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演讲?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可以随口而答:“演讲就是一个人给很多人讲。”不错。不过,如果说得详尽具体一些,演讲是一个人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的姿态语言向听众发表意见、阐述见解、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
那么,演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与其他口语交流形式有何异同?这就不是很多人能够说清楚的了。有人说演讲就是表演,有讲有演,边演边讲;也有人说演讲也是座谈,一个人高谈阔论,其他人附耳恭听。显然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甚至弯曲了演讲的本质。那么演讲究竟是什么呢?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说,“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这种说法能够很好地说明演讲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演讲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演讲的内容必须是科学的,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欺骗听众,其次演讲的形式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学科的体系,特点,技巧和规律。演讲被称为艺术,主要是因为演讲要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宣扬自己的观点;同时它又要以丰富的内容,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真实的感情来打动听众;然后演讲又要求掌握一定的技巧,抑扬顿挫,控制节奏来取得较好的演讲效果。说演讲是武器,这是演讲的功效,我们可以从古往今来那些大演讲家身上得到印证,譬如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给要求种族平等的运动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我们知道了演讲是什么的基本问题之后,我们就要了解演讲由哪些要素构成,在演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技巧规律可以遵循,我们希望这一章能够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
了解演讲的要素
演讲的要素主要是指整个演讲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通常我们认为有四个要素,分别是演讲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环境要素和形式要素。
演讲的主体要素即演讲者,演讲者是信息的发源地,是演讲活动的中心和前提。没有演讲者出现,演讲活动便不能构成。主体要素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主人和支配者,也是演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演讲的客体要素即听众,是演讲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演讲的合作者。做为接受者,听众必须进行信息的解码编码过程。演讲的听众主要是指演讲者演讲时面对面的直接听众即现场听众,也包括现代广播电视演讲中的非现场的间接听众。
演讲的环境要素即时间空间地点。是演讲活动赖以进行的客观条件,是演讲者和听众构成特定关系的场合,对演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乃至成败具有直接制约作用。
而演讲的形式要素,这里包括演讲的信息和语言。信息是演讲者和听众的纽带,而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态势语言对于演讲者发出信息的影响。演讲者的手势,姿势,态度,衣着,面部表情都直接作用于听众。所以如果在演讲中只是注意有声语言,而忽略了态势语言,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这四个要素在演讲者演讲的能动作用下相互配合构成了演讲活动整体。
准备好开场白
我们已经清楚了演讲是什么以及演讲的构成,从这节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正式的情景模拟,假设你在一个礼拜之后要做一个正式的演讲,主题由你自己确定。我们通过以下的章节和你共同完成这个演讲,并告诉你需要准备哪些,哪些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了解你的听众。记住要真正了解他们,这是一个成功演讲的必要条件。之后,我们就该准备演讲稿了,演讲稿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俗语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做演讲开场白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就容易分散注意力,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给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演讲的开场白没有固定模式,可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并向听众致意。然后可以运用以下形式:第一,提纲式开场白。演讲开始前,可以先把自己要讲的问题扼要地介绍一下,使听众有个整体的认识,让听众觉得脉络清楚,一气呵成。第二,提问式开场白。在演讲开头向听众提几个问题,让听众与你进入一个共同的思维空间进行思考。第三,即兴发挥式开场白。演讲者可根据会场气氛拟一段即兴开头,使听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第四,引起好奇式开场白。即把一些与演讲内容有关的罕见的问题先提出来,使听众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
重点是演讲的内容
我们在上一节介绍了准备演讲开场白时的一些方法,这里就要着重探讨一下演讲稿的主题内容该如何确定。
我们说,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老话新说。培养人才不能揠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但在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的演讲中变成了 “缝鞋垫”与“做西服”。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第二,借老说新。对于听众来说,这会使他们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
第三,破旧立新。顾名思义,演讲中的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
以上几种方法都在强调演讲内容的精髓在于创新,只有新的东西才可以吸引听众,老调重谈只会让人感到无趣。
结束语也不要忽视
如果说,演讲开头的任务是与观众建立同感,打开场面,引入正题;那么,演讲结尾的任务就是收束演讲,升华主题,加深听众的印象。要达到这个目的,同样要精心设计结尾的用字和表达。
为了让听众对演讲主题有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可以采用概括总结主题的办法。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但它们的作用是相类似的,都起到或点题、或深化印象、或激励斗志、或启迪思想的作用。由此可见,结尾词和开头一样,不管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其宗旨都是为演讲服务,离开这样一个宗旨,结尾就变成多余的部分,有损演讲的效果。如果说,结尾还有什么成功的要诀,这里提供两条,供大家参考。
第一,临场发挥。同开头一样,结尾也不应该墨守成规,拘泥于事先准备好的,也应该根据临场实际情况,即兴发挥,灵活变换。
第二,在**中结束演讲。结尾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仅仅从表达方法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结束的“火候”,即在什么时候结束,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美国作家约翰曾说,演讲最好在**时果断结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在演讲达到**的时候,听众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注意力和情绪都达到最佳状态,这时候结束就能强化所讲内容,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结尾要恰到好处,恰到火候。
演讲词的修饰
你写好了一篇演讲稿,但在进行演讲之前还是有工作要做。把草稿通读一遍,看它是否符合以下几点。
第一,兴趣所在。在你列出每一个观点之前,问问自己,“谁会喜欢它?”如果没人的话,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删掉。
第二,围绕主题,简明扼要。你准备的材料切合你的主题思想吗?如果跑题了,还是把它删掉吧。你准备的东西是多余的吗?或者你已经把它说了三遍了,或者它是一些陈词滥调,把这些没用的东西通通删掉。
第三,富有感染力。你举的事例是否强而有力而且正中下怀?如果不是,赶紧换掉。
第四,吸引听众。确定你与听众之间的联系是要把他们拉进你的演讲中。
如果你的演讲稿能够符合上面的几个条件,就可以做接下来的几个步骤,以确定自己的演讲会获得成功。
第一,怎样来预演。你已经做好了演讲稿,现在就来练习它(可能你会觉得这很麻烦,但最终你会对所付出的努力感到高兴)。
第二,大声地念出你的稿子。在磁带里录上你要演讲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调整、改正一些问题,直至满意。
第三,准备演讲大纲。即使你已经在准备演讲稿时遇到了大量麻烦,但还是不能照本宣科!因为没有什么会比这样更快地让听众睡着了。你应该直接、自然地面对听众,保持眼神的交流。秘诀是准备简单的演讲笔记,字体要醒目,以便你在演讲的过程中快速地扫描。
第四,录下你的“即兴”演讲。把你的录音带回放,把重复使用的词标记出来,像是“啊”或“呃”。反复修改,直到你的演讲表现平稳。找一个听众来练习演讲。询问一两个有见解的人,清楚地表明你需要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只有表扬。他们明白你的讲的内容吗?你讲的内容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吗?他们认为你讲得快还是慢?根据他们的意见来修改演讲。
演讲词的记忆
演讲,顾名思义,它是演与讲的统一体,但它又是以讲的内容为主,以演的形式为辅。要做一次成功的演讲,在演讲稿写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把演讲词烂熟于心。
记忆演讲词,一般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识读,即阅读。大体了解整体与细节,对稿子有概观和微观,把握题旨,掌握例证阐述的关节,包括引述的事实、名人名言等,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准确无误的数字。
第二步是响读。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样,才能达到“逐句玩味”“反复精读”“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也只有如此,演讲词才能在有理有据、有情有感、有声有色的响读中得到体会和记忆。同时,才可设计演讲的动作、表情和姿态,琢磨演讲词临场情境,还有与听众交流的心理和生理反馈。甚而一个字的读音,一句话的抑扬顿挫,标点的作用,语气的恰到好处,也无不在其中。响读,是演讲词记忆的关键之处,也是“立体记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第三步是情读。就是要理解感受演讲词情调,注意适度和真实。特别是做演讲时,切忌漫无节制的感情宣泄。缺乏控制的感情抒发,会令人产生厌恶感;虚伪的感情表演,会丧失听众的信任。
总之,演讲词的记忆,要抓住它本身的特征以及感情表达方式,把握逻辑构成的基本型和变化型,“眼口心”三者综合记忆,记忆力就会提高起来。但是,其中“响读”尤其重要。人要善于记忆,强化记忆,发展记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使演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精心准备不可或缺
这一节之后,我们的演讲经历完准备阶段,就该正式登场了,下面将要介绍一些演讲前的具体准备。
第一,演讲的前一晚必须睡眠充足,使喉咙获得良好的休息。
第二,穿着合宜得体的服装。
第三,在演讲前,如果有机会与听众打成一片,应该把握住,与听众握握手,对他们微笑,或打个招呼。
第四,心理上、情绪上、精神上保持放松,预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事,但不要被它困扰。
第五,在讲台上,要轻松自在地站好。
第六,最应该注意的当然是演讲的内容。在做引言时,应先将重点主题陈述出来,然后在主文中,将主题一一剖析,并且赋予新的观点。试着多讲一些词藻丰富的话。可能的话,最好掺入一些幽默的字眼(千万不能使听众觉得无聊)。注意强调重点,戏剧性地把它们说出来,随后降低声音,再安静下来。
第七,准备周全的题材,并且做充分的预备和练习。
第八,演讲前不要进食。乳制品尤应禁止,因为它可能使你的喉咙充满黏液。
第九,演讲前对自己说:“你很棒!”
第十,上台前做几次张大嘴巴的动作,当然,大笑也可以,这样你的下颚会变得柔韧舒服。
第十一,要开始说话时,保持微笑环视所有听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
第十二,头几句要轻松一点,引领听众不由得发笑。
第十三,在听众人群中找一两张快乐友善的脸,经常望望他们,这会令你觉得自己被重视。
第十四,仔细听一听麦克风传来的自己的声音,以确定自己的嘴巴是应靠麦克风近一点,还是远一些。
第十五,多用一些肢体语言,借此帮助你吸引听众的注意。
第十六,手边放一杯冰水,喉咙干燥时就啜一口。
这些细节值得注意,它们将帮助你获得演讲的成功,所以不要因为琐碎而忽视它们。就这样,现在昂首挺胸地踏上属于你的人生讲坛吧!
用好你的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包括人的面部表情、手足动作、坐立姿势等。这种无声的语言不仅会传递信息,而且会影响到交流的各方。演讲时,表情要自然,面带微笑,不要紧张得面部肌肉都僵硬了;眼睛要直视听众,与他们做眼神的交流;并在演讲时适当地加入一些姿势,以强调你的讲话但不要过分夸张。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些身体语言,希望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你提高演讲的技巧。
第一,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
第二,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示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
第三,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示缺乏自信。
第四,表情语言。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演讲的面部表情一般要带微笑。
眼神的力量
眼球本身不会表达任何感情,但是如果操纵眼球和眼球周遭的其他部位,尤其是上眼皮和眉毛,我们就能传达出很多非语言的沟通。这些微妙的信息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以人们都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但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人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
研究表明,在演讲的时候,不看着听众的眼睛是不可行的,人们会认为演讲者在举棋不定,那么也就不可能信服演讲的内容。我们认为视线接触大概有一下三种方式:
第一,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让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
第二,扫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并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
第三,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根据演讲规模(一般是由听众的数量确定的)的不同,我们在演讲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视线接触方式。规模不大的时候,你可以短暂地直视听众,而如果规模很大,你一般只能扫视听众,而不是和任何一个人建立直接的视线接触。当然不管规模多大,你的眼神都应该能够传达出信心,真诚和责任感。
演讲要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演讲者,总想让自己的演讲受到听众的欢迎,总想让自己慷慨激昂、纵横捭阖的滔滔言谈打动听众,感染听众。那么,怎样使你的演讲具备这种深入人心的效果呢?
第一,把你的想法安排得条理分明。如果你想让一次演讲清楚明了地印在听众脑子里,有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在演讲时明白地指出你要讲的第一点是什么,第二点是什么,直至末尾。我们反复地强调,只有自己清楚,才可能让你的听众也清楚。
第二,从你自己的背景中寻找话题。如果一件事在多年之后依然在你记忆中栩栩如生,这就几乎能够确保它会引起听众的兴趣。
第三,让你与听众融为一体。一般而言,听众讨厌那些惯于卖弄、喜欢炫耀,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演讲者,所以,要想博取听众的好感,再有名望的人也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只有这样,才能与听众融为一体。
第四,把你的心灵投入你的演讲中。诚实、热情和真挚会使你的演讲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获得这一效果的前提是“把你的心灵投入你的演讲中”。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接着又回顾了四年前的珍珠港事件,让所有美国人的心都为之跳动,在缅怀亲人的同时,阐明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并认定“胜利后的明天将是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整篇演讲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让人民对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样的演讲就能深入人心。
切忌长篇大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演讲要尽量的长,只有长,内容足够才能说明问题,演讲才是成功的。那演讲到底是长一些好,还是短一些好?
这个问题和所有争论绝对标准的问题一样,是得不到答案的。我们认为只要有内容,有感情,长短都可以;不过,演讲最好还是短一些为好。特别是本来就没有多少话可说,还喋喋不休,便会让人生厌,即使演讲的内容很充实,如果太长,听众也会受不了。我们前面讲过马克·吐温听一个教士布道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去追究,但这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演讲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必然会让听众生厌。
所以说,与其长而让听众生厌,毋宁短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演讲短一些未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短,一方面能让听众感觉意犹未尽,一方面能表现出演讲者的概括能力。例如,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邹韬奋先生在鲁迅葬礼上的演讲,那个演讲可谓是短中之最了。听众的掌声说明他的演讲是成功的。因为演讲者虽然话不多,却非常有力。因而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但我们却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演讲,一定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即使内容充实的演讲,也不宜太长。
演讲中的礼仪
演讲者的礼仪即指演讲者在演讲前后和演讲时对听众的礼节。常规意义上的演讲,又叫演说或讲演。它是当众所进行的一种正规而庄严的讲话,皆在向听众就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或是论证某种观点。与一般的交谈或闲聊不同,演讲实际上就是当众所进行的正式发言。这就要求我们遵守一些礼仪要求,让演讲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包括演讲前后)其举止与礼仪应做到潇洒自如、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演讲内容上也讲究一些礼仪规范。
第一,在语言上,它应当尽量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可以多举例证,多打比方,多使用名言警句,但不要乱开玩笑,尤其不要讲下流话和脏话、黑话。
第二,在内容上,它应当言之有物,力戒陈词滥调,无病呻吟,无的放矢。从结构上讲,任何演讲的内容都不外乎由开场白,正题与结束语三部分构成。演讲的“重头戏”,务必要放在正题之上。
第三,在表情与动作上,应是当喜则喜,当悲则悲。不要面沉似水,或表情失当。应当站着演讲,辅以适当的手势亦可,但不要摇头晃脑,指手划脚,将拳头煞有介事地挥来挥去。
第四,在时间上,应当力求点到为止,短而又短。照常理来说,发表即席的演讲,讲上三分钟左右即可,一般不要超过五分钟。遇上“限时演讲”,即演讲的时间有所规定,则宁肯时间没用完,也不要超过。切勿被人“叫停”,罚下场去。
有关重音
演讲中经常运用的技巧之一就是重音,重音必不可少。例如,“这个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重音的位置不同,所要强调的内容就有区别。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和语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
第二种是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
第三种是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
重音的运用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对所讲内容的印象。要显示演讲的感人力量,就必须在演讲中重读某些词句。通过重读,还可以让演讲听起来音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从而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在演讲语句中,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我们要稍稍加重某些词句的读音,这就是重音。重音的确定,对于演讲来说十分重要。确定重音必须联系演讲的中心思想,考察词句在演讲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地识别重音,正确地读出重音,是提高演讲效果的重要一环。
演讲时,要努力深入角色,尽力投入到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之中,按照感情表达的重点,恰如其分地强调某些词句,加强表达效果。当然,在演讲中,重音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演讲中重音也不可确定太多,多了则轻重音显得不明显,反而会影响表达的效果。
注意把握好节奏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乐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口语中有带规律性的变化,叫节奏,有了这个变化,语言才生动,否则是呆板的。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而是把数字有节奏地、有变化地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观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节奏与语速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节奏包括起伏、强弱。
演讲时的语调的起伏不仅能使演讲更生动,而且还能传达演讲者丰富的感情信息。如果总是用一种平板的语调,不仅演讲者本身显得无精打采,听众也会很快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一般来说,升调传达着激昂的情绪,如兴奋、愤怒、谴责、疑问;降调则表达灰暗的情绪,如悔恨、伤心、失望和郁闷等。善于运用语调的变化就是抑扬顿挫、张弛结合,通过语调的激越高亢以及反复的手段,将演讲推至最**。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两种节奏。慢节奏: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一次行动的迟缓节奏宜慢;表现平稳,沉郁、失望、悲哀情绪节奏宜慢。快节奏:表现情绪紧张、热烈、欢快、兴奋、慌乱、惊惧、愤怒、反抗、驳斥、申辩时宜快。
节奏调度的几个原则:
第一,感情原则,根据感情需要调整。
第二,语境原则,根据语言的环境调整。
第三,内容原则,根据内容调整。
辅助物的运用
可视辅助物有多种优势,最主要的优势是清楚。如果你在讨论一个物体,把这个物体或者表现这个物体的东西拿出来,那你的话一定清楚得多。如果你在引用统计数字,说明某些事物如何起作用,或者正在展示一门新技术,那么,可视辅助物会使你的信息看起来更生动。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时代。电视和电影使我们养成了总是指望看到可视图像的习惯。如果在演讲中利用可视辅助物,容易让听众更准确地弄清楚你想传达什么。
可视辅助物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让人感兴趣。由可视图像引发起来的兴趣是很强烈的,很容易激发听众继续听下去的想法,也比较容易带动听众的情感。
可视辅助物的另一大优势是形象。可视辅助物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时间,会比语言更长。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说法,“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而可视图像往往会停留下来。
事实上,如果使用得恰当,可视辅助物差不多可以强化演讲的所有层面。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利用可视辅助物,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准备充分的,也就更可信,更有专业精神。根据同样的研究表明,可视辅助物甚至可以提高演讲的说服力达致40%。还有一些资料表明,辅助可视物是消除怯场的可靠办法。可视辅助物可以让听众更有兴趣,使注意力从演讲人本身离开,从而让演讲人获得更大的自信。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可视辅助物在演讲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大家要懂得利用。
用好各种口语
我们都知道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会失去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鲁迅也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
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当我们写好一个书面的东西,不是读是说出去的时候,就要口语化。比如。发言稿是要说给大家听而不是念给大家听,要口语化;演讲稿要说给大家听,所以也要口语化。口语化有三个途径。
第一,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口语里都要变双音节词。
第二,文言词变白话词。例如,有这么一篇演讲稿:“教育历来被视为一片未加污染的绿洲。”如果说出去就有两个地方要变动一下,“教育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显然第二句效果好些,这就是说,第一要把单音词变多音词;第二要把文言变白话。如书面语中的“良久”,口语就只能说“很久”。
第三,书面语停顿靠标点,口语的停顿靠情感的处理、靠语气的变化。
最后,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俚语。使用一个效果不错又形象生动的俚语来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效果会好很多。但要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带种族色彩和**内容的俚语。
停顿的技巧
如何停顿以及在哪里停顿,这对大部分的演讲新手来讲都是一个难题。有时哪怕是一会儿的沉默都像是过了千年一样长。但是,等你更镇定自信之后你会发现停顿是极有用的一个工具。它可以示意一个思想单元的结束,让一个想法有时间被听众更好地理解,并让一句话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合适的字眼也许是极有效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比时机把握得当的停顿效果更好。”
这里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得当。“对于一个听众来说,”马克·吐温提醒道:“停顿应该短一些;对于另一个听众,时间也许应该长一点,而对另外一个听众来说,时间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当停顿得当的时候,效果好极了;如果停顿不当的话,人们发出的只是轻轻的笑声,而不是哄笑。”
如何养成敏锐的时机感,一部分是常识的问题,另一部分是经验的问题。你并不会一开始就把握好时机,但你应该注意练习。多听一听成功人士的演讲,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停顿来调节演讲的节奏和频率的。练习演讲的时候,也要练习一下如何把握时机进行适时的停顿。
停顿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的。
第二,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内容停顿,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第三,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做的停顿。原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
第四,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做的停顿。
如何展开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通常是演讲者事先未做准备,只是根据需要而做的临时发言。因此,即兴演讲在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的雄辩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即兴演讲,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呢?
首先我们必须呼唤起听众的兴趣,接下去你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应当听你演讲。紧接着的第三步为“举例”。事实上,演讲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口语,辅之以体态语。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和体态语在传达事例方面比传达条文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即兴演讲,我们更要注意在这方面扬长避短。“怎么办”是最后一步。理查德要求演讲者注意的是,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老半天是想让人家做些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怎么办”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为什么”和“举例”这两部分如同馅饼里的馅,味道全在这里面。但是,这两部分要与引人注意的开始和结尾的“怎么办”相呼应。
如果掌握了“四步曲”,就能使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中即兴演讲时泰然自若,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会陷入张口结舌、东扯西拉的窘境。
怎样做好竞聘演讲
竞聘演讲有时也叫竞职演讲,它是指参加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施政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事先为这种演讲写成的书面材料就是竞聘演讲词。竞聘演讲越来越有实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领域的重视。要想在竞争的年代实现自我奋斗目标,能够做好竞聘演讲是十分重要的,而它的成功又离不开事先的稿件写作。
第一,目标的明确性。这是竞聘演讲区别于其他演讲的主要特征。
第二,内容的竞争性。竞聘演讲的全过程,其实是候选人之间就未来推行的施政目标、施政构想、施政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过程。
第三,演讲的技巧性。它除了要求演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当充分考虑竞争对手、听众的心态、临场状况等多种因素,用据理力争的方式,巧妙地说明“他不行,我行”,或“他行,我更行”。
竞聘演讲词的写作质量不仅取决于竞聘者的文字水平,更是其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除了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实事求是,明确具体;
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谦虚诚恳,平和礼貌。
我们还认为竞职演讲应有“五忌”。
第一,忌信口开河,杂乱无章。 竞职演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竞职者必须在事前对要争取的职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位特征和胜任这一职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所述的内容上做文章。
第二,忌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第三,忌妄自菲薄,过分谦虚。竞职演讲要求竞职者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竞争优势,大胆发表行之有效的“施政纲领”。
第四,忌吐词不清,含混模糊。竞职演讲一般要求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基本情况。
第五,忌服饰华丽,求新求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