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时期,各有内忧的辽、宋之间,除宋军征伐北汉、辽军驰援太原,以及在辽、宋边境上的小规模扰击外,并无大的战争发生。宋人文献曾称,970年(宋开宝三年,辽保宁二年)十月,辽军聚集六万骑兵攻掠定州,太祖派将领田钦祚领兵三千抵御,激战于满城(今属河北)一带,辽骑稍却,宋军乘胜进至遂城(今属河北),杀伤甚众,至夜入保遂城,辽骑围城。数日后,田钦祚忽然大开南城门,突围而出,全军而归。于是宋人便传言“三千打六万”,似乎宋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辽军能一次出动六万骑兵,作战规模甚不小,但遍查《辽史》,是年根本没有辽军南侵的记录,可见此番宋、辽之役,至多是边境上一次小冲突而已,宋方文献中所云,实是宋军将领夸大战功而然,当不得真。正因为双方关系处于不战不和状态之中,故974年(宋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三月,宋朝在倾全军之力灭亡南唐政权之初,为免南北两线作战之危局,而先让知雄州孙全兴以个人身份遣使者至辽涿州递交书信,“冀达和意”。辽涿州刺史耶律昌术(亦写作耶律合住、耶律琮)不敢专决,赶忙上奏辽廷。辽景宗同意和议,并加耶律昌术官侍中,负责此事。耶律昌术于是给孙全兴回信,传布辽廷接受通和之议,略曰:大辽与大宋两朝本来就无嫌隙,如若能以一介之使臣来回奔走,显明布达双方君王之心意,用以休息疲惫之百姓,长久为友邻之国,岂不很好啊!孙全兴也立即将这信送呈宋廷,宋太祖即再命孙全兴以宋廷名义作一书信,送达辽廷。次年正月,宋使来到辽朝行宫,向辽朝天子、皇后祝贺新年。辽廷也马上派出使臣克妙骨慎思等人,于三月抵达宋都开封,缔结和约;并遣人至太原,告诉北汉君臣,辽朝已与宋朝通好,所以不许北汉兵马无故南侵宋边境扰掠。宋太祖一见此事大符初衷,随即派出相应官员作为国信使北使辽廷。对于孙全兴、耶律昌术两人之通信,宋方文献一概咬定是辽方先主动送来书信要求通和,而宋朝皇帝悲天悯人,为边地民众着想,故同意议和。但从辽方文献记载,以及双方使者往来之时日考察,可知宋人为保自己脸面,于此大有讳避。同时,从双方议和的得利情况上看,宋人亦所得甚多,最明显的是宋廷与辽通和后,宋军北顾之忧大为减弱,得以倾主力围攻金陵。至开宝九年(976年)初灭亡南唐,宋太祖基本平定南方诸割据政权,从而可以屯重兵于北边,倾全国军力、财力北上与辽军作战。当然,辽朝景宗、萧皇后也得益于这一难得的和平环境,平定内乱,强化皇权,发展经济,休养百姓,使辽之国势得以“中兴”。
宋、辽通和以后,双方于每年新年及天子诞生日都互遣使臣致贺;当宋太祖死、宋太宗继位后,宋廷也遣使到辽廷告知,辽廷同样以礼相待,分别遣使至开封吊慰故君、致贺新君。但如此和平景象并未能坚持几年,随着宋太宗兵灭北汉、大举围攻燕京而告结束,宋、辽之间战火复起。
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七月,辽军取得高梁河大捷以后,前往南京的辽朝帝后决定改变方针,大举兴兵南掠,以报复宋军围攻燕京。九月间,辽朝帝后任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统领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将领大举南攻河北镇州地区,并命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领所部兵马进攻河东,东西两路分击宋军。
宋太宗在高梁河大败南还时,即已料到辽军必定会南下报复,故分命大将孟玄喆屯兵定州,崔彦进屯兵关南,刘廷翰、李汉琼屯兵镇州,互相应援,以抵御北方强敌。十月,辽军来到满城西,遭遇闻讯北上巡边的宋军前锋。正当辽军排布战阵时,宋军派人前往联络投降之事,韩匡嗣大喜,认为宋军自高梁河一战后,已心胆俱裂,不敢再与辽军作战,故而望风而降,便不再做战前准备,一心等待宋军来降。这时,耶律休哥及时提醒道:“敌军士气甚锐,疑是诈降引诱我也,应当整顿将士以为预备。”但韩匡嗣不听。就在辽军迟疑之间,战机已失,宋军刘廷翰部主力已来到辽军阵前布好了战阵,崔彦进部悄悄地迂回至辽军身后,李汉琼、崔翰、赵延进诸部也相继赶到,战鼓震天,战尘遍野,兵将突出,四面合击。韩匡嗣赶紧命令诸将迎敌,还未来得及布好战阵的辽军如何抵挡宋军兵锋,纷纷溃退。宋军诸部合力追杀,直至遂城西,辽军退路被宋伏兵所截,于是兵败如山倒,阵亡者万余人,将校多人及战马万匹被宋军俘获。韩匡嗣见势不妙,丢弃作为统帅信物的帅旗、帅鼓而逃走,其他诸军也损失惨重,纷纷逃入易州境内山林之中,方才摆脱了宋军的追杀。只有耶律休哥所部,因看穿宋军诈降之计,有所准备,故得以血战突围,全军而退。十一月,自大同军南下的辽军进至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也遭到宋将折彦赟的痛击,大败而退。辽军的此次反击,以惨败告终。
自高梁河大胜宋军主力以后,辽景宗即布置反攻,并调集辽军精锐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抹只诸部出战,所以对此战之获胜企望甚高,不料结果却是如此之惨。极度失望之下,辽景宗召来韩匡嗣怒责道:“汝违背众将之谋,深入敌境,汝之一罪也;号令不肃严,行伍不齐整,汝之二罪也;抛弃我军将士,抱头鼠窜,汝之三罪也;侦察不严,守御无备,汝之四罪也;丢弃统帅旗鼓,损害军威,辱折国格,汝之五罪也。”激怒之下,喝令帐下卫士把韩匡嗣拖出去砍了。但这韩匡嗣与辽景宗以及萧皇后的关系可非同寻常,故当此危急之际,萧皇后率领众贵族内戚前来求情。辽景宗火头过后,怒气稍息,也想到韩匡嗣终究非将才,自己让其担当如此重任,确实也有失察之处,便在皇后等人苦求之下,免其一死,将韩匡嗣杖责之后,免去他都统、南京留守之职。十二月,辽景宗封皇叔蜀王耶律道隐为荆王,继任南京留守之职;此后又以耶律休哥为北院大王,总掌南边戍兵。
满城之败,固然有韩匡嗣不谙兵法、指挥失误等原因,但究其实,正说明此时辽军虽然守御燕京本土颇有余力,然而主动出击却力有不逮。从整体上考虑,高梁河一战虽已伤宋军元气,不过宋军实力犹在,其军力并不在辽军之下。但辽景宗对此却无清醒认识,故继满城之败后屡屡出兵南下征战:
98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乾亨二年)三月,辽军进攻河东雁门,被宋将潘美、杨业击败,辽侍中、驸马都尉萧咄李阵亡,都指挥使李重诲被俘。
是年十月,辽景宗再次来到南京,祭祀旗鼓,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发兵南侵,亲至固安督军,命耶律休哥围攻瓦桥关。守关宋军出战,被耶律休哥击败。辽军追杀至莫州,杀伤甚众;为避免孤军深入遭遇不测,耶律休哥取胜后主动回师。
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四月,辽景宗又一次亲自统兵南征。据宋方记载,此次辽军总兵力有三万多,分三路南下:主力随辽景宗进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旧城);一路由统军使耶律善补指挥,自大同军攻向雁门关;再一路偏师进扰府州(今陕西府谷)。结果进攻府州的辽军被宋将折御卿所击败,耶律善补所部在行军途中遭到宋军的伏击,有三千多人战死,耶律善补幸得耶律斜轸的救援而得以突出重围,但宋军乘胜追袭,突入辽境,攻破城池多处,俘获老幼万余口、牛羊五万余头。辽军主力在辽景宗的指挥下直逼高阳关,但辽景宗方到满城附近,其前军就在唐兴口与宋军作战失利,守太尉萧瓦里中箭而亡,辽景宗只好及时收兵北还。此后数月,回到北方的辽景宗在秋猎期间病死于行宫,小皇帝即位,萧皇后主持国政,于是宋、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