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论指导下的书香校园建设(1 / 1)

用系统科学理论中的协同论来重新审视阅读活动,可以发现个体的阅读并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阅读者与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研究阅读发展时,要特别重视研究阅读与环境的关系。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在阐述心理发展的本质时揭示了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即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其本质都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阅读是个体心理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因此,阅读的发展也要受到个体能力、物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支配。

艾登·钱博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指出,阅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由选书、阅读和回应、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等过程组成的循环体。这里提到的“书”“阅读活动”和“回应”就是大阅读环境或书香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就是以幼儿园阅读教育为基本,将社区阅读氛围建设、家庭阅读活动促进,以及幼儿自主阅读活动开展贯穿起来,共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系统工程。

具体来说,书香校园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从硬件角度来说,书香校园应该有“书”和“读书的空间”,因此,阅读材料和阅读空间的规划是书香校园硬件建设的重点。在阅读材料的准备上,我们关注幼儿能否得到丰富的资源、多元的阅读体验。在提供阅读材料时,平衡各种功能、体裁、主题、风格、材质的图书并能根据幼儿的需求和能力定期更换与调整是关键所在。在打造“读书的空间”时,不仅要注重图书角和阅览室中图书、相关材料以及设施的安排与摆放,还要注重阅览规则、借阅程序的建立,更要注重“读书空间”给小读者营造敢读、乐读的心理与人文氛围。书香校园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书”这一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物质基础上促进“香”这一精神氛围(软件)。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希望幼儿能获得成人或同伴的辅助与支持,不断提高阅读水平,有“能力”从事阅读活动。另外,我们也关注幼儿是否能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实践与展示阅读能力,有“机会”体验成为读书人的成功感与自豪感。我们可以用图3-10来表示我们对书香校园的完整理解。

图3-10 书香校园建设的维度与要点图

书香校园的构成

1.书香校园的构成之一:有书可读,有适合读书的环境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写道“阅读正如我们一直以来所笃信的,确确实实是以各种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脑子里曾放进哪些书、记得什么样的书,就有相当重大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选择适宜的图书,提供多元的、大量的书籍,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幼儿园在创设图书角或阅览室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图书的选择。从图书的功能来看,应该包括赏析类、信息类、工具类;从内容的体裁来看,应该涵盖故事、儿歌、童话、科普说明;从主题来看,应该涉及自我成长、同伴交往、生活经验、自然环境等;从图书的风格形式来看,可以有照片类的、漫画的、夸张的、卡通的等;从图书与教学主题的联系来看,建议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定期更换补充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图书,使两者有机联系与配合。总之,图书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难度适宜的图书;根据幼儿的赏析特点和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多元的、满足不同需求的图书;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主题定期更换和调整图书资源。

从哪里可以找到优秀的儿童读物?哪些书是孩子喜欢的?首选当然是孩子们认为好看的,“2005年中国童书排行榜”就是由孩子们自己投票评选出来的。另外,国内外还有各种各样针对儿童读物的评选,那些得奖的书在情节、构思、绘图等方面都有独具匠心之处,这些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些经典作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当然也是不容错过的。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图书馆的专题书展、报纸杂志的好书推荐,各种有关阅读或童书的网站,里面的图书各有亮点,不妨参考。

有了好的图书与资源,合理安放并设计相应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幼儿园都能在安静的角落规划出图书角,安放适宜高度的书架,提供小垫子或者小椅子(见图3-11至图3-15)。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可以使得图书角或阅览室更加舒适有趣,吸引幼儿。例如,图书的分类摆放就值得教师思考,可以按功能分,可以按主题分,甚至可以尝试让幼儿去分类,你会发现孩子理解书的角度要比成人灵活得多,他们可能会把具有小熊角色的书归为一类,也可能会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归为一组,无论怎样,都是有道理也是有创意的。

图3-11 位置选择

图3-12 装饰设计:座位、书架等

图3-13 图书角全景(北京市六一幼儿园)

图3-14 图书摆放

图3-15 辅助材料与区角的结合(上海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图3-16 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图书使用规则

图3-17 山东青岛胶州教工幼儿园湘潭电机集团九州幼教中心图书使用规则

图3-18 班级图书借阅登记表

借助图书角,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了解、体验和参与与图书有关的其他活动,既可以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会性发展。例如,与幼儿共同制定图书角使用规则(见图3-16、图3-17)、借阅登记制度(见图3-18),了解并尝试应用比较规范的图书借阅流程,了解图书的特点,尝试开办班级书展,进行与图书有关的美术设计活动,如设计图书海报、书展海报、书签、借阅卡等,爱护图书,学习修补受损图书,提供书写材料便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临摹、创作,尝试在图书角中根据分类与摆放规则有效地寻找查阅信息。除了图书角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走廊、墙面等来展示与阅读相关的内容,如图书推荐、阅读小报、作品展示等(见图3-19、图3-20)。

图3-19 走廊设计 (上海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图3-20 墙面展示

2.书香校园的构成之二:会读书,在需要时能得到指导与帮助

琳琅满目的图书、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故事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萌生好奇心,走进图书角,拿起图书翻看。阅读兴趣可以驱使幼儿开始进行阅读活动,而阅读过程的顺利完成还得依赖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予以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开展系统的阅读教学,提升幼儿的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科学完整的材料与方法使幼儿获得相应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发展与阅读活动密切相关的观察、推理、假设、预测、解释、质疑、反思、概括等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自主阅读的机会与空间,使其能够实践运用与体验课堂中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在幼儿进行实践与尝试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参与者、欣赏者、支持者、帮助者。

身为观察者,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评估幼儿阅读书写能力的发展,深入地了解他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进一步成长。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是否对阅读有兴趣、对哪类图书感兴趣、是否掌握了阅读方法与策略、是否理解了故事内容、是否能够复述故事或与同伴分享交流。教师不是简单的评价者或考试者,而是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从而获得有关幼儿阅读发展的信息。在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时,教师是一个真诚的欣赏者。当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鼓励和支持幼儿设法解决,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建议。

3.书香校园的构成之三:有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持续地激励幼儿

让幼儿钟情于阅读,把阅读变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与魅力,除了需要上述的资源与指导外,幼儿园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体验身为阅读者、身为读书人的乐趣与成就感,当幼儿具有了心理动力,兴趣才能长久维持成为习惯。

(1)自主阅读

为幼儿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与空间,其价值不仅在于让幼儿运用阅读方法与技巧去获得更多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阅读的过程,让幼儿感受自己获取知识信息的乐趣,体验成为独立阅读者的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活动,如图书交流、推荐、分享等(见图3-21、图3-22)来引导和激发幼儿多读书、读好书。

图3-21 图书漂流活动(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江西幼儿园)

图3-22 好书推荐活动(天津市河西区第二十二幼儿园)

(2)亲子阅读系列活动

鼓励幼儿与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让幼儿在家庭中也置身于书香与亲密情感中。幼儿园可以为亲子阅读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例如,学校给家长推荐介绍优秀读物与科学理念;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家长沙龙与答疑让家长交流各自的亲子阅读心得,解决家长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在班级活动中给幼儿提供机会,交流各自在家中进行的亲子阅读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家园共建书香氛围,让幼儿感受阅读价值(见图3-23、图3-24)。

图3-23 亲子小书制作和展示(南昌市西湖幼儿园 陶正源)

图3-24 亲子书签制作活动(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

(3)同伴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学习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思维角度,这些差异是有价值的,因此,提倡同侪之间合作学习,通过分享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丰富自身的经验。这一点同样可以应用在早期阅读中。孩子们有着类似的兴趣,同时又有着不同的偏好,在选择图书和阅读理解过程中也会体现出这种有价值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为幼儿提供探讨、交流的空间,分享各自阅读的故事,可能会引起共鸣,可能会引起争论,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探索,这些都是有意义的,让幼儿彼此影响和引导,共同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

(4)阅读展示

幼儿希望自己的才能本领得到展示、获得认可,具有唱歌跳舞等艺术才能的幼儿很容易获得这样的机会,我们同样可以为爱读书、会读书的幼儿创造这样的风采展示机会。读书节上读后感的分享,艺术节上课本剧的表演(见图3-25、图3-26),故事大王比赛上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制图书比赛中作品的制作,各种幼儿园大型活动中小记者采访的身影,都可以让幼儿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得以展示与认可,从而增强幼儿对阅读的认同感。

图3-25 指偶小剧场(深圳市教育幼儿园)

图3-26 课本剧表演(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江西幼儿园)

(5)阅读的传承

成人将阅读的方法策略以课程及指导的形式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具备了阅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指导者怀有一种崇敬的感情,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心理为幼儿创造被人尊重和崇拜的机会。以往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请幼儿做小老师进行示范,其实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延伸,跨班级、跨年级进行会有更大的效果。笔者曾经在一次中班的阅读活动中,看到任课教师从大班请来两位幼儿为中班幼儿进行阅读示范,在示范过程中,两位大班幼儿非常认真,而中班的幼儿更是目不转睛地关注着哥哥姐姐。在这个小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得到了中班幼儿的尊重与崇拜,极大地增强了成就感,而中班幼儿会感觉到这两个“榜样”并不遥远,一年之后他们也有可能成为这样神气的示范者,这种示范、引领与传承对于幼儿来说更加近。

(6)阅读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曾经在一次有关阅读的课程中,中班的幼儿与老师一起分享“书可以读给谁?为什么读给他?读完之后他对你说了什么?你的感觉如何?”幼儿们的这次讨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书可以读给孤单的人听,可以读给眼睛不好的人听,可以读给不识字的人听。给他们读书可以让他们解闷,让他们快乐,教给他们知识;给别人读书,获得别人的称赞、感激,自己也感受到快乐、幸福、自豪。

书香校园的建设

书香校园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活动的实施在更大的空间、更广的平台上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阅读能力、丰富幼儿阅读经验。在这个前提下,幼儿园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在实施工作时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见图3-27)。

第一,以班级为单位,带动园所建设。幼儿在园所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有效利用班级空间,合理布置图书角、区角和墙面等硬件环境。在教育活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以及过渡环节中给幼儿提供阅读和展示的机会;在系统全面评价幼儿阅读水平的基础上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辅导。在班级的带动下,将物质环境的准备逐步延伸到班级之外,建立幼儿园阅览室,布置楼梯道、走廊等墙面环境。在班级之间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交流及活动,进而推动全园规模的读书日、阅读节等活动。

图3-27 书香校园建设的载体图

第二,以园所为依托,协同家庭建设。幼儿园是科学教育观念的实施者、传播者,在书香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幼儿园除了要优化园所环境、科学引领阅读外,还要将先进的理念、切实的方法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在家庭中为幼儿准备适宜的阅读材料和空间,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营造亲密和谐的书香家庭氛围,与幼儿园协同建设。

第三,以家园为联盟,盘活社会资源。我们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自主阅读者,我们希望孩子沉浸在溢满书香的校园中,我们更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之外也能有书可读、有地方读书、有源源不断的读书意愿和动力。因此,我们也希望幼儿园和家庭能整合社区、图书馆、书店等社会资源,在家园之外为幼儿创造机会,了解更多的阅读资源、参与更多的阅读相关活动(见图3-27)。

只有幼儿园、家庭、社区各个子系统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丰富幼儿阅读经验的作用,才能通过相互的支持和由此形成的合力,综合作用于我们的社会,使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书香。

摘要 Abstract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of early reading facilita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The development mainly reflects in the variety of content, teaching approach, and children’s learning style as well.It also enhances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teacher training, and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We will elaborate and discuss following issues in this chapter: 1,The literac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including early reading theory,reading materials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approach, etc.2,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building of system of career training and implementation.3, Th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 emphas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environment creative design.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reading materials, reading teaching approac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CK, ALACT teacher reflection model, scholarly campus

参考文献 Reference

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李毅.开展多元化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研究,2002 (04).

刘严.幼儿园本位的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1).

杨莉君.论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造.学前教育研究,2005(09).

[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许慧贞,蔡宜容,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奕阳教育研究院.早期阅读课程建设与综合性语言教学实践探索.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成利新,冯涛,等.书香校园:建设模式与实践案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12.

舒华,李平.学前儿童语言与阅读的发展及其促进.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彭兵,谢苗苗.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调查.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郑玮.基于阅读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伊建丽.浅谈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冯江英.乌鲁木齐市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6.

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 教育研究,2001 (11).

[1] 奕阳教育研究院

[2] 奕阳教育研究院

[3]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