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考察以下两个因素对学前儿童在分享阅读活动中眼动的影响:儿童已经具备的基本识字能力,以及成人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所用的阅读方式。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两种成人的阅读方式: 对话式阅读(解释每一页的内容并向儿童提问,然后进一步回答儿童的问题,阅读不局限于书中的文字)和照本阅读(只读书中的文字,没有任何发挥)。 我们的假设是,儿童在以下情况中能更多地注意故事书中的文字:学前儿童已经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或成人能用有效的阅读方式来引导儿童注意故事书中的文字。根据前人对父母与儿童在分享阅读中的互动的研究结果(Aram,Fine,& Ziv,2013;Mol et al.,2008),我们预测对话式阅读比照本阅读能更有效地提高儿童对故事书中文字的注意。
研究方法
26名4岁的和23名6岁的生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罕市的英文儿童和18名生活在中国北京的6岁中文儿童参加了我们的研究。在每一个儿童开始实验前,我们测量了儿童的口语词汇量,还测量了儿童早期识字能力[中文儿童识字能力测验是小学生汉字识别测验,英文儿童识字能力测验是伍德科克—约翰逊(Woodcock-Johnson)字母单词识别测验],以及他们对研究中所用的两本故事书中29个关键词的识别能力。
中英文阅读实验分别由一位中文母语的实验人员和一位英文母语的实验人员主持,他们都事先接受了两种不同阅读方法的训练。在实验中,成年实验人员给每位儿童被试读两本不同的图画故事书,英文儿童读的是英文原版的图画故事书,中文儿童读的是中文对译版。成人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这两本书,其中一本书会用一个字一个字照本朗读(verbatim)的方法,而另一本书则会用对话式阅读(interactive)的方法。所有儿童读两本故事书的先后顺序以及所对应的阅读方法都进行了平衡控制。
对每位儿童被试来说,两本图画故事书被先后呈现在他/她正对面的电脑显示屏上,成人实验者在儿童的侧边跟他/她一起阅读。我们用Tobii X50眼动系统(放置在电脑显示屏下方)以及配套的ClearView软件来记录和分析儿童的眼动 (图6-1)。整个实验过程也被视频记录下来。与前人的研究类似,我们根据儿童对图画故事书上的文字和图画分别注意的时间占总阅读时间的比例来报告研究结果。
图6-1 研究一中的实验设备和设置
研究结果
总的来说,所有儿童都花了更多的时间看故事书中的图画。我们对比了故事书中文字与图画所占实际面积的比例以及儿童对这两个区域注意时间的比例,发现中文6岁儿童注意文字的时间比例与文字占总书本面积的实际比例几乎一致 (图6-2)。相对而言,英文4岁儿童却几乎完全不看文字。他们大于90%的时间都在看故事书中的图画,而英文6岁儿童却比同龄的中文儿童花了更大比例的时间在注意故事书中的文字(图6-3)。
图6-2 中文儿童注意文字和图画的时间比例及面积比例
图6-3 英文儿童注意文字和图画的时间比例及面积比例
我们发现,不管是哪种语言的儿童,他们的早期识字能力(儿童在识字能力测验中的平均正确率)都能有效地预测儿童注意文字的时间占总阅读时间的比例(图6-4和图6-5)。
图6-4 中文6岁儿童的识字能力与文字注意时间比例的关系
图6-5 英文4岁和6岁儿童的识字能力与文字注意时间比例的关系
具体来说,如果儿童的早期识字能力较差(几乎不认识什么字词),则他们对于故事书中文字的注意非常有限。我们根据中文和英文6岁儿童在识字测验中的平均正确率,把他们分成4组:识字能力差的中文6岁儿童,识字能力强的中文6岁儿童,识字能力差的英文6岁儿童,识字能力强的英文6岁儿童。图6-6和图6-7显示了识字能力差的中文和英文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他们对故事书中的文字的注视点以及注意的总时间都很少。但是,如果儿童已经能识别一些字词,他们就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注意书中的文字 (图6-8和图6-9)。这说明他们试图从那些文字中寻找信息来帮助他们理解整段话,而他们自己往往也能从对文字的更多注意中受益。
图6-6 识字能力差的中文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
图6-7 识字能力差的英文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
由于英文4岁儿童的识字能力都很差,他们也都几乎不看故事书中的文字,我们就不分开展示他们的眼动轨迹了。另外,我们并没有发现儿童的口头词汇水平或者他们对故事书中常见词的识别对儿童注意文字的时间比例有显著影响。
图6-8 识字能力强的中文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
图6-9 识字能力强的英文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
“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在阅读中也广泛存在(Cunningham & Stanovich,1998;Stanovich,1986)。阅读一开始就较好的儿童,他们的阅读发展通常越来越好。在我们的研究中,那些已经认识一些字词的儿童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故事书中的书面文字上。即便他们没有像成人一样地真正地阅读,他们也会更多地接触到书面文字。儿童对书面文字的更多的接触就给成人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这种正反馈可以让那些已经有优势的儿童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认为这有可能是马太效应形成的早期原因之一。
关于成人阅读方法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对话式阅读所花的总时间比照本朗读的总时间要长,但是中文6岁儿童在照本朗读和对话式阅读方式下,对文字注意的时间占总阅读时间的比例分别是22%和25%,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成人的讲故事的方式并不能显著影响中文儿童对故事书中文字的注意。中文6岁儿童看起来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相对稳定的阅读模式。但是,英文6岁儿童在照本朗读和对话式阅读方式下,对文字注视时间的平均比例分别是42%和31%,T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