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语录】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语录精解】
不要将别人所不乐意接受的,强加于人;不要将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学习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回避而不言及。所以用隐秘的方法进行而公开地收获。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
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吸引人才,激励其发奋工作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胡雪岩决定让原大源钱庄的一般伙计刘庆生来担当档手。一年二百两银子,实在是高薪延聘,连刘庆生都感到这实在是太慷慨了。
但这一慷慨,也着实厉害得很。首先,它一下子就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他气派地将二百两银子的预付薪水拿出来的时候,刘庆生一下子便激动不已,他对胡雪岩说:“胡先生,你这样子待人,说实话,我听都没听说过。铜钱银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颗心。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么说怎么好!”这意味着胡雪岩的银钱一下子就买下了刘庆生的一颗忠心。
其次,胡雪岩的慷慨也一下子安定了刘庆生的心。正如胡雪岩为刘庆生打算的,有了这一年二百两银子,可以将留在家乡的高堂妻儿接来杭州,上可孝敬于父母,下可尽责于儿女,这样就再无后顾之忧,自然也就能倾尽全力照顾钱庄生意了。而且,手里有了钱,“心思可以定了,脑筋也就活了,想个把主意,自然就高明了”。
不用说,就是这一慷慨之举,胡雪岩便得到了一个确实有能力,也确实是忠心耿耿的帮手,阜康钱庄的具体营运,他几乎可以完全放手了。
胡雪岩非常注意运用物质利益笼络人心的手段。阜康银号业务发达后,在通都大衙遍设分号,据陈代卿《慎节斋文存》记载,每当胡雪岩雇用号友时,“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界之,俾无内顾忧”。这样,一则使雇员专心致志,二则使他们感恩戴德,干起活来,自然更卖力。胡雪岩进行利益驱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红利均沾,一是入股合伙。对于没有资本的伙计,采取根据经营好坏,年底分红的方式。对于有本钱者采取入股合伙的方式。如资本者老张就采取分红方式,在河道上颇有影响的尤五采取入股方式,使大家都有好处可得,并把各自的利害得失与胡雪岩捆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为胡雪岩效力也是为自己效力,为自己奔波也是为胡雪岩奔波,当然心合力齐了。
胡雪岩对有功者,特设“功劳股”,这是从盈利中抽出的一份特别红利,专门奖给对胡氏事业有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终生。有位叫孙永康的年轻药工就曾获得此项奖励。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一排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无情的火焰扑向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孙永康毫不犹豫地用一桶冷水将全身淋湿,迅速冲进火场,抢出招牌,头发、眉毛都烧掉了,胡雪岩闻讯,立即当众宣布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
他的做法,既有人情,又有远见。胡雪岩不惜重金地招揽人才。在他看来,以财揽才就如将钱买货,货好价必高,值得重金揽得的人也必是忠心而得力的人,他曾说:“眼光要好,人要靠得住,薪水不妨多送,一分钱一分货,用人也是一样。”他说用人和买物一样,“一分钱,一分货”,话糙理不糙。同时,胡雪岩也从不以自己生意的赚赔来决定给自己手下人报酬的多寡,无论赚赔,即使自己所剩无几甚至吃“宕账”,该付出的也绝对是一分不少。
更可贵的是胡雪岩在对人的问题上从来不吝惜钱财,显示出他对人的一种真正的尊重。比如胡雪岩的胡庆余堂设有“养俸”“阴俸”两种规矩。“养俸”,类似我们今天的所谓退休金。胡庆余堂上自“阿大”、档手,下到采买、药工以及站柜台的伙计,只要不是中途辞职或者被辞退,年老体弱无法继续工作之后,仍由胡庆余堂发放原薪,直至去世。而所谓“阴俸”,则是胡庆余堂的雇员去世以后给他们的家属的抚恤金。这当然是针对那些为胡庆余堂的生意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的雇员。胡雪岩规定,这一部分雇员去世以后,他们在世时的薪金,以折扣的方式继续发放给他们的家属,直至这些家属们可以维持与该雇员在世时相同的生活水平为止。“养俸”“阴俸”都是如此优厚的待遇,对于那些雇员们的影响,就不问可知了。
胡雪岩的这种不惜重金聘人才的思想,在他的经商过程中收到了卓著的成效,也给后来人以很大的影响。后来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享有“中国企业大王”美称的刘鸿生,就是一个以高薪寻高才的典型。
刘鸿生创业之初,看好了火柴行业,办起了一家鸿生火柴厂。企业办起来了,但是,由于技术、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没有可靠的人才,往往还会中途夭折。因而,当企业在某一环节急需特殊人才的时候,不失时机地以重金聘用专门人才,也成为刘鸿生的一个妙招。
鸿生火柴厂初期生产的产品,存在着两个缺点:一、火柴药头受潮后要脱落;二、火柴盒子的磷边很容易磨损。因为存在这两个缺点,很难与“洋火”开展竞争。怎么办?刘鸿生四下访问,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林天骥。林留学美国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沪江大学教授。他不惜“三顾茅庐”,不惜以一千元月薪的重金,热情邀请林教授兼任火柴厂工程师。而当时,学徒的薪金每月只有二三元,普通工人只有十来元,他本人的月薪也不足一千元。一个普通工程师兼职得到一千元月薪,在那时华商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足以体现刘鸿生的人才观。当然,拿了相当于2万多斤大米月薪的林教授,没有辜负刘鸿生的厚望,用半年时间,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不但使鸿生火柴在国内立住了脚,还能远销到东南亚。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刘鸿生买进了倒闭的中国第一毛纺厂,改名为裕华毛绒纺织品公司(后又改名为章华毛绒纺织品公司)。第一毛纺厂自开工之后,由于管理者不得法,一路亏损,撤换了经理,仍旧亏损。一连换了四任经理,还是不能挽回惨局。他看到症结所在,于是,在报上登广告,许以20万元天文数字的酬金,招聘能扭亏为盈的高才。这么高价格招聘人才,在当时是开先河的,社会各界为之轰动。有个叫程彭年的企业家揭了榜。程彭年走马上任,大胆改革,苦研技术,猛拓销路。一二年之后,企业终于走出泥潭,出现盈利。刘鸿生没有悔约,爽然给他20万酬金。
这样的重金招聘,使刘鸿生爱才识才的名声传播在外,招来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助企业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刘鸿生得到了“中国企业大王”的美誉。
我们常说有钱要花在刀刃上,在生意场上,得力的人才当然是刀上之刃,为延揽人才,所花的重金也是值得的。
跟鬼谷子学绝学:做生意要人才、要帮手,但怎样才能招揽到优秀的人才呢?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给予物质奖励。胡雪岩深谙其中之妙,他招揽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财买才,以财揽才。他这种“以欲从人”的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为胡氏商业王国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