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法是催眠研究者与临床医生常规使用的催眠评估技术。无论你如何定义催眠这个术语,几乎没有人会对测量催眠感受性的适宜性或重要性产生争论。
催眠易感性,或者说对催眠的接受性,反映了个体的个性特质,以及该个体应对暗示活动的能力。每个人对催眠暗示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事实是理解催眠术的根本。有证据表明,人类的催眠感受性是正态分布的,至少在实验室(与临床相对)环境下的量表测量可得到这样的结果。
对催眠感应的主观报告同量表的客观评估分数,彼此是高度相关的。但是口头报告有时难免主观和不够精确,而量表测试可弥补此不足。当然,口头报告有时也可以矫正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评估结果。例如,客观的量表分数会因为动机或其他干扰而受到影响,但是当研究者要求受试者诚实地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时则可能被纠正过来。
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状态,催眠的可测量性也许是最令人质疑的,因为很难用一种清晰明白的方法去测量精神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在受术者身上寻找可测量的生理变化以及行为表现的增强或减弱,同样也可以收集那些探讨催眠时的感受异于清醒状态的一手报告,所有这些均可作为编制量表的依据。
量表法的优点在于能得到受术者催眠感受性和催眠深度的客观指标,其不足是如此大量的外在表现不一定能准确反应受术者真实的内心操作过程。
临**广泛使用的测量催眠感受性和催眠深度的量表已在第七、第八章做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