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居安能思危,处乐不忘忧(1 / 1)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居安思危是一种预测力,它是指人们对现在的一切存在合理的质疑,时时考虑到危机到来的可能。居安思危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并可以将风险带来的压力在事前就予以解决。居安思危靠的是一种逻辑推理的分析习惯。对凡事抱有警觉的态度,事先预测到风险存在于哪些地方,并想好对策。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风险,都有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两全之计。要养成居安思危的能力,就要试着从事情的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并尽量的考虑全面。对事情要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并能对任何一种突发状况都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

居安思危在生意场上的运用十分重要。有这样一个故事:曾任美国通用公司总经理的查理·威尔逊,以考虑事情全面而周到著名。有一次,当他的儿子决定对一家公司进行投资时,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的儿子认为,对方开出了极好的条件,对于投资方来说,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无论从公司的营业、运转、资金,各方面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简直就是一个投资的绝好机会。威尔逊于是说:“问题就是出在他们给的条件太好了!你想想看,在对方如此优厚的条件之下,这家公司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达到收支平衡,所以失败的几率很大。即使他们真的成功了,也会为了达到收支的平衡甚至赚钱而承担过大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怪你逼他们逼得太紧,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要被破坏,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值得长期合作的好伙伴,那么就应该让他们的努力所得要大过你,这样双方将来才不容易有不愉快出现。”

中国人早就意识到,处在安全的环境里,危险和困难随时都会出现。《周易·系辞下》里就说过:“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左传·襄公十一年》里,也有一段话:“《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说在太平或平安的时候,不要忘记灾难和危险有到来的可能性。总想着有危险,才会有准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如果不懂得居安思危,那么衰败的过程在兴盛和圆满的时候就开始了。唐玄宗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他统治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给当时的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唐玄宗通过宫廷政变夺得皇位后,开始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他统治的前期,政治安定,生产发展,国势昌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很活跃。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先进文明国家,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的年号叫“开元”,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杜甫回忆那时的繁荣景象,在诗歌《忆昔》中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是,唐玄宗晚年荒于声色,宠爱杨贵妃,整日在宫中饮酒作乐,不理政事。唐玄宗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的不满情绪滋长,给有野心的军阀以可乘之机,终于在天宝末年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大叛乱。这正是唐玄宗贪图安逸没有危机感所造成的恶果。他宠爱的杨贵妃落得了“婉转峨嵋马前死”的下场,而他也背上了“昏君”的千古罪名。“安史之乱”历时8年,使黄河流域的繁荣经济遭到了灾难性的大破坏,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从中唐到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僚间朋党相争,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破产流亡,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在公元907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