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 1)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既然幸福来自安宁的内心,就该珍惜当下好好过日子,不要瞎折腾白费劲。可是又有人说,青春来自奔腾的血液,一生的时光这么短暂,血液一直都在不安分地奔腾,又何来安宁的内心呢?

这并非一个悖论,任何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当他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时,内心其实是不安的。我们常常被这样的文字打动,比如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春这样的东西,又怎能当作一个标本静静偷藏在时光里,然后一声不吭地消失褪色呢?人们往往怎样折腾都不够,因为知道花朵终有凋零的那一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下定决心开始做一件事情,为自己找的理由哪怕失败了,老了也没有遗憾。

所谓“不留遗憾”——为的也是一份心安。

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过着一成不变的自己并不十分渴望的生活的人,表面上过得安乐,不用承担风险,但因为内心有憧憬,因未曾为之拼搏过,其实是不安的。相反,那些一直在路上的人,在流汗水流眼泪为心中的梦想倔强前行的人,往往心里十分宁静。在人生道路的后头,因为怯弱不敢打破原有生活轨道、随大溜的人,生活只要给一个小的浪头,就能被击打得晕头转向。而命运的探险者们,早就习惯了各种风霜雨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必胜的决心,靠着一股精神的力量,最后也能赢得命运之神的青睐。

中国有句老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认为父亲的大仇已经报了,中原也定下来,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不再考虑边防大计,日日沉溺于享受之中。他从小就喜欢看戏,即位之后,常常自己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将满朝文武百官的奏本扔在一边,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为“李天下”。

有一次,李存勖自己化装上台演戏,连喊两声:“李天下!”旁边一个伶人走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勃然大怒,问为什么打他,伶人谄媚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并给那位伶人大加赏赐。伶人因为有皇帝撑腰,从此更加肆无忌惮起来,有时候和皇帝打打闹闹,有时候侮辱戏弄朝臣。大臣们都认为不成体统,可是敢怒而不敢言。而一些心术不正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伶人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争着送礼奉承。伶人为了讨好皇帝,又将他们的话说给李存勖听……后来,李存勖用伶人做耳目,去打听各位群臣的言行,将伶人封为刺史,就连战功累累的将士也比不上他的荣宠。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宫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被宦官监视,个个备感屈辱。而读书人也因此断了进身之路。李存勖习惯了寻欢作乐,行为越来越荒诞不经,后来甚至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从此众叛亲离,怨声四起。最后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混乱之中李存勖早就丧失了带兵抗敌于危机之中的能力,被乱箭射死,从此国破家亡。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也逃不出这一条规则。宝剑锋从磨砺出,过于安乐,往往让人丧失意志,贪图眼前享受,耳不再聪目不再明,感觉也不再如时常磨炼之中的人灵敏。同样两把刀,放久了就自然钝化,经常磨砺就快如闪电。两只一起出生的小狗,经常啃骨头的比从不吃骨头的牙齿要尖利,在遇到危险时,受过训练的动作更加敏捷。

逆境锻炼人的意志,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在温暖的舒适中忽略潜在的危险,丧失进取心,最后啥也干不成。就如身为皇帝的李存勖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于声色,最终自掘坟墓,国破家亡。

我们在小时候都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多少在安乐中丧失生命斗志的人都如这只温水里的青蛙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对苦难绕道而行,而不是勇于征服那一座座高峰,让生命的价值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