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的团体诱导和个体诱导的基本程序、原则和策略(如合作、联想、分离等)是相同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适当有所调整。
(一)团体催眠的程序
通常可先用十几分钟与受术群体交谈催眠的本质,澄清误解,打消顾虑,让大家认识到催眠只不过是一种舒适的体验,是对自我的一种安全探索;在催眠过程中,不会让任何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或经历痛苦的体验,也不会做任何可能让人泄露隐私或感到窘迫的事情。还要让受术者知道,每个人在催眠中的反应和发展速率可能各不相同,因此不要去注意和比较别人的表现,在催眠过程中,只要专注于个人自然发生的一切就够了,而无须努力寻求奇特的体验和戏剧化的表现。
余萍客在做团体催眠时,将感受性相近的一组人分两排背向而坐,两边桌子中央安放一个有光的物件,如电灯、电镜或水晶球,同时播放单调音乐,让受术者专心注视和倾听,如感到眼倦,便可闭目。然后说:“各位都入眠了,心中很安静,专心听我说话。”不久各个受术者便闭目垂头,弯靠在椅子上。如果有个别受术者没有入眠,可用手电筒照射他的眼睛,强迫其闭眼。
目前,较为简单而又常用的团体催眠方法是:让受术者坐成一排或两排,保持安静,催眠师站在前面讲一两个催眠成功的故事。稍停片刻,从1数到10,让大家立刻闭上眼睛,不要想任何事情,接着暗示说:“大家的眼睛都睁不开了,都进入催眠状态了。”
根据艾瑞克森学派的经验,团体催眠诱导一般都比较简短,通常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①做5分钟的放松和内在专注训练。
②通过5分钟的一般陈述或隐喻故事来激发内在探索过程。
③用5分钟重现愉快记忆。
④给予5分钟的自我欣赏暗示。
⑤可再用5~10分钟的时间交流催眠感受和体验。
一次团体催眠大约需要1小时。
(二)团体催眠诱导举例
团体催眠诱导通常采用包容性较强的语言。下面是斯蒂芬·吉利根(Stephen Gilligan)所著《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一书中对年龄退行(回溯)团体诱导语的示例:
了解到你在童年时期拥有那么多不同的体验是多么美妙啊……从你还是一个婴儿,到成为小男孩或小姑娘,再一路长大成为青少年……催眠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让无意识与你共享那些快乐的、久已忘却的记忆……所以我想知道,而你也会想知道,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是哪些久已忘却的记忆会被唤醒,也许是一段在家的体验,也许是在操场上,也许是在教室里……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但你的无意识会为你带来惊喜……也许刚开始是一段体验,也许是两段体验,也可能一段也没有……也许你会先看到它,或感受到它,或听到它,或者甚至是先闻到它,在体验的所有其他方面都重现之前……你可以让无意识以适合你的节律和步调,来一步步走下去。
(三)如何克服团体催眠的局限性
为了弥补团体催眠的不足,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先做催眠感受性测试,然后根据感受性高低分组,对感受性低的组加大诱导力度。
其次,尽可能使用更具概括性和包容性的话语,确保在预示的催眠反应中尽量包括所有的可能性。在上面一段团体催眠诱导语中就试图包括尽可能多的场景(家庭、操场、教室等),并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动觉、嗅觉等)的参与,以适应受术者的个别差异。
再次,在诱导过程中观察全体受术者的反应,先对多数人的反应进行跟随和引导,对进入催眠状态中的受术者给予愉快体验的概括性暗示;再对少数难以进入催眠状态的受术者采用分离技术(具体方法见第十八章)。
最后,对在团体催眠中效果不好的受术者,采用特殊诱导技术进行个别催眠治疗。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如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催眠反应一样,不同的团体也会对催眠有不同的反应。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身的特别关注,有特定的交流方式和交流速率。催眠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就是对特定团体的进程保持敏感,并做出相应的诱导和适当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