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员工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学会介绍的学问。
管理者经常介绍自己或者被介绍。介绍与被介绍是管理者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环。虽然关于介绍没有统一的规定,但还是要遵循一些简单的原则,这对管理者来说意义是相当重大的。很多交往能够成功并稳定下来,就是因为开头介绍的30秒,介绍者已经让对方喜欢上了自己。有些拙劣的管理者不懂得介绍和被介绍的奥妙,对其重要性视而不见,常常有意或者无意通过介绍和被介绍来打击对方,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来说,在比较正式和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是管理者必须注意的: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在介绍的过程中,管理者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尊敬。比如在女方是自己的妻子的时候,管理者就要先介绍对方,然后再介绍自己的妻子,这样才不失礼节。在把一个年轻人介绍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的时候,管理者要先提这位长辈,这样才不失尊重。管理者在介绍的时候,最好是姓名并提,而且还可以附加简短的说明。这种介绍方式等于给双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这样无疑会使初次的交谈更加顺利。
如果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管理者就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假若大家都是年轻人,管理者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管理者只需要简单地说一句“我来介绍一下”,然后再做简单的介绍就可以了。在这种场合,没有必要过于讲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报出被介绍者各自的姓名。在介绍的过程中,管理者不妨说“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使被介绍人感到亲切和自然。
理解别人并且让别人理解自己
管理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所谓提高沟通能力,无非是两方面: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提高沟通能力必须有一定的程序,这些程序依次是:
一是开列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清单。管理者只需要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在哪些情境中与人沟通,比如工作单位、聚会以及日常的各种与人打交道的情境。再想一想,你都需要与哪些人沟通,比如老员工、新员工、同事、上级等。开列清单的目的是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沟通范围和对象,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二是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在这一步里,管理者可以问自己如下问题: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愉快?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有心理压力?最愿意与谁保持沟通?最不喜欢与谁沟通?是否经常与多数人保持愉快的沟通?是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没有说清楚?……客观、认真地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了解自己在哪些情境中、与哪些人的沟通状况较为理想,在哪些情境中、与哪些人的沟通需要着力改善。
三是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在这一步中,主要问自己如下三个问题:通常情况下,自己是主动与别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在与别人沟通时,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信息是否充分?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主动沟通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沟通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
四是制订和坚决执行自己的沟通计划。任何计划都有赖于执行力的力度,只有一步一步地把计划落实了,执行到位了,计划才能起作用。否则,再好的沟通计划,最终也会因为半途而废而毫无意义。
学会与人交谈
管理者要和员工沟通,就必须学会交谈。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在交谈中想把话说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使交谈起到上述的媒介作用,管理者就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谈技巧。
任何交谈要想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把握的就是交谈的话题。与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讲什么话题。一般人在交际场中,第一句是最不容易的。因为管理者不熟悉对方,不知道对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同时时间也不容许管理者多做了解或考虑,而且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也是不礼貌的。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就地取材,从当时的环境来觅取比较合适的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作为第一句。比如说:您和某先生是同学吧?姑且不说这样问对不对,这样肯定能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管理者可以依原意聊下去,如果管理者猜得不对,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话题上畅谈下去。
把交谈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共同话题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共同话题往往源于员工和管理者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往往容易拉近员工和管理者的距离。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寻找共同话题:
一是从员工的口音找话题。员工的口音往往能够表明身份和经历。管理者要大胆地猜员工的口音。猜对了,固然可喜,两个人有了共同的话题;猜错了,也很可喜,因为员工往往会告诉你他是什么地方的人,这样你们还是找到了共同的话题。
二是从员工的穿戴来寻找共同话题。员工的衣着、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的身份和地位。这些都可以作为管理者判断并选择话题的依据。如果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坐在较大的办公室,管理者就可以判断其为主要负责人,即使是猜错了,也可以借这个错误的判断来恭维他。只要接上了话,整个局面就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在管理者手中。
三是从共同遭遇谈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般来说,遭遇相同或者近似的人容易形成共同话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共同的遭遇和员工寻求心灵上的共鸣。在我国历史上有些时期,很多人的遭遇都是相同的,对于这类遭遇,管理者可以和别人侃侃而谈,尽量制造良好的交谈氛围。
四是从共同物件谈起。如果管理者和员工有共同的物件,往往可以从共同物件谈起。比如员工有一个皮包和管理者的皮包是相同的式样和型号,管理者就可以从谈皮包出发,来诱导别人和自己交谈。
画龙点睛的赞美法
赞美对于管理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员工如果不审时度势,不掌握良好的赞美技巧,即使管理者出于真诚,也会将好事变成坏事。在赞美员工时,以下技巧是可以运用的:
一是因人而异。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此要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所指的赞美比泛泛而谈的赞美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年长的人总希望人们能够回忆起当年雄风,与其交谈时,管理者可以将其自豪的过去作为话题,以此来博得他的好感。对于年轻的人,不妨适当地夸张地赞扬他的开创精神和拼搏精神,并拿伟人的青年时代和他比较,证明其确实会前途无量。
二是详细具体。在交往中,发现别人有显著的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一般来说,赞美语言越详实具体,说明管理者对员工越了解,对他的成绩越看重。让别人感觉到管理者真挚、亲切和可信,距离自然会越拉越近。试想如果只是很含糊其词地赞美员工,说员工很出色或者很优秀,很难引起员工对管理者谈话内容的关注,有时候还会引起员工的猜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三是情真意切。说话的根本在于真诚。虽然每一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如果管理者的赞美并不是基于事实或者发自内心,就很难让员工相信,甚至员工会认为管理者在讽刺他。比如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士,管理者硬要夸她美若天仙,就很可能遭到别人的反感。一旦员工发现管理者说了违心的话,最可能的判断就是这个管理者是不可信的。因此赞美必须出于真诚,确实是别人有可以赞美的地方,才能给予适当的赞美。
对员工傲慢就是“犯罪”
管理者对员工的要求不要无动于衷,要及时回应。无动于衷就是傲慢,对员工傲慢是管理者十恶不赦的罪行。当管理者希望员工对自己说的话有所反应时,首先自己就必须对员工的话有反应。如当别人说了一个笑话时,不管这个笑话好不好笑或者是否听过这个笑话,管理者都应该尽量很真诚地报以一笑,这才是最合适的反应。
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不无动于衷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合乎时宜。对员工的行为做出反应要相机行事。如果员工刚刚受到挫折,管理者可以通过赞美来激励其斗志。但是如果员工取得了一些成就,已经被赞美声包围并对赞美产生抵触情绪时,再加以赞美就容易使员工骄傲,他以后就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二是雪中送炭。在我们的生活中,受挫折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往往把最真诚的赞美给予那些功成名就的胜利者,然而这种胜利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是平凡普通的人,可能时时遭受挫折。管理者所需要面对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这类人。因此管理者对员工的反应很可能对于他来说是雪中送炭。管理者适时地对别人做出反应,往往能够让别人把管理者当作知心朋友来对待。当然对于管理者来说,不要心里存在任何愧疚,只要管理者的反应是出于真心诚意的,这种方法就是可行的。
谦虚做事才能被人尊重
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存在任何的优越感。管理者必须谦虚地做事情,即使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要牢牢记住:没有这些员工,这些成就根本无法取得。因此管理者不应该有优越于员工的表现。
用一种优越于员工的态度与员工交谈,会让管理者很快就陷入不利的地位,进而失去交往的机会。管理者并不比员工优越,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和员工形成良好的关系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好。
有些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十分强,员工的能力简直可以忽略,于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不断地和员工争辩甚至反驳员工的意见等,这些都是认为自己有优越感的表现。殊不知真正决定管理有效与否的不是管理者的优越感,而是员工的配合。优越感太强的管理者是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同的。
优越感太强的人往往容易虚伪,他们会制造出种种成绩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以便将这种“比别人优越”的假象永远保持下去。殊不知在这种假象的保持过程中,他已经失去了员工的信任。
交谈中忌讳的四件事
管理者在和员工交谈的过程中,有些态度和表现是相当忌讳的。这些态度和表现很可能使管理者丧失交谈中的主动权,导致交谈的失败。这些忌讳主要是:
一是不要好斗。在和员工的交谈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尽量表现随和,通过热情和真诚来感化人,但是千万不要试图通过争辩来说服员工。争辩只能导致矛盾和不满,即使员工口头上认同管理者的说法,管理者也别相信别人已经心服口服。在和员工交谈的过程中,谁对谁错本身就是无所谓的事情,关键是要和员工形成一种有利于管理的关系。如果能和员工形成这种关系,员工永远是对的又有何妨?
二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员工的交谈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很容易给员工造成他们无法控制局面的印象。在交谈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把握主动权。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和管理者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
三是不要言过其实。对员工的赞扬应该有度,对自己的介绍也应该有度。过分的渲染或者热情都会让人产生虚伪的感觉,而虚伪的感觉一产生,管理者极力建立的诚信体系自然土崩瓦解。言过其实的说法是不足信的,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
四是不要挖苦员工。员工不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管理者都不应该挖苦员工。即使员工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任何不雅的动作或者不雅的言谈,管理者都不应该挖苦他们,要注意时刻体谅员工,原谅员工的过失。挖苦员工对管理者来说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如果体谅员工往往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同。
好印象会给你的管理工作增色
管理者要想获得较大的成就,就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营销自己,而树立良好的形象是营销自己的必要条件。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必须从最基本的方面——服装仪表做起。
管理者形象的好坏对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管理者穿戴整齐,大方得体,别人一眼就觉得这个管理者很令人舒服,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信赖感,这种信赖感自然就会转移到和管理者的交往之中。但如果衣衫不整,而且满面尘灰,管理者就很难指望别人对他有好印象,更别指望建立良好的关系。当然对于管理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衣着华丽、头发光亮,这种刻意的打扮只会让别人生厌。对管理者形象的具体要求如下:
头发能较好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管理者的头发应该是精心梳洗和处理过的,但不要给别人造成奶油小生的印象。耳朵和眼睛都必须清洗干净。鼻毛不可以露出鼻孔。牙齿要清洗干净,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口中不应该有异味。胡子要刮干净或修整齐。没有任何人喜欢握一只脏手,因此双手必须保持清洁,而且指甲要干净和修理整齐。对于衬衫来说要注意领口和袖口的清洁,同时要注意和西服搭配协调。西服的口袋最好不要放东西,特别是那些容易鼓起来的东西,口袋东西放得越多,显示这个人地位越是低下。鞋袜须搭配平衡,要注意及时清理鞋上的泥土,否则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和人的交往中往往是最重要的,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形成,同时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改变,因此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同首先必须赢得别人的好印象。
掌握会见的六种技巧
管理者经常有会见活动。管理者只有既讲究实际,又讲究艺术,才能够取得会见的最佳效果。如果管理者要会见其他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上级,以下是一些会见时的技巧:
一是问候时最好点名道姓。迈进会客室的门,你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你好,见到你很高兴。”但这个时候倒不如说:“陈总,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二是若对方没请你坐下,你最好站着。坐下后不应掏烟,如对方请你抽烟,你应说:“谢谢。”请记住,切莫把烟灰和火柴头弄到地板上,要把它们放到烟灰缸中。
三是学会清楚地表达。善于表达使人终身受益。讲话不会概括的人,常常引起人们的反感,因为这种人叙事没有重点,思维头绪混乱。管理者要注意自己说话的逻辑,这样能够显示一个人的能力。
四是保持相应的热情。在谈话时,如果管理者没有倾注足够的热情,那么对方会马上失去谈话的兴趣。
五是要诚实、坦率,又有节制。在一件小事上作假,很可能使你的努力付诸东流。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因此管理者可以坦率地谈起或承认自己的缺点或过失。在评论第三者时不应失去气度,无节制地使用尖刻语言只会让人疑心:“总有一天,他会在背后这样说我的!”
六是当愤怒难以抑制时,应提早结束会见。愤怒会使你失去理解别人和控制自己的客观尺度。它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因此,管理者如果实在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应该及早地结束会见,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左右了自己的行为,最后把关系弄僵。
很好地把握说话的奥妙
一位有教养的管理者,不仅要对管理知识有很深的把握,而且应该很好地把握说话的奥妙。大量事实证明,管理者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和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真诚地表达!
最能和员工交往的管理者肯定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管理者,而是善于真诚地表达的管理者。当管理者用十分得体、真诚的话来向员工表达时,他自然能赢得员工的信任,进而建立起信赖关系。员工信赖该管理者,自然会愿意和管理者交往,并将这种和谐的关系保持下去。
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少真诚,滔滔不绝、**、说话就像做空洞的演讲一样,自然会让对方对其无法产生认同感。管理者说话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在谈话中注入真诚,并将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只有当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受管理者的说话内容,实现和管理者的沟通,进而和管理者形成良好的关系。
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自曝弱点来表示自己的真诚。有些管理者在面对员工时,往往会说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很笨拙,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有什么得罪的地方或者言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希望员工能够提出批评意见。这是真诚的表现,通过表现自己的真诚,管理者可以让员工迅速认同自己,进而愿意和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这种方法被很多管理者所采用,有些管理者虽然已经是交往高手,但是为了表示真诚,还是向员工表明自己相当笨拙。当员工在交谈的过程中漏洞百出时,管理者往往表示理解,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认同。这些都是为了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真诚。真诚的管理者容易赢得员工的尊重,而不真诚的管理者却让员工厌烦。
恰到好处地运用身体语言
我们已经了解身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然而,真正将身体语言有效地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去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做两件事情:一是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二是恰当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能够表达更多的信息,因此,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是理解别人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员工的目光、表情、动作与姿势,以及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我们都能够感知到对方的心理状态。了解了对方的喜怒哀乐,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调整我们的交往行为。但是,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必须注意: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意义可能不同。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的女孩子,在与你交往时会运用很丰富的身体语言,不大在乎与你保持较近的距离,也时常带着甜蜜的表情与你谈话。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最重要的是要从别人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要用心去体验别人的情感状态。当别人对你表情淡漠时,很可能是由于对方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因此不要看到别人淡漠就觉得对方不重视你。
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要求管理者经常自省。自省的目的是检验自己以往使用身体语言是否有效,是否自然,是否使人产生过误解。了解了这些,有助于管理者随时对自己的身体语言进行调节,使它有效地为我们的交往服务。不善于自省的人,经常会产生问题。
管理者要恰到好处地把握身体语言,以做好和员工的沟通,使交流顺畅地进行下去。
以感恩之心对待周围的世界
管理者要学会以感谢他人这种方式来加强感情。
管理者要学会感谢员工,员工哪怕只是听了管理者说话,管理者都可以找出感谢的理由。很多管理者认为感谢员工过于困难,因为他们没有值得感谢的地方。这种认识是根本错误的。
哲学上有这样一种思想:每一个人都要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世界。生活中不缺乏值得感谢的地方,只是缺乏发现。在和员工的交谈过程中,适当地对员工表示感谢,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人,这样往往能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同时也能产生共同话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员工觉得这个管理者确实是个感恩图报的人,认为管理者值得交往,进而产生和管理者交往的愿望,最后自然会建立一种比较稳固的关系。
对员工的感谢,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永恒的话题。员工是值得感谢的,因为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员工所有的劳动构筑了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必须感谢自己的员工。
和员工交往不妨从名字谈起
在和员工交往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对方的名字谈起。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而且是一个人的象征。据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性格以及他所成就的事业有相当的联系。一个男孩子取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会在众多人的奚落中行为特征越来越女性化。
从员工的名字谈起,往往能够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尤其是当员工的名字代表了时代特征或者某种理想时,管理者就可以从名字谈起来以博得员工的好感。比如叫跃进的人,管理者可以猜测其出生在1958年,进而对这个名字表示适当的赞扬;叫行健的人,管理者可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类的话都能和员工拉近关系,博得员工的好感。但是如果员工的名字确实很普通,看不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或者理想寄托,管理者就不要自作聪明妄加猜测。直接问员工“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相当没有教养的表现。
对员工的名字,管理者不但要记录在档,而且要熟记在心。曾经听过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一个扫街女工在周总理工作的楼下扫地,周总理过来询问了她的名字,过了一年,当周总理再次遇到这个女工的时候,一下子就叫出了她的名字,于是女工十分感动。记住员工的名字就像为员工守住一份珍贵的财产一样,总有一天会打动他们的。
巧妙恭维员工的外貌
管理者和员工交往,十分有必要从对方的外貌谈起。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兴趣,恰当地从外貌谈起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拉近距离的办法。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难看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外貌有相当的可取之处。如果一个人脸型没有什么可以恭维的,就可以恭维他的眼睛。
和管理者打交道的员工,肯定在相貌上有着可取之处,关键问题还是集中在管理者是如何看。管理者说话要灵活,不要刻意去恭维一个相貌确实难看的员工,夸他相貌堂堂。这样员工会认为你在有意讽刺他。因此恭维员工时,必须发现员工确实有可恭维的地方。眼睛不行找鼻子,鼻子不行找发型。只要管理者用心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
管理者恭维员工的外貌,一定要表现得自然,任何不自然和虚伪的表露都会让员工看出破绽,进而失去表扬和恭维的效果,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会起到反作用,这是管理者应竭力避免的。
根据员工的性格来说话
管理者在和员工交谈的时候,要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来说话。因为员工的职业、个性、阅历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也有所不同,而且每一个员工的爱好会随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管理者如果知道员工对某个方面特别感兴趣,不妨从员工感兴趣的话题谈起,这样往往能够较容易地打开对方的“心门”。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话,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是可以根据员工的性格特点来说话。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员工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特别希望别人说话也讲究分寸和礼貌。因此,与这类交际对象交谈的时候,要注意说话方式,要尽可能地对这样的人表示尊重和谦虚。然而如果员工是比较直率、爽朗的人,就没有必要过分地计较说话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开门见山。总之对于不同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一般来说,说话方式和员工接近就容易接近员工。
二是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身份来说话。对方如果来自农村,就不要谈论工资福利;如果来自城市,就不要谈收成。对具有不同身份的员工,管理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说服工作。用同一种方法来和不同身份的人交谈就很难避免尴尬和陌生的感觉。同时,面对不同身份的员工,应该选择不同的话题,即要选择与之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否则很难和员工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就很难实现良好的沟通。
三是可以根据员工心理说话。这种说话方式要求比较高,它需要管理者能够经过短暂的接触看透员工的心理。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把话说到员工的心坎上。
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与员工交谈的过程中,有几个相当忌讳的话题。
一是员工的隐私。除非是员工主动告诉你他的隐私,否则不要随意去打探员工的隐私。隐私是员工所拥有的一些不愿公开的秘密。凡是知道这些秘密的人都会是员工的朋友,同时员工也会对这些人有些戒备。尊重员工的隐私,是尊重员工人格的表现。如果管理者不顾员工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懵懂地去询问员工的隐私,就会影响两个人的谈话效果,还会让员工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印象,进而损害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即使是员工主动将自己的隐私告诉管理者,来征求管理者的意见和看法,管理者也应该注意回答的内容,不要得意忘形,像一个专家一样出谋划策、说三道四。只要说一些象征性的话就行了。如果员工非要管理者给出一些建设性建议,管理者不妨给员工讲一个故事,说他有个朋友曾经也遇到这样的事情,结果是怎么样解决的,仅供他参考。这样即使建议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管理者也没必要自责什么,员工也不会将过错归结到管理者身上。
二是员工的伤心事。员工的伤心事不能当作谈话内容,一来是因为员工的伤心事并不想被很多人知道,除非这个员工心理上有某种急于倾诉的需要;二来员工如果沉湎于伤心事中,就很难和管理者交谈下去,因此管理者要极力回避别人的伤心话题。虽然通过同情别人往往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提及别人伤心事的办法终究不是高明的谈话方法。
三是员工的尴尬事。当得知员工有些尴尬的话题时,管理者一定要回避。因为尴尬的话题一说出来往往会使员工觉得特别别扭。尴尬话题可以说是别人的禁忌话题,管理者在会见员工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别人对哪些话题十分尴尬。
把握说话的分寸和尺度
管理者在与员工交谈时,一定要注意交谈言语的几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让交谈顺利进行下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用得体的称呼。管理者首先必须和员工打招呼,以引起员工的注意,因此就必须在称呼上讲究一些。一般来说,对有身份和地位的员工,一般是用十分尊重的语气说出员工的姓和头衔,对于头衔上有“副”字的员工要尽量将“副”字省掉。称呼要因人而异,要因年龄而异。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称呼技巧。千万不要随便地称呼员工,除非已经和员工相当熟悉了,否则很容易让员工感到不满。
二是要处处尊重员工。员工对自己的声望、尊严、地位和成就都是相当看重的,即使是口头上说无所谓的员工。管理者要注意尊重员工,满足员工的自尊需要。不要用任何讽刺的话来挖苦员工,这样才能让员工对管理者产生亲近心理。
三是说话把握分寸。管理者在交谈的过程中要进退有度,不要将任何话说过头或者将话说得太满。一般来说,说话过头的管理者往往最后很难控制局面,因为员工对太满的话很容易找出破绽,进而质疑管理者。管理者要花相当的精力去解释自己所说出的话,而且很可能解释不清楚,这样就很难赢得员工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