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
——查尔斯·达尔文
我喜欢思考哲学问题。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因为哲学语言很晦涩,不美味,不通俗,理解起来很痛苦。而且它想表达的东西,往往严重脱离您的日常感觉。我们更喜欢能直接冲击五官六感的概念,比如群里的截图、内涵段子、大佬语录。因为直击大脑,比先走个思维迷宫更容易感知到。您的大脑,同认知对象(客体)中间断开的部分越少,就越容易形成感觉。这个过程不涩,美味,顺畅,不痛苦。
但是这种“容易感知到”的感觉很容易上瘾,就像当下的全球性“Meme”传染病。
“Meme”是什么?
它是一种“概念”“念想”。它的出现,通常带着有感官冲击力的载体,比如您在群里经常看到的截图,它们的效果像歌曲《野狼Disco》一样魔性,很容易附着在您的大脑里。
“Meme”现象有一个哲学核心,可以用我家小灰来解释一下。
小灰是一条捡来的土狗。刚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时,邻居们都很怕它。不是怕它可怜巴巴的外形,而是怕它身上有狂犬病毒。尽管捡来当天就给它打了疫苗。再后来我发现,邻居们怕的不是狂犬病毒,而是“狂犬病!”这个念头。
狂犬病毒,如您所知,是一种能入侵人类神经系统的病毒——真实世界中的存在。而“狂犬病!”是您头脑中恐水怕风、肢体瘫痪、呼吸衰竭、口吐白沫生不如死的那副画面,您头脑中的那个念头。“狂犬病!”是狂犬病的形而上概念。这个念想在您头脑中的作用,和真正的狂犬病毒同样可怕,它不仅能控制您的行为,也能传染。当这个念想变成“常识”或者“普遍共识”之后,威力无穷。
比如,如果您被小灰咬了,去见医生,医生大概率二话不说,先给您来一针疫苗。而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先做血液测试,看看到底有没有病毒入侵,入侵程度如何。然而“狂犬病!”这个念想和它的可怕后果,已经是社会普遍共识。所以不管您身上有没有狂犬病毒,对医生来说,精细化检查的必要性为零。而直接一针打下去,绝对100%正确,没人会质疑医生的处置。没人会关心狂犬病是否存在,因为“狂犬病!”已经感染了所有人。
每个人都会被“Meme”传染,尤其是不爱动脑,对截图没有抵抗力的人类。
这是人类天然自带编码,不是bug。人类诞生以来,永远在寻找自然界中的信号和信息流中的意义。尤其是冲击力强,易懂易传染,可以高效传播的“Meme”。
人和蚂蚁、白蚁、蜜蜂一样,都属于“真社会性动物”(Eusocial animals),这是一类能产生高度社会化组织的动物。这类动物必须每时每刻不停和同类交流,靠“集体”来储存、攫取和传播信息。它们靠社区来“记忆”极端复杂的信息,这是非社会性动物无法做到的。
这种能力,不仅能让真社会性动物存活下来,还能帮它们掌握环境,成为环境的主人。这就是为什么真社会性动物能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硬币的另一面,就是这种动物无法抗拒群体传播的“Meme!”“Meme!”会渗透至您每天使用的语言当中,变成社会性规范。
举个例子:“你是男人”,这是什么意思?
从生物学角度,要辨雌雄,两只眼睛就够用,您应该不需要额外指导。但是在真实社会中,“你是男人!”这个概念,就没这么简单直接——这四个字的背后是一整套行为规范。比如:勇敢、不随便掉眼泪、不让女性干重活、不从事看起来很阴柔的职业——比如化妆师、最好能娶妻传宗接代等等。
当大多数人都按照以上标准行为规范,这些“概念”就会变成现实。所以您会看到,身边大部分男性都很少哭鼻子、表现勇敢、会帮女性提东西;您也很少会见到男护士、男保姆;如果见到过分温柔的男性,您的脑袋中大概率会飘过“不太正常”的主观判断,这种念想脱口而出,就是“你还算是个男人吗?”
这就是“Meme”的规范性力量。无关人性的天然取向。
政治和金融,是“Meme”的两个游乐场。
民粹主义(Populism)这个词,最近出现频率似乎很高。它有两种译法:一个是“平民主义”,一个是“民粹主义”。这两种译法的意思一模一样,但是“粹”这个字,总会给人一种很“极端”的感觉。再配上几张刺激感官的图片,一个极有煽动效果的“Meme!”就做好了。
在金融业界,“Meme”就更常见了。您有没有想过,“非标”“通道”“资金池”“货基”“刚兑”这些词,明明是中性的,但是为什么在某些市场情况下,或者经济下行期听起来会这么刺耳?因为它们早已不是描述性名词,而是含有“金融乱象”的图景,成了自带含义的一个“念想”。
比如“刚兑”,一旦这个“Meme”成为“共识”,被传染的人就会像前面治疗狂犬病的医生一样,坚信对每一笔风险仔细测算的必要性为零,“投”它没商量。反过来,“打破刚兑”一旦成为共识,信贷生态环境可以瞬间改变,“抽”资金才是上策。虽然古今中外大量案例都告诉您,最先爆掉的企业从来不是最小的,甚至不是最差的;而一定是债最多、最依赖影子银行和投融资年期最错配的。但企业到底还剩多少血,有没有造血能力,在“Meme!”入脑的时候,都已经无关紧要了。虽然没有医生愿意给病人开过量的抗生素,但此时最正常的做法,仍然如治疗狂犬病的医生的做法,一针下去,一了百了。
现在您大概看出来了,如果识别不出业界玩家脑中的“Meme”,尤其是那些“权威人士”贴在您脑门上的,您在这一行可能不会混很久。
巴菲特,投资界中的灰袍巫师,每出金玉良言,万众瞩目。他对“杠杆”这件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经我演绎):一旦尝过这东西的甜头,几乎没人会收敛,撤回,变保守。但您三年级算术课上学过的、2008年金融危机又复习过的那条运算法则“任何正数,不管多大,乘0以后,全部消失”永远有效。杠杆就是造“零”的机器,不管使用杠杆的人智商有多高。
巴菲特对“衍生品”也评论过:“不管财商有多高,在一家堆满衍生品的公司披露的信息中,您学不到任何东西。达尔文说,‘无知比知道更能带来自信。’”对衍生品视而不见才是上策。
接下来请您猜猜看,谁在2007年卖了州政府债券的CDS(信用违约互换),规模堪比将AIG(美国国际集团)拉下马的那几笔交易?再猜猜看,谁的投资历史回报率中,其实藏着1.6倍的杠杆?所以可怕的不是“杠杆”和“衍生品”的存在,而是在“杠杆!”和“衍生品!”这两个词背后产生的金融危机一地鸡毛的“念想”。
但是对巴菲特的信众来说,一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上,他喂给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大家离不开的“Meme”,不必浪费时间思考背后的逻辑。
如果不想被“Meme”传染,该怎么办?
答案是要有“自我唤醒”(self-aware)能力。
那什么是“自我唤醒”?
“自我唤醒”并不是对“Meme”的免疫力。如果您觉得自己内心强大,永远不会被“Meme”洗脑,那恭喜您,您就是“被洗脑”本人。“自我唤醒”是不仅知道自己正在被“Meme”传染,还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传染的。如果有天早晨,您被闹钟唤醒,当发现关掉第十个闹钟后还有一个在响,这时应该马上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还没醒。
唤醒自己是第一步。嵌在每天听到、看到的“现实”中的“Meme”到处都有,只要您逮到一个,找到它背后的逻辑,马上会发现“Meme”到处都是。
接下来,要有把一个错误的认知,导向正确的行为的本领。如您所知,这就是“在别人的牌局里打自己的牌”。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师会故意把柱子做成向外“微凸”,才能让人觉得整间神殿是直的,因为直线立柱会给人中间“细”的错觉。Meme不一定全都有害,您要有自己“填空”的能力。不同的人填不同的空,但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填空能力更强。
人的认知,一定是从最容易感觉的东西开始,然后一点一点,由近及远,凭经验感觉和“Meme”去认识离自己思维最近的东西。您需要一个工具,给您一种可能性,帮助您排除九九八十一难,“有意识”地和旅途中各种“Meme”和平共处,互相利用。
这个工具就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