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这就需要有见风使舵的功夫。或许人人各有妙招,不过原理都一样——让对方感到受尊重、受肯定、感到高兴。
本科室来了一位新主管,在第一次会议中,小王抢在所有同事前面,大声称颂新主管在前一个单位中的贡献与成就,并肯定他的能力与学识,“相信在科长的领导下,我们科会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成就!”小王的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而听了一番奉承话的新任主管,尴尬中夹着自得,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小王的话对他产生的作用。
小王的马屁的确拍对了地方,新任主管对他照顾有加,不但有事咨询会找他,也交给他不少重要任务,小王一夕之间成为同事口中的红人。
一年后,这位主管调走了,来接任的是原来主管的死对头,在第一次会议中,小王又抢在所有同事前对新主管大肆赞扬一番;但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也把前一任主管痛骂了一番,说他对待下属如何不公,如何有私心,如何无能,听得新来的主管心花怒放。
可想而知,小王又成了新任主管面前的红人。
小王的行为的确让人觉得很不耻,但是这正是他这种“一流”的嘴上功夫,使他在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小孩子你称赞他“很聪明”、“很乖”,他便高兴,女孩子你称赞她“美丽大方”,她便高兴,成年人你称赞他“能力好”,他便高兴……“肯定”二字对一个人的心理的确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神效”,因此“肯定”这个行为便被运用为横向及纵向人际关系的“处方”——不管这些“肯定”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
一般的“肯定”多用在横向的同事、朋友之间及纵向主管属下之间,但事实上,主管也需要属下的“肯定”,为他的领导寻找基础及安全感,否则听不到“肯定”的声音,便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也就因为如此,所以才有“马屁精”的出现;有“需要”就会有“供给”,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需要者”,在获得满足后给予“供给者”回馈更是人情之常,因此,对“马屁精”的“马屁话”感到“恶心”就大可不必了。而是应该学会如何拍马屁,这样既能让被拍的人高兴,自己也能得到赏识,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小王在新主管面前大骂旧主管,此种行径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世上就是有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恩义;这种人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但长远来看,对他还是不利的;因为人性固然“利己”,但对别人却还是有一客观的道德标准的(对自己:另当别论)。而对小王极为不利的是,他这种性格因为大鲜明,好掌握,终将成为有心人利用的对象,利用过后便弃之如敝屣,因为这性格不具备被尊重、珍惜的元素,尤其是,利用他的人也害怕不知何时会被这种人反咬,所以不如“用过就丢”。这是像小王这种人的悲哀,更悲哀的是,这种人也永远不会知道、不会承认这种“悲哀”的存在及可能性。
诚然,“拍马屁”有其必要及作用,但是该如何“拍”才能“恰到好处”?
当然在言语上的“拍马屁”是最为普遍,但也要看对象,社会上就有人不吃这一套,也有人不喜欢过度露骨的奉承,因为有些人不喜欢被他人看出他是个“爱听马屁话”的人。不过无论如何,一二句“马屁话”也是值得说的,这也是一种属于“礼貌”的“场面话”。
行动上的“拍马屁”最好,不露痕迹,拍者与被拍者双方都自在,而且更能显出“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