等活动。男士的正式服装主要有西服套装、中山装、制服及民族服装。女士正式服装主要有西服套裙、旗袍、连衣裙、民族服装。目前男士最普遍使用的正式服装是西服套装。它要求质地比较考究,颜色统一,呈深色,戴领带,配上黑色皮鞋。袜子的颜色要比皮鞋的颜色深。女士在正式场合应穿裙装,而且以统一颜色的西服套装为佳。穿有跟的皮鞋,皮鞋颜色比服装的颜色深。穿透明的肉色丝袜,袜口不能落在裙口下,袜子不能有破洞。
职业便装也是职业服装中的一种,常用于会议、研讨会、公司组织的活动或在办公室“非正式着装日”等普通上班场合。它不同于正式场合那么正规,颜色、质地没那么考究,但要求符合一切传统职业服装的标准:形象优美,干净合体,整洁端庄。一般男士上班应着西服、衬衣,有的企业还要求打领带,衬衣钮扣必须扣好。女士的职业便装包括衬衫裙子、套裙或合体的长裤、衬衫配夹克衫等,不可穿过于新潮和暴露的服装。除非要去参加体育活动,一般不要穿运动鞋或凉鞋。无论是否统一着装,上班的着装必须是庄重整齐的,它表明员工的责任感和可信程度,也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休闲服装指家常服装、运动装等,如T恤衫、连衣裙、牛仔服、运动服、夹克衫、羊毛衫。这些服装不应出现在正式场合和办公场所。休闲服有随便、宽松、舒适的特点,适用于外出旅游、参观游览或休闲在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去选择。当然,如果在旅游和运动时,穿上正式服装,会让人感到拘谨,与轻松的气氛格格不入。
在国外,人们在收到宴会请柬时,经常在请柬的左下角看到注有“正式的(Formal)”“非正式的(Informal)”或“小礼服(Black Tie)”等字样。有时也写着“随意(Casual)”。这些都说明宴会主人对着装的要求。如果是比较正式的宴会(晚宴等),主人又没有在请柬上注明对着装的要求,一般的人就会按通常的做法着装,而有的客人还会主动给主人打电话询问一下。可见,人们在这方面是相当注意讲究礼貌的。宴会主人在请柬上对着装提出的要求,正是反映出主人对宴会性质的想法,即为了表示隆重、热烈或是亲切、友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