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的小蜜蜂:三体时代的相关性(1 / 1)

羊群的共识 肖小跑 333 字 26天前

IF…,THEN…

我小学教室窗外有棵树,树上有个蜜蜂窝。我的同桌小强,有一天捅了它,被小蜜蜂们群起围攻。小强同学顶着满头包回到座位上,咬牙切齿地说:

“希望冬天快点儿来,冻死它们。”

于是我开始为小蜜蜂们担心,毕竟小强同学的怨念很重。结果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从蜂巢里又飞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蜜蜂。那刻起,我对这群细弱的小东西肃然起敬。

然而,它们到底是怎么过冬的?

不像熊一样会冬眠,也没办法像候鸟一样往南飞,更没有皮毛和脂肪护体。它们只有一个蜡做的巢。

原因其实也不难找。

因为“活下来”这件事,在小蜜蜂脑中是个“群体”概念。它的意思是:改变蜂群结构,抛弃拖后腿的工蜂,只保留能使种族延续的最少的卵。

留存者只有两个任务:第一,簇在蜂巢中央,围绕蜂后,颤翅产生热量,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强制降低自己的新陈代谢。第二,在凛冬已至时,成为自杀小分队的一员,轮流去取储在巢外的蜂蜜回来,补充能量。

这当然是一个过程,如此有组织有纪律成体系的过冬行为,不是一夜之间说来就来的。小蜜蜂需要时间——不是凛冬将至时,而是在烈日当头的某个夏日,就精准“预测”到:今日此时,备冬开始。

精准预测?要知道天气预报这件事连卫星都很难完全测准,这小东西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紧紧盯住相关性。只要找到那个和冬天直接相关的东西即可。

小蜜蜂有个神奇的本领:能测量太阳光线角度,记住每天的变化。如果今天的光线角度开始低于昨天,根据经验,则全年温度拐点已到。整个过程就像个算法:IF(今天最大光线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