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华为经常对员工讲“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他说:“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敢于与世界名流喝咖啡,听听人家的想法,开阔我们的视野,也会给我们启发,少走弯路。”
任正非2017年12月11日在喀麦隆代表处讲话时说: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咖啡因有什么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习惯,开放、沟通与交流。你们进行的普遍客户关系、投标前的预案讨论、交付后的复盘、饭厅的交头接耳,我都认为是在交流,吸收外界的能量,在优化自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厅也只是一个交流场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交流的机会与场所,不要狭隘地理解形式。
法国的花神咖啡馆是百年来文人作家的交流场所;摩洛哥里克咖啡馆是二战期间各国间谍的交流场所,不是有《北非谍影》吗?老舍茶馆、成都的宽窄巷等是用品位吸引人们去交流,你约不到人,咖啡馆就是可被动获得机会的邂逅,不仅仅是学术。
我强调公司要开放,见识比知识还重要,交流常常会使你获得一些启发。
我觉得你们年纪轻轻就走出国门,就到了艰苦地区,不要自闭于代表处,自闭于首都,要大胆融入当地社会,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当地的上层社会,市场的机会、格局的形成,都在他们手里。西方人好运动,你们固守在“闺房”中,如何交朋友?打球去、滑雪去、水上运动去,一切运动都是接近客户的机会。没咖啡,胜似咖啡。
任正非推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倡导开放的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他将这种思想落实到了制度上,建立属于华为的“罗马广场”,让大家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华为内部,这个机制就是“华为心声社区”,让华为人免责提意见。
任正非强调指出,华为的高级干部和专家要少干点活儿,多喝点咖啡。视野是很重要的,不能老像中国农民一样,关在家里埋头苦干。美国是很开放的,这是我们不如美国的地方。2013年,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写了一篇文章《数字社会的下一波浪潮》,就专门讲“过去拥有的知识已经没有意义了”,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视野。
那么,喝咖啡与开阔的视野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在这个咖啡杯里,以华为员工为核心,团结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学家,淡化工卡文化。如果那些科学家做出了跟华为员工同样的贡献,那么就要给他们同样的待遇。
“不求他们归我们所有,不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学术自由,不占有他们的论文、专利,只求跟他们合作。”任正非更进一步地说,“咖啡杯里不仅要有有学问的科学家,还要有一些‘歪瓜裂枣’瞎捣乱,也期望‘黑天鹅’飞到这咖啡杯中来。”
与此同时,华为还设立了创新研究计划,为全世界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咖啡吧”,在这里大家可以交流思想,分享技术,还可以与华为谈合作。通过HIRP(华为创新研究计划),华为大力支持全球同方向的科学家。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像灯塔一样,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别人,不影响科学家们去推动产业化。显然,创新需要一种自由交流的氛围和机制,以开放的姿态来吸收宇宙能量。
2019年6月17日下午,任正非在深圳与《福布斯》著名撰稿人乔治·吉尔德和美国《连线》杂志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进行了长达100分钟的对谈。
任正非在谈话中表示,信息社会是合作共赢的,各国不可能孤立发展。在信息社会,一个国家单独做成一个东西是没有现实可能性的,所以国际上一定是走向开放合作的,只有开放合作,才能满足人类文明的需求,才能以更低的成本使更多人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福祉。
所以,任正非要求华为高级干部和专家“要多参加国际会议,多喝咖啡,与人碰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擦出火花,回来写个心得,你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但也许就点燃了熊熊大火,让别人成功了。只要我们这个群体里有人成功了,就是你的贡献。公司有这么多务虚会,就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战略定位,这就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故事点评】
任正非讲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鼓励华为干部、员工多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多与全球最优秀的人喝咖啡,多听人家的想法,开阔自己的视野,从中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思想。
其实,任正非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和西方“咖啡里的世界”都是一种激发集体智慧的交谈方法、一种工作会议讨论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几个人坐在咖啡桌旁促膝而谈,通过与其他人交流,从而不断激发新的创意,创造集体智慧,寻找新答案、新思维、新方法。要知道,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开放、合作、融合、共赢的。特别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不具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心态和能力,那么就很难把企业持续地经营下去。任正非告诉我们:要想成就有高度的事业,就必须敞开胸怀,拥抱未来,多与智者对话,与名人为伍,与国际同步,与高手过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