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谈判中软硬兼施(1 / 1)

软硬兼施是克敌致胜的好方法。

因某型号货车质量存在的严重争议,日本S公司代表应中国外贸代表之邀,飞抵北京会谈。对于直接经济损失争议,中方认为已达9.5亿日元,日方认为只有5.8亿日元。看法相左,争议甚大,双方代表商定先共同取证。

中方主谈首先介绍该型号货车的异常损坏情况,简述中国各地用户的反映,但却只字不提索赔金额,把直接经济损失的“首先认定”留给了日方。日方主谈于是故作爽快地说:“我们承认货车出现损坏,有的轮胎、挡风玻璃裂碎,有的电路故障、铆钉震断,有的车架偶出裂纹,对此我方表示深深的遗憾。”态度似乎诚恳,用词却十分谨慎,对谁该承担损失却半句不说。

中方代表没有想到对手如此推敲谈判用语,更没有预计日方竟然在谈判伊始就狡猾地推卸责任。事已如此,必须打断对方的思路,改变其思维方式,迅速让他们陷入快速接收、认知、分辨信息刺激的疲劳。于是,中方主谈突然气势连贯地说:

“三位代表到过现场,看过实物,亲眼目睹了商检部门的鉴定,完全知道铆钉不是‘震断’而是剪痕!车架不是‘裂纹’而是裂缝,断裂。所有这些,不是用‘有的’、‘偶出’可以解释的,应该并且必须用精确的数据、严格的专业术语作准确、科学的表述。”

中方代表突如其来的谈判气势,顿使日方代表竭尽全力理解分析,快速构想应对语言。

中方主谈抽出一份文件,说:“这是商检证书,我还带来厂商检机关的检验录像,贵方如有疑问……”

“不,不,本公司对商检结论没有异议,只是希望贵国适当作出让步。”日方领队知道老路不通,索性主动承认事实,以求换得中方的好感,使中方在索赔金额上不致过分苛刻。

第二轮谈判议题是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中方主谈不紧不慢地发问:“请问S公司对每辆坏车支付多少修理费用?总计金额是多少?”

“每辆10万日元,总计5.8亿日元。请教贵国报价多少?”日方主谈胸有成竹地防守反击。

“每辆16万日元,总计9.5亿日元。”中方主谈斩钉截铁地说。

日方主谈追问:“请问贵国报价的依据何在?”

中方助谈随即取出一叠表格,报出每辆货车的损坏部位、需维修、加固的工时与单价。中方助谈强调道:“我方的报价是不高的。贵公司若认为不合算,可以把坏车运回日本修理,也可以派员来中国修理加固,只是所需费用将是我方报价的几倍。”

对于数以亿计的索赔谈判,中方代表竟要从每一个细小零件的价钱算起,完全出乎S公司代表的意料。心烦意乱的日方主谈不想再受繁琐数字的折磨,急切地问道:“贵国能否将报价降低一些?”

为不使谈判陷于僵局,中方领队语气和缓地发言了:“我们是有诚意的,可以接受你们的请求,但也希望你们出个合理的价格。”

“每辆12万日元。”日方主谈想尽快拍板。

“13.4万日元如何?”中方主谈大度地压下自己的开盘。

“行!”日方领队当机立断,认为支付7.76亿日元,卸掉直接经济损失的重负是值得的。此次谈判中,中方代表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刚中有柔,有进有退,使得谈判顺利进行,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