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1 / 1)

7.4.1 总体测算结果

表7-3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排名

根据2017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一级指标得分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广州,得分后五位的城市分别为西宁、石家庄、长春、南宁、拉萨。改革是民生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激活民生发展活力、触发民生发展动能、做大民生发展蛋糕、提升人们民生发展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不竭力量源泉。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民生价值为目的追寻,以人民利益至上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中国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必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而“民生基础、收入消费、居住出行、文化教育、安全健康”五大指标是改革成效的最直接的反映,涵盖并系统反映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民生领域的发展成就。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广州大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上狠下功夫,并将改革发展的成果直接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显示出较其他城市明显的优势。

7.4.2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五大民生指标排名及分析

1.民生基础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民生基础”主要考察各地区发展民生事业的经济基础,下设五个三级指标,即城市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额。

表7-4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基础排名

续表

民生基础排在前五位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是上海、深圳、北京、天津、广州,排在后五位的是石家庄、海口、南宁、南昌、拉萨。改善民生与巩固、发展经济基础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前提,是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必须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现实的国家、地方财力之上;另一方面,民生又是经济发展的“指南针”和重要衡量标尺。上海、深圳、北京、天津、广州以较强的民生经济基础,为民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收入消费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收入消费”重点考察各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消费、保障水平,下设五个三级指标,即城镇登记失业率、CPI增长水平、城乡收入比、恩格尔系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表7-5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收入消费排名

续表

收入消费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是杭州、深圳、北京、宁波、南京,排名后五位的是银川、哈尔滨、南昌、拉萨、南宁。持续不断发展、改善民生,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因此,民生发展与收入消费水平息息相关。而收入消费水平也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收入消费指数排名普遍高于东北部、中西部地区城市。

3.居住出行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居住出行”重点考察了各地区的房地产开**况、交通设施、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下设五个三级指标,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人均绿地面积、旅游总收入、每万人拥有民用汽车数、每万人享有公路里程。

表7-6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居住出行排名

续表

居住出行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是北京、重庆、杭州、上海、武汉,排名后五位的城市为福州、哈尔滨、南宁、拉萨、西宁。居住出行指标更为系统地考量城市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房价、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凸显,而环境污染更是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安全的紧迫问题。只有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妥善、切实解决好住房、交通等民生问题,才是真正的改善民生和推进民生发展水平。从测算结果来看,北京、重庆、杭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更加显著,也必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合理发展的范例和借鉴。

4.文化教育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文化教育”重点考察各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人均占有公共教育资源等因素,下设五个三级指标,即专利申请总量、义务教育巩固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每万人在校高中生数、每十万人拥有图书馆和博物馆数。

表7-7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文化教育排名

续表

文化教育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是太原、深圳、兰州、杭州、西安,排名后五位的是西宁、青岛、南宁、长春、拉萨。只有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保障。由于文化教育指标并非只反映总量,而是更多地从人均角度考量,因此一些城市虽然在文化教育方面整体实力雄厚,但存在人均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5.安全健康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安全健康”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下设五个三级指标,即每十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安全事故发生数、污水处理率。

表7-8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安全健康排名

续表

安全健康指标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是深圳、厦门、南宁、海口、拉萨,排名后五位的是西安、合肥、北京、石家庄、长春。该指标集中考量和反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治理等涉及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方面的民生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个别大城市、特大城市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庞大的流动人口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格外突出,并且在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尚未形成健全体系,因此排名靠后。

6.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排名前五位关键因素分析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采用的基本数据是2017年的统计数据,因此,2018民生发展指数反映的是2017年的水平。

2018民生发展指数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排名前五位的是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广州,而2017年(2016年数据)排名前五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尽管前五位的城市相同,但排序次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测度表明,这五个城市代表了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它们充分利用并发挥了有利于民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优势,在民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处于并保持领先地位。

根据2018年统计和指标测算结果,这五个城市的排名位次变化较大,深圳赶超北京,夺取了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之冠。北京、上海、广州的排名总体变化不大,仍在原有民生发展成就基础上继续围绕民生之需、民生之盼,稳步推进民生领域建设,努力使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领先于全国,率先进入中等发达水平阶段,为民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18年五个二级指标测算来看,深圳在各个指标的排名上均处于领先位次,其中安全健康领域排名第一,民生基础、收入消费、文化教育领域均排名第二,可见深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各领域民生均衡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因此在民生发展指数总体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深圳市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均突破1000万大关,总参保人次突破5000万大关,全国领先;在医疗卫生方面,补齐医疗短板,持续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的基础建设,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在文化教育领域,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全市统一的开办费、生均拨款、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在居住出行方面,实现了百姓住有所居,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0.2万套、竣工(含基本建成)4.1万套、供应4.6万套;此外,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实现治水提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具体河长。

2018年杭州的民生建设事业也快速发展,并超过上海和广州,与深圳、北京共同成为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排名前三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经历了发展最快的五年。硬件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软件上,屡开全国风气之先河,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实惠和便利。杭州作为全国第十个“万亿元GDP”城市,五年年均增长9.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10.3%,2017年分别达到56276元、30397元,在民生发展的收入消费指标测算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同时,杭州连续十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与杭州以人为本的民生发展理念和宗旨是分不开的。除收入消费指标外,2017年杭州在居住出行、文化教育、民生基础、安全健康四个二级指标测算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七和第十二位。可见,收入消费、居住出行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出色成绩是带动杭州民生发展并位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在居住出行方面,杭州围绕“让居者有其居,居者优其居”的目标,在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的同时,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有效保障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截至2017年年底,杭州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60.99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6.36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1.36万套、拆迁安置房43.27万套,住房保障对象也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同时打破“户籍限制”,将新就业大学生、创业人员以及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扩大惠及人群。在文化教育和医疗健康方面,问题逐步破解,并取得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县(市)达到9个,幼儿教育普惠发展,高中教育普及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发展。健康杭州建设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改革、医养护签约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