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说话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些无声语言可以帮助沟通,有时候它们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有声语言。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说过:“面部表情是历经多少世纪才培养成功的,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表情不仅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而且还能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它同声音语言配合,能够产生很好的交际效果。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统计所得到的结论,人们传达信息的总量中,大概有55%是靠面部表情来实现的,所以有人认为面部是思想感情表达的“荧光幕”。
电影《魂断蓝桥》有这样一个镜头:玛拉以为爱人洛伊战死沙场,因生活窘困而沦落风尘。有一天,她来到滑铁卢车站拉客,却发现洛伊活着回来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重逢的日子里,他们相处得很愉快。但玛拉心里却自惭形秽,深感不安。在一次家庭舞会上,洛伊从她的眼睛里发现了她的不安,便问道:“为什么你的眼睛里面都是惶恐?”
我们熟知的《西厢记》中张生对崔莺莺的钟情也是因为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而发生的。
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态度的指示器。面部肌肉松弛露出微笑的神色,使人乐于亲近,令人舒服,给人快慰。面部肌肉绷紧,板着面孔,使人避而远之,望而生畏。所以你的面部表情通常能够传达出你内心的真正想法,你也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促进沟通的进行。
用“目光语”来表达自己
芬兰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用眼睛表现演员不同情绪的照片,裁成只保留眼睛部分的细条,然后让人分辨他们所表现的情感,结果正确率很高。这说明:大多数人都能解读目光语言。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
面部表情语言以眼睛最为重要,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认为,人的眼神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他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具体地说,目光语的作用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光能塑造自我形象,能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眼能传神,能表现人的心理内容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曾做过精辟的阐述,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第二,目光“会说话”,能传达细微、复杂、强烈的思想感情。人们从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心灵。目光语所传达的极为细微、深邃的思想感情,有时候连有丰富表现力的有声语言也无法胜任,无法替代。
第三,自然流露的目光语,能反映人物的境遇、性格和深层心理。目光语的运用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无意识的目光语,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从这一点来看,也是目如其人。
让微笑为你的语言增色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在运用微笑传情达意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笑得自然。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美好心灵的外观。要笑得自然,笑得亲切,笑得美好、得体。要注意不能为笑而笑,没笑装笑。
第二,笑得真诚。微笑既是自己愉快心情的外露,也是纯真之情的奉送。真诚的微笑让对方内心产生温暖,有时候还可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使之陶醉在欢乐之中,加深双方的友情。
第三,在合适的场合笑。微笑并不是不讲条件的,也并非可以用于一切交际环境。它的运用是很有讲究的。当你面带笑容时,你的心情不会差到哪里去;当你面对一个笑容满面的人时,你也很难不对他报以微笑。微笑使人觉得自己受到欢迎、心情舒畅,但对人微笑也要看场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你出席一个庄严的集会,去参加一个追悼会,或是讨论重大的政治问题,自然不宜微笑。当你同对方谈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或者告知对方一个不幸的消息时,或者是你的谈话让对方感到不快时,也不应该微笑,或者要及时收起微笑。
第四,微笑的程度要合适。微笑是向对方表示一种礼节和尊重。但是如果不注意程度,微笑得放肆、过分、没有节制,就会有失身份,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五,微笑的对象要合适。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应使用不同含义的微笑,传达不同的感情。
首语的运用
所谓首语,就是通过头部活动传递信息。它包括点头、摇头、侧头、昂头、低头等。这里说的首语,仅仅是指头部的整体活动传达的信息,而不包括头部的器官传递的信息。
点头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顺从等情绪。摇头表示这样一些意思: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歪头(侧头)也有多种含义:表示思考;表示天真,譬如小孩子在听大人说话或者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喜欢歪着头,并托着腮帮。昂头可以用来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向后仰,还表示陶醉。低头表示的情绪有:顺从、听话、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一是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要让对方看清楚,正确领会。二是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的使用。如点头的时候配合“嗯”,就不至于产生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言使用。有很多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譬如“点头哈腰”“昂首阔步”等。三要注意一些文化差异。如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表示同意就是将头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头抬起来,特别是保加利亚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与我们的习惯恰好相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与这些有文化差异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们的习惯。
手势语的运用
手势语也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是传情达意的有力手段之一。手势语就是通过人的上肢特别是手来传递信息,能弥补口头语言和表情语表达的不足,适当运用能帮助表达特殊的情感。手势绝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而滥用。手势语要优美大方,使用手势语的幅度、姿态、频率要与口头语言、表情语言和谐配合。如果下意识地滥用手势,会使对方曲解你的意思,甚至会被认为缺乏教养而引起反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手势语言的运用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频率也相当高。譬如,我们在街上“打的”时,手一招,司机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在开大会征求意见的时候,举手就表示赞同或者是支持;当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时候,搓手表示很为难;还有双手交叉表示自信心和优越感;摊手表示坦诚或者无可奈何。
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其具体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如果欧洲人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没有”。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而在世界许多地方,摆手表示让人走开。在希腊和尼日利亚,在别人面前摆动整只手意味着极大的侮辱,距离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鲁,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到这儿来”。
可见手势语是不能滥用的,必须要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
手指语的运用
手指语是手势语的一种,是指通过手指的各种动作来传递信息。这种体态语言自古以来就被广泛使用。在韩愈的一篇墓志铭中有“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一句。其中“指天日”是强化表达“誓死”的不变心愿。另外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手指语还有替代功能。此外,手指语还有一种社会、民族约定俗成的传递信息的功能,这给交际带来了方便。
“向上伸小指”这一手势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申而来表示“轻蔑”;在日本则表示“女人” “女孩” “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妾”“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少者”“无足轻重之人”;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尼日利亚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赌”之意;在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向对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愿意“交朋友”;在缅甸和印度,这一手势表示“想去厕所”。
同样,手指语的运用也有一些原则。首先,要看语境。在合适的场合使用特定的手指语,不然会闹出笑话。其次,不要滥用手指语。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做出不友好的手势,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后果。最后,要注意手指使用的频率、摆动幅度。如果频率过多,幅度过大,轻则给人缺乏修养的印象,重则会给人张牙舞爪的感觉。
在我国最为常用的手指语为向上伸大拇指,表示“第一”“很棒”。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手指语可以让交谈变得更简单、亲切。
鼓掌语的运用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说,鼓掌还不简单吗?双掌一拍就可以了。其实鼓掌也有一定的学问,在此就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鼓掌语就是交际者通过双掌相拍发出声响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它在交际中也经常用到。鼓掌语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的表意相对来说显得单纯些,不如握手那么复杂。一般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正面的,表示欢迎、感谢、支持、称赞等;另外一种是反面的,表示不满、喝倒彩、鼓倒掌,当然这些用法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不文明的。
第二,鼓掌一般用来代替口头语言、传达信息,一般在鼓掌的时候不说话,鼓掌本身就是表态。
第三,鼓掌语在更多的时候是用在大庭广众之中,表示全体的意志和态度。这时候不需要每个人都说一番话,限于人多,也没有条件让每个人都说话。
运用鼓掌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情况不同,运用不同程度的鼓掌。一般来说,有三种程度的鼓掌:第一种是应酬式的,动作不大,声音也较轻,时间不长,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第二种是比较激动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掌声,一般动作比较大,声音也很响亮,感觉比较热烈;第三种是比较狂热的,心情难以抑止。要看当时的情况,区别运用。
第二,把握时机,在该鼓掌的时候鼓掌。在恰当的时候鼓掌才不会显得突兀,也是给说话的对象最好的鼓励。
第三,鼓掌既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道德风尚。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对双方都要尊重,要报以同样的掌声,给观众和各方都留下良好的印象。
挥手语的运用
举起或挥动手臂来传情达意,我们称之为挥手语。在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战场上,要冲锋的时候,指挥员通常会右手一挥,它不仅是动作指令,也鼓舞了士气。一般来说,挥手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第一,表示正确的决断、坚定的信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上面提到的即是这种用法。
第二,表示依依惜别,即我们通常所谓的挥手道别。挥手道别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规手势,采用这一手势的正确做法如下。
(1)身体站直,不要摇晃和走动。
(2)目视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眼看别处。
(3)可用右手,也可双手并用,不要只用左手挥动。
(4)手臂尽力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过分弯曲。
(5)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向左右挥动;用双手道别,两手同时由外侧向内侧挥动,不要上下摇动或举而不动。
第三,激发听众的情绪,让听众获得巨大的鼓舞。这一点通常运用在演讲当中。
第四,就是举手致意。有时看见相熟的同事、朋友,而自己正在忙碌,无暇分身相迎,常会举手致意。举手致意既可伴以相关的言词,也可只以手势表示。举手致意的正确做法如下
(1)全身直立,面带微笑,目视对方,略略点头。
(2)手臂轻缓地由下而上,向侧上方伸出,手臂可全部伸直,也可稍有弯曲。
(3) 致意时伸开手掌,掌心向外对着对方,指尖指向上方。
(4)手臂不要向左右两侧来回摆动。
挥手语也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但是它使用的频率不宜太高,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表情达意的需要。
体态姿势的运用
在当今社会,体态姿势不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还是用来表示仪表、传递信息的重要体态语言。
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体姿语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说话双方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这里主要讨论体姿语运用的总体要求: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第一,准确、适度。所谓的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说话内容、说话环境、说话对象、说话目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
第二,自然、得体。就是要求体姿语的运用不故作姿态,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做到既要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况。
第三,和谐、统一。这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统一,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则,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种体态语言要求一致而协调。要有整体观念,表情、手势、体姿不仅要配合有声语言,它们之间也应该是相互配合的。
坐姿语的运用
坐姿语就是通过各种坐的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我国古代就非常讲究,所谓“坐有坐相”。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面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女士应用手把裙子向前拢一下。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场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满座位,一般只占座位的三分之二。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子以松开一拳或两拳为宜,女子则不松开为好。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后双腿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分开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地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在交流中,选用什么样的坐姿,要受语境的限制,我们要根据场合选用适当的坐姿。 运用正确得体的坐姿语可以配合有声语言更加有效、生动地传递信息,运用得好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甚至在不便说、不愿说的情况下,巧妙运用可以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个人的坐姿是他的修养和个性的体现。得体的坐姿可以塑造说话者的良好形象,缺乏教养的坐姿会让人反感。从这一点看,也可以说是“坐如其人”。
立姿语的运用
立姿也可以叫站姿,立姿语就是通过站立的姿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从一个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比如有很多人站立时喜欢用一只腿做支撑,就是一种十分放松的状态。有的人喜欢倚靠在东西上,有的人喜欢站立时双脚乱动,这些都不是可以在正式场合运用的站姿,让人感觉松懈、不礼貌,我们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脊背挺直,目光平视,表现出愉悦、自信的感觉。
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脚靠拢,脚尖呈“V”字型。女性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站立时,如有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等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势,都会被看作不雅或失礼。
可以把立姿分为庄重严肃型、恭谨谦虚型、傲慢自负型和无礼粗鄙型。在这四种不同的形态中,傲慢自负(一般是双手交叉在胸前,两脚向外分开,斜倚式站着,目光睥睨)和无礼粗鄙(通常表现为歪斜着身子,一腿在前,一腿在后,或交叠着双膝站着,抖动着脚尖),对于一个有教养、有身份、善于交际的人来讲,都是要尽量避免的。不管对方的态度如何,也不管交际是否顺利,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失礼。
步姿语的运用
步姿语或者说是走姿语,就是通过行走的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与坐姿语和立姿语不同,步姿语是动态的,所以要放到动态场景中来研究。
经理在礼堂做年终总结报告,宣布年终奖励名单,念到了一个职员的名字,这时,大家催促他上台领奖。从座位上走出到领到奖品,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变化运用三种步姿,由最初的稳健自得型到自如轻松型,再到庄重礼仪型,这种步姿的变化,适应了交际需要,会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简要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三种步姿的类型。所谓稳健自得型,就是行走的时候,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仰视阔步,步伐较缓,步幅较大。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愉快、自得、有骄傲感”。自如轻松型是指行走时心情轻松,步子的幅度适中,步速不紧不慢,上身直立,两眼平视,两手摆动自然。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自如轻松,比较平静”。再有,庄重礼仪型是指行走的时候,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姿幅度和速度都适中,步伐和手的摆动有强烈的节奏感,眼睛正视前方。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庄重、热情、有礼”。另外还要介绍一种沉思踱步型的步姿,行走的时候,步子速度时快时慢,快的时候,步子比较急促;慢的时候,低视地面,缓缓徐行,或者偶尔抬起头来看一下。
一般情况下,只是要求人们行走稳健自如,步子不可迈得太大,双臂的摆动要与脚步相协调。每一步都要抬起脚来,鞋不要在地板上拖行。女性的行姿要在稳重大方中略带矜持,切忌扭捏作态和矫揉造作。做到这些就是保持基本礼貌了。
握手语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握手是用来表示友善的方法,那么握手的具体礼仪有哪些?
握手一定要用右手握手,要紧握对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当然,过紧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都是不礼貌的。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
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同时切忌戴手套握手。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与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
握手的力度要因人而异。初次见面,彼此不大熟悉的人握手,不宜用力。如双方是熟人,又是偶尔相见,可适当用力或延长相握时间;不管生熟与否,都不宜用力过大。握手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同外宾握手,应该照顾到对方的风俗习惯,同时又要热情、友好、大方、不卑不亢。
握手的作用有很多,如表示友情、诚意、祝愿、谅解、合作、期待、鼓励、欢迎、告别、热情、充满信心、达成协议、消除误会,等等。
穿着打扮要大方得体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仪容的文明社会。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整洁大方的仪表,不仅能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更能体现对别人的礼貌。
穿着打扮具有明显的信息暗示功能,服饰的颜色、式样、档次和搭配,均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研究表明,讲究衣着打扮的人自尊心和工作责任心较强,而穿着过于随便者多半不拘小节。在初次交往中,讲究衣着打扮的人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穿着打扮中的“T.P.O.”原则。
在服饰打扮上,必须完全服从国际公认的“T.P.O.”原则。T(Time)指时间,指服饰打扮必须根据时间来决定,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指时令、季节,又指具体月日或星期几,也可具体到一天内的白天、黑夜、钟点、时辰。一个在三伏天还身着深色长袖制服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好。P(Place)指地点、场所、位置、职位,即服饰打扮应与所处的场合相协调。O(Object)代表目的、目标、对象,试图通过穿着打扮来达到给对方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的目的,有目标地来选择服饰。
具体说来,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努力使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风度的内涵与构成
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着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鞠躬行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这里提到了绅士风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在讲,这个人有绅士风度,那个人没有,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绅士风度呢?
一般来讲,绅士风度的基本内容是彬彬有礼,待人谦恭,衣着得体,举止不俗,富有教养。绅士风度,从传统意义上说,一般是属于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但有钱却未必就能表现出良好的绅士风度,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有钱人的粗俗野蛮举止,倒是每每引人注目,有些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其实一肚子米糠,真可惜了他那一身好行头。
我们认为,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相同的道理。风度的美不单是外在美,它有深刻的内蕴。优良的品质、渊博的学识、宽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情、远大的理想、真诚的关心,颇有感召力,备受人们的推崇。而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修养获得的。而且,优美的风度实际上离不开优美的言谈举止, 言谈的智慧和举止的优雅是风度的美容术。而洒脱的外表、周到的礼节同样必不可少。再有诚恳坦率的态度、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这些也都是良好风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举止要文明有礼
一个人的行为好似一面镜子,反映出他的文化蕴含、知识水准和道德修养。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社交中的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看某个人的行为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
有些人在个人行为举止上不拘小节,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举止行为当作小事,而不加注意和重视。其实,文明举止恰恰是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的。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这看起来是小事,却反映了你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的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开展。由此看来,个人行为举止不是一件小事,在人际交往中,应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文明规范的要求。要做到举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行为举止是小节问题的模糊思想,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还要注意两点:首先,讲究礼貌礼节,举止有礼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其次,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个人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