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爱听你的抱怨(1 / 1)

想象一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对生活充满了没完没了的怨气,时间久了,你是不是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烦恼,越来越不轻松?抱怨就像传染病,不知不觉,负面情绪就跑到了自己身上,终日沉湎于阴霾之中的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在渐渐远离自己。

就如张爱玲说的“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呢?每个呼吸的人在日常生活里都有烦恼,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将“华袍”上的“虱子”一一扩大,无尽的烦恼变成生活里的全部,那这个世界是永远抱怨不完的,正常的生活也没法进行了。

因为各种烦恼的小虱子永远都有,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之中,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老师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抱怨孩子不体谅自己的一番苦心,孩子抱怨父母压根儿不理解自己,上司抱怨员工业绩不够出色,员工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几乎每个人都抱怨过人生的不如意。

老人说,人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我们人类天生是情感的动物,在日常生活里,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忧虑是难免的,甚至我们应该有点忧虑之心,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但是当将一些忧虑和烦恼用放大镜扩大,变成一种永无休止的抱怨,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时,意思就完全变了。

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不近人情。一个只有抱怨的人,则令人敬而远之。

负面情绪就像侵蚀心灵的慢性毒药。当我们耳濡目染,中毒越来越深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态度、一言一行、处世风格容易被“抱怨”的毒性吞噬,甚至病入膏肓,意志也不断被负面情绪打压,直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精神之堤被生活的洪水化为乌有……最可怕的是,人世间那么多抱怨,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抱怨是说给别人听的,大部分抱怨都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或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我们静静地坐着,听人家给我们讲那些不如意的故事、琐碎的细节,或者我们讲起自己的不满、各种小牢骚,并不在乎别人有没有在听,倒是自己越讲越气愤,越讲越上瘾。

我们总以为这样的抱怨能够疏散情绪,恰恰相反,我们听了许多人生不如意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对方方面面都有不满的人,时间久了,那些常年沉浸在抱怨世界里的人面部表情越来越刻薄,生活中的不顺越来越多。他们习惯了抱怨,给别人留下非常消极负面的印象,甚至大大影响了生活乐趣,他们在艰难的环境里变得更加喋喋不休,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冷淡。

如果我们还记得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也许能清楚人们对于爱抱怨的人的态度是多么冷漠。祥林嫂人生经历坎坷,好不容易再嫁人,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没想到丈夫突然得病死去,儿子也被狼叼走了。家庭变故重重打击了祥林嫂,她变得没完没了地唠叨抱怨儿子被狼叼走的故事。一开始人们眼里还有泪滴,还同情她可怜她特地寻了来听她这一段故事。可是到最后,就没有人要听了,人们都嫌弃地皱起眉头,说:“又来了,又来了。”抱怨久了,人们不再视祥林嫂的苦难为苦难,反而轻看了她。因为人们在那样没完没了的牢骚中,只看到一个无能而绝望的女人,大家的日子还要继续啊,谁愿意在这情绪里永无止境地跟着绝望下去呢?

没有人愿意成天跟祥林嫂在一起,同理,也没人愿意跟整天爱抱怨的人在一起,大家都牢牢守住好不容易的幸福生活,生怕抱怨这个缺口一打开,自己也变成令人厌烦的祥林嫂。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形成风气,就不容易改过来了,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抱怨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抱怨,没人制止,这个人的抱怨会越来越多,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这些抱怨毫无疑问地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害,也将破坏听者的心情。

抱怨的人在发泄表达自己不满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她觉得受了委屈,希望通过这种表达能够获得自身心理的平衡,但抱怨者表达的都是生活中不美好的东西。当不美好陈述多了,听者自然会心理疲惫。而且抱怨虽然暂时获得了自身心理的平衡和别人的同情心,但自己仍然是一个无助的可怜的弱者。人生谁都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一味地去抱怨而不是行动起来去改变呢?抱怨,将时间浪费在劣质情绪上;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只有经过冷静的思考,自己强大起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远离抱怨,才能变成生活的赢家。

有一个小山村,里面有两个农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一起挤上了到北京的火车。火车上,熙熙攘攘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有人说:“北京繁华是没错,但是干什么都需要花钱,甚至问路也需要花钱,我觉得北京这个地方太繁华太物质了。”一个农民听了,心里非常着急恐惧,到了北京以后,每当遇到不如意就抱怨说:“早知北京这么物质,这么商业化,真后悔跑出来了,还不如留在小山村,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得下去啊!”另一个农民眼睛亮了起来,心里琢磨:“问路都需要花钱?这说明北京可真是个风水宝地,到处是黄金啊!居然连带路都能挣钱!”

过了些年以后,眼睛亮起来的农民成了资产上亿的企业家,而那个抱怨的农民却依然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外来务工农民。同样两个人,同样的背景与机会。一个是积极态度,一个是消极态度,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只因为,抱怨百害而无一利,在抱怨里,时间都被情绪占据消磨,无心寻找解决的方法,对周围的不满和戾气越来越重,戾气越重,困境越多,人生的路越是难以走得顺畅,这样恶性循环,导致爱抱怨的人一直处于弱者的姿态,短时间内可能会得到人的谅解与同情,但一蹶不振时间久了难免让人看不起。

同样的人生百态,同样的俗世烦忧,为什么非要去做那个让人看不起的弱者呢?我们不如将抱怨的时间拿来修炼,多看书,多与外界打交道,积极乐观,勇敢坚强,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当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令人不如意时,就静下心来,让自己从无序忙乱的状态调节成井井有条的状态,让自己从无所适从的状态调节成有始有终的状态。抱怨是一个泥潭,在庸常生活的抱怨中,灵魂不可能因抱怨找到出路。

正视自己,接受现实,学会感恩,学会放下,以宽容之心面对整个世界,唯独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吃点儿亏不算什么,受点儿伤害也是小事,现实里谁都遇到过或大或小的不如意。

远离抱怨,我们的眼睛才能更加清明,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