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提到,给低保家庭真正带来压力的并不是贫困,而是贫困造成的长期资源稀缺。单单是“贫困”或者“资源稀缺”很难真正描绘出低保家庭子女所面临的困境,那么从贫困人群自身出发,他们感受到的生存困境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孩子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现状给孩子的身心各方面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对于低保家庭的孩子来说,生活贫困带来一系列家庭问题,比如经济资源稀缺导致很多条件不能满足,由于金钱问题引发家庭冲突等。这是低保家庭孩子成长的一个特殊环境。本文从经济资源稀缺、家庭冲突和低保制度带来的影响三方面来阐述城市低保家庭的生活现状。
(一)经济资源稀缺
低保家庭经济资源稀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学习经费、生活经费和医疗经费等。从采访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低保家庭提到了孩子的学习经费稀缺问题,并且把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占39%。可以看出,在中国,低保政策为大部分的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即便是生活拮据,至少生活是在进行的。而孩子的教育问题深入每家每户,对于这些低保家庭来说,孩子就是希望。父母希望将来孩子出人头地,不会像自己这样将贫困延续下去,而且父母晚年也指望孩子能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赡养他们。因此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是愿意投资的,但低保家庭的投资对于昂贵的现代教育消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便低保制度减免了孩子的学费或者义务教育减少了教育的成本,但额外的无形投入也是必须的。
“现在她们学习开销特别大,虽然国家把书费和学杂费给免了,可是话说回来,其他的费用高啊!你看她们的学习材料,语文、数学……一共有六七种,每个都有复习材料。复习材料你不买不行,同学都买了,做作业你没法做啊!”
表3-1 低保家庭经济资源稀缺现状
注:比例百分数经过四舍五入。
贫困家庭儿童的父母感到学习经费严重稀缺,与此同时,不能给孩子报辅导班、请家教等也带来了无助和愧疚。
“现在小学和初中都流行给孩子请家教之类的,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家里面经济不允许,挺为难的。”
“现在我家的收入每个月一共690多块。有时候孩子春游啊,上课外辅导班啊,家里条件不允许,这个时候我心里比较别扭,我就得咬咬牙费点劲,从吃的也好,别的也好,节省两天。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种条件下,不如别人的孩子,心里比较难受。”
另外,生活经费稀缺被提及的次数也较多,占19%,这也是摆在低保家庭面前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贫困家庭的经济水平在国民最低生活水平之下,几乎不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口人的生存。即便是他们申请了低保,有每个月几百块钱的经济来源,但也远远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
“不瞒你说,我这条裤子是捡我妹妹穿的,你们穿的旅游鞋好几百,我这双鞋29元。都不瞎说,29元。(孩子也比,我说呀,你这条件和人家不一样……)我带她上地安门,地安门那商场好像要拆,我带她去了,我说乖乖你看看,我们美廉美超市卖的这七十多块钱,跟这个是一样的,我说妈带你上这儿来看看有拆迁甩卖,20块钱我都给你买。”
值得一提的是,娱乐经费的稀缺也被频繁地提到,占17%,比例高于居住空间差和医疗经费稀缺的次数比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不能带孩子出去玩,因为门票贵。还有不能为孩子买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能为孩子办生日聚会等。可见,此处的娱乐经费是指针对孩子的。
“学习紧,而且出去哪都花钱,要是去惯了,他就该老想去了,你说去个动物园什么的,也都特贵。”
“天文馆的门票要15块钱,有两次我给孩子买好票,他自己进去,我在(外面)等着,我不看了。”
总的来看,低保家庭的经济条件是低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低保家庭的经济来源稀缺,不得不申请低保来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呢?
由表3-2可以看出,导致低保家庭经济来源稀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生病、受伤、残疾等致使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丧失劳动力,占37%。在我们的采访中,有盲人、有驼背、有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还有因为以前工作受伤致残的人员。大部分低保家庭都有一个丧失劳动力的成员,不仅需要消耗这个家庭稀少的物资,有些还不断需要治疗。这给低保家庭加上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我一点都看不见,连光感都没有,就是这个屋里开灯关灯我都不知道。全盲。而且我现在离婚了还带着孩子,真的挺困难的。我们社保所的同志跟我说,没有我适合的工作,即使有,钱也非常非常少,就三四百块钱,那你说够干嘛用。”
表3-2 低保家庭经济来源稀缺的原因
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家长找的工作大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很辛苦,报酬低,而且还是临时的。这一点微薄的收入,对整个家庭却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夏天我找了一个站马路维持交通的工作,头一天我去了,站了半小时就回来了。受不了,半小时就晕了。站马路工资是600多元吧,站七八个小时每天。没换班儿的,就好像是一星期一倒,一星期休息一天。”
另外有18%的家庭主要靠低保生活,父母都没有工作。有的以前做过某些小生意,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进行下去。另外有14%的低保家庭遭遇了变故,有的家庭离婚或者是丧父/母,由父母一方带着孩子。更有甚者,离婚之后,父母一方出走,本应由两个人共同承担的责任全压在一个人身上,这种变故对于原本贫困的家庭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某区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向研究者介绍一户低保家庭时说:
“这家人爸爸不在了,妈妈比较困难,她一个人又没有工作,带着孩子,特别困难,经济条件有限,妈妈还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
中国人才就业的现状,使年轻人、大学生找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于那些不甘心现状、想努力改变现有经济条件的低保家庭来说,由于学历低、能力不够,或者以前犯过错误,蹲过监狱等,找工作更加困难,更不用说找份满意的足以维持生活的工作。有10%的低保家庭在访谈中提到了这点。
“咱这初中毕业找份工作多难呀,而且咱又没技术,连开车都不会。有的地方去应聘还要先交钱,我们害怕被人骗也不敢去。现在下岗的人太多,没有办法。”
(二)家庭冲突
在采访中,大部分父母否认家庭冲突或者说冲突很少。但在进一步与孩子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家庭冲突在低保家庭中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那低保家庭中的家庭冲突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表3-3中除去了因为家庭中的琐事和闹着玩等造成的冲突,因为这不是本研究关心的问题。由数据中可以看出,低保家庭中的冲突主要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占47%。低保家庭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帮他们摆脱贫困的生活现状,因此他们关注于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学习条件,尽量满足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家长寄予这么高的期望,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由此引发的冲突也更多。
“主要就是因为学习呀,她妈一管她,她顶嘴,就给她几巴掌呗。”
表3-3 低保家庭中的家庭冲突情况
在上表中还可以看到,父母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容忽视的,占40%。低保家庭中有些父亲没有工作,天天游手好闲,并且有不好的习惯,如酗酒、吃喝玩乐和养宠物等,他们不能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来支持这个家,往往招来妻子的责难,引发家庭冲突。另外,夫妻双方性格不和,在教养孩子方面、管理家庭方面意见不一致,并且不能很好地沟通,也是导致家庭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我爸爸。爸爸上外头玩去了,不回家,这时候我妈会很着急地去找爸爸,找回来就开始吵。”
由于住房紧张,有些低保家庭三代同堂,难免会有一些冲突。由于老人年纪大了,脾气不好,观念陈旧,一些不好的习惯很难改正等,造成一些冲突的产生,占11%。
“单身女人自己带孩子一般都很苦,何况我还看不见,而且老人有时候也特别不理解,跟我产生很多矛盾,甚至当着女儿的面就跟我吵。老人讲话也不讲究方式方法,批评孩子张口就说:‘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啊?’有时候我听着都接受不了。”
由表3-4可以看出,家庭冲突时孩子会做出积极或者消极的行为反应,但是情绪上的反应都是消极的。有57%的孩子会主动承担起抚慰大人的责任,在大人的冲突中担当一个调节的作用,或者是转移父母的注意,通过自己好好表现来让父母开心,从而缓和冲突。
“生气的时候我会安慰他们两个,单独和妈妈聊聊,再和爸爸聊聊。他们俩就好多了呗。消消气吧,给他俩一人倒杯茶。”
“一般就是跟妈妈说啊,说要想想爸爸的身体情况啊,爸爸也挺不容易的,一天到晚盯摊什么的。跟爸爸也这么说妈妈呀,说妈妈挺辛苦的啊,操劳家务什么的,这么说就好了。”
表3-4 孩子在冲突时的表现
25%的孩子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对待父母的冲突,比如会觉得父母吵架和自己无关,因此不管,或者躲开。孩子与父母冲突时,孩子会哭诉,与家长产生抵触。冲突的时候,18%的孩子体验到消极的情绪,难过、烦躁和害怕等。
“比如说我爸和我妈吵架,我就出去玩,不管他们的事。他们吵架有时候也连累到我,我一管,他们就说,大人的事你别管什么的。”
“我和我爱人嚷嚷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就比较害怕。怕我们俩打架,她就说,‘爸!你干吗呢,不许和我妈嚷嚷。’我说,‘你甭管,我们闹着玩呢。’我们家孩子就说,‘你们俩闹着玩,我看着就烦。’”
(三)低保制度带来的影响
贫困家庭在申请低保的时候,居委会或者社保办公室都会有一个公示的程序,就是将申请低保的家庭情况公开,包括家中财产的数目,具体有何物资,月收入多少,每一笔花销的去向,是否养宠物等,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公开了这个家庭的隐私。公示的目的是希望周围的居民给予监督,了解情况的人如果发现公示的某个家庭的情况不属实或不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即该家庭有多余的财产、在申请中弄虚作假等情况,都可以举报,从而取消这个家庭的低保。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公示的程序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利于把国家的资金用在真正需要它的人身上。那么,低保家庭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公示程序的呢?
由表3-5可以看出,孩子对于公示这个程序的反应不大,或者因为公示的时候年龄小,不知道这个事情。而大人则对公示的看法分歧较大。30%的家长认为公示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而且认为公示这种揭露家庭隐私的做法伤害了他们,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
“孩子没什么表现。可不嘛,要面子,后来我想起来了,当时申请低保的时候家庭条件还写在那个黑板上了,所以过来过去都看着,心里也是挺别扭的,让人家一看,我们家那么穷呀,我心里肯定别扭,我说这够寒碜的,这叫什么事呀。”
表3-5 低保家庭对公示的看法
有22%的大人觉得公示没有影响,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既然要享受低保,就必须接受公示,因此很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因此觉得无所谓。还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父母比较安于现状,对生活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只有9%的大人觉得这种做法是合适的。
国家低保政策中有一点,低保家庭的孩子上学可以减免学费。减免学费需要到学校开具证明。家庭申请低保的时候孩子都还比较小,而且公示与孩子的生活关系并不是很紧密,然而减免学费一事却和孩子关系相当密切。孩子如果在学校减免了学费,是不是会因为觉得自己比较特殊而感到自卑?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如果同学知道他(她)是因为低保才减免学费的,同学们会怎样看待呢?由表3-6可以看出,32%的家长认为到学校开办减免学费的证明会对孩子有消极的影响,因此会继续交学费。
表3-6 到学校开“减免学费”的证明对孩子的影响
“那就交去吧,别免了。要多少给多少吧,别伤孩子呀。”
“没申报过。有是应该有,但是我不想那样。我们觉得也不多,就80元,我们就觉得我们大人省着点,学校也不容易,80块钱呢。学费是80元,书本费是200多元,加起来一共是300多元。反正我觉得自己能省点,就别扔给老师,也麻烦。不想让孩子在学校里有什么特殊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减免学费确实是有一定影响的,只有8%的孩子没有什么反应,这也可能是父母没有观察到孩子的表现。12%的孩子感觉到丢人,不好意思。
“孩子心里面就感到丢人呗,寒碜呗,怕同学笑话他呗,笑话你家吃低保的,怕人家看不起,可能是那样。”
12%的孩子觉得压力大,应该好好学习,16%的孩子能积极看待这件事情,至于积极的看待具体指什么,没有明确的描述。
“我跟他讲就得努力学习。反正不管怎么样吧,有压力,自个儿孩子有没有压力我也能看出来。他也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他不高兴或者烦躁的时候也有,我老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