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多项有关民生问题的改革和要求,回应了诸多民生关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数控机床、大飞机、核电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引领支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里程超过2.5万千米,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科技创新改进民生福祉成效显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3.5%上升到2016年的56.7%。不仅如此,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新局面。技术转移转化中介机构加快发展,各类技术交易市场超过1000家。众创空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9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纵深推进,科技管理格局实现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历史性转变。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企业已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的占比均超过70%。

科技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现实语境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是在科技助推国家发展、强大与保障民生福祉之间做出合理的调节。医疗条件更好,蓝天更多,食品标准更高……这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需要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去争取和实现。在“倾斜”的指引下,我国FAST天眼的吊装、5G技术、磁悬浮列车、移动支付等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善民生的速度、效率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衣食住用行加快迈上新台阶,美好生活触手可及,公众科技获得感不断增强。

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服务型政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服务的模式与手段出现了创新和转型。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嵌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在线购票、转账缴费,还是查询热门商品信息、网上购物,抑或是在线预约诊疗,移动互联网日益真切地走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人们工作、生活、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从早期的窗口排队办事,到台式电脑时代的网上在线办事,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推送移动办事,政府逐步将公共服务从桌面端转到移动终端、从线下移到线上、从被动访问转为主动推送,从公众需求出发,提高服务的实用性和全流程无缝隙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从而从“本人以为”迈向“以人为本”。

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人,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超过6亿人,60%的国民实际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中。在微应用时代的政府治理模式下,政务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成为政府发布信息、塑造形象、了解民意的新平台,也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交流互动、享受服务的新渠道。政务微博微信的三个阶段是宣传、问政、施政行政。宣传发布是基础功能,以响应民意,主动回应民生问题;最高阶段是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等实施治理,厘清市场与政府能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关系。浏览政务微博后,公众对于政府的服务途径、与其他部门的协同能力的评价有所提升;对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信息公开及时性的评价也有一定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廉洁自律程度的评价。由此,保质保量、高效快捷的城市政府服务得以实现,市民生活日益舒适、满意,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完善,这些都得益于社区移动互联网,以及社区移动互联网背后的网格化、网络信息系统、组织变革和流程重构,成就了城市政府服务的高质量和迅速回应。

基于公众需求,实现移动信息服务与互动交流,我国多地进行了科技改善民生的项目。广东省“平安肇庆”公安微信从内容上适应民众的实际需求,在后台打造“问政树”,运用自定义回复功能解决准确性和时效性瓶颈,已有超过3000个问题实现自动回复,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武汉交警”微信号不仅限于信息发布,还开发了实用的服务功能。其微信号可提供违法信息推送,驾驶员还可通过输入车牌尾号或点击菜单查询详细的限行信息,实现人性化服务。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在为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服务时,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通过公众座谈、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公众与空气质量相关需求并设计了“上海空气质量”App,向公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

专栏4-5 “一带一路”实现大数据

2016年2月26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承办,亿赞普集团、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暨系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来自海南、福建、新疆、贵阳等地,以及有关合作单位、媒体代表约90人出席会议。国家信息中心是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决策服务的重要支撑机构,自“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汇聚优势,按照“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工作,对“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若干专题报告,体现了国家信息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意识。

“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上线是国家信息中心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加快发展大数据开发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是采取市场化手段开展“一带一路”信息化传播和服务的有益探索。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介绍了国家信息中心支撑“一带一路”办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表示力争将“一带一路”综合数据库打造成为涵盖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数据库,为国家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撑,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海南、福建、贵阳、克拉玛依等省市政府领导分别在会上致辞,亿赞普集团领导介绍了“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在海外的发展及布局。

网站开通仪式之后,国家信息中心分别与新疆、福建、海南、贵阳等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亿赞普集团、一带一路(克拉玛依)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签署了11项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将联合相关地方和有关机构进行分中心建设以及资源、数据、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建立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一带一路”决策及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大数据服务。同时,围绕市场需求特别是企业需求,采取市场化合作机制,加快研发并且制作标准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各类大数据分析产品和精准服务。

“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www.bigdataobor.com)是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联合社会优质品牌机构(企业)共同建设、面向政府和社会的“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相关“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的对外信息传播、服务、合作的窗口,包含信息、服务、合作三大核心板块。作为综合服务门户配套、采取市场化机制建设的“一带一路”综合数据库一期工程也于同日建成并发布。

资料来源:《“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上线暨系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载《电子政务》,2016(4)。

人工智能推动民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动能。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着力点,发展人工智能对于推动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继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人工智能”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人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人工记载的民调舆情传播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效运用数据挖掘的核心软件技术——流数据,可以实现智库型舆情传播。另外,在日常生活方面,如电影、动画片、音乐制作等,都会有“人工智能”参与。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之后提出“人工智能”,核心是最终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服务与互联网相连接,互联网和国民经济需要联动起来。

人工智能将给政务工作提出哪些影响?人工智能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政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未来政务工作将从传统服务型向智库型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就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完美地抓取民意,提交民生调查的答卷,大数据在社情民意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技术逐渐在各专业、各地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多层次的应用。随着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社情民意调查由服务型向智库型发展;服务的质量和频次也紧跟技术的应用脚步。人工智能技术将使社情民意调查更加高效便捷,不仅能够充分抓取民众最为关心关注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社会问题、领导班子等问题,也能出具统计体系最为关注的正负面统计、趋势分析实时报告;同时对意见领袖分析、对重点事件、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及跟踪也设定了合理预警规则,做了重点预警报告,深入探讨民生需求,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为更好惠及民生、服务民众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

人工智能自1956年诞生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于近几年再次进入爆发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撰写的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表明,人工智能产业在巩固理论成果、大力发展产业、专注开拓未知、扩散智能影响的基础上,有着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趋势与变化就是人工智能不再是闭起门来的研究,而是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观念与生活方式。自2017年起,政府将更关注人工智能与民生的关系,涵盖智能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健康、机器博弈四大人工智能落地实践中的话题。智能交通提升社会运作效率、智慧医疗惠及千家万户,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未来社会生活将会有全新的变革。诸多人工智能服务都为政务民生的创新提供了更快捷高效的方式,利用技术的力量促进政务民生转型升级,提升各界工作、服务机能,为民众带来更便捷的服务,让民众享受到智慧生活所带来的便捷。

专栏4-6 人工智能将成改善民生新途径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发展高效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整体统筹,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资料来源:《人工智能将成改善民生新途径》,载《惠州日报》,2017-07-21。

4.4.2 技术进步改善民生实践

民生问题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从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现阶段提出重点民生科技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对民生的提升和改善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为未来民生向高品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发展提供了支撑和铺垫。因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科技创新特别是民生科技创新,不仅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解决或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

首先,科学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效率的提高,带来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能够使人们购买更加安全、可靠的商品,能够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能使人们享受到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险金;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耗比例,为消费者在同一价格下增加更多的选择性。不仅如此,技术进步在满足广大民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例如,推广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在边远地区和海岛应用独立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建筑物表面集成太阳能电池;推广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加快各地货物流通;利用通信技术解决环境监测及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其次,科学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生活,使广大民众从饮食、居住、出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到对健康养生、娱乐休闲、优美环境等高品质的生活追求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不用再日行千里,在家就能购物、观天下,吃遍天下美食等都不再是梦想,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等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能得到较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在科技的作用下更加舒适、便利。例如,在“住”的方面,利用消音材料生产降噪节能建筑产品,让百姓在喧闹繁华的都市生活中体验宁静;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使民居更加保温节能;使用ATO纳米粉体涂膜玻璃在门窗上安装,让百姓省电省钱。在“用”的方面,研发和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电产品,让百姓享用安全、经济、清洁无污染的热水器;推广民用数码电子产品、网络通信设备、汽车电子技术,极大改善了民众生活;研发各种安防监控报警系统、智能指纹锁、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等,维护民众安全。在教育医疗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及医疗诊断;开展卫生保健研究,制定个性化食谱指南,应用重大慢性疾病与传染病防治技术。

最后,科学技术进步也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撑,建立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解决城市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培植具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树种来净化空气,以及应用航天技术监测地质水文灾害、预报气象等,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寻找可再生资源,发展新能源,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世界共同应对的话题,通过发展能源科技和环境科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事实证明,正是依靠科技进步的支撑,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国内经济和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得到了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世界各国的民生建设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不仅要让科技进步促进当前民生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加人民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进步引领民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专栏4-7 惠民生也要靠科技进步

科技以人为本。放眼全球,可以发现各国积累了很多科技惠民生的经验:护理机器人大大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清洁取暖基本解决了冬季采暖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电子标签技术则让民众在食品安全上更放心地选择……

新产品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是民生工程之一。老龄化较严重而机器人技术又较发达的日本已将目光投向了护理机器人。日本许多大企业积极参与研发护理机器人,比如松下公司推出了一款独特的机器人床,它由可拼接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的床,一部分是轮椅形状的机器人,可以帮助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移动,已在多家养老院得到应用。护理机器人多种多样,如东京理科大学教授小林宏领导的“小林工作室”开发的护理机器人有可穿戴助力机器人、人工步行辅助装置和人工排泄辅助装置等。养老院用上这些新型机器人产品后,可以改善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服务质量。普通民众也可用一些新型机器人来提升生活品质。比如现在许多家庭已用上了扫地机器人,它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面清扫、吸尘、擦地等工作,被称作“懒人福利”。目前有的扫地机器人价格已经低到了千元以下,可进入寻常百姓家。

新技术提供了绿色民生。在民生工程中,除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外,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这两方面,新技术也有用武之地。“垃圾围城”是很多城市居民的生活之痛,而一些新技术可以让垃圾回收利用变得有利可图。

新信息指引生活选择。民生工程中还有房地产和食品安全。信息对这两个产业至关重要,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可以帮人们做出更好的生活选择。比如在房地产领域,长期以来消费者需要到现场看房,且往往会在多个房源间来回奔波,费时费力。而近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许多房地产商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展示系统,消费者只要在一处门店戴上头盔,就能同时“看到”多处房源状况,从而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以帮助做出买房决策。在食品安全领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都可追溯。比如,美国农业部在牛羊养殖等行业中推广了无线射频电子标签,用它来监控牛羊的生长过程,避免有病牲畜流入食品市场。消费者在市场上只要一扫电子标签,就能知道眼前的牛羊肉来自哪里,放心地购买。自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用电子标签保障食品安全以来,中国也逐步推广电子标签体系。

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在各个方面惠及民生,只要应用得当,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资料来源:《综述:惠民生也要靠科技进步》,http://www.sohu.com/a/127335180_119038,2017-02-27。

参考文献

[1]单孝虹.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发展与实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3).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国家部委60年:历数机构改革中被撤销和新组建的部委[EB/OL].[2009-08-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5/9893075.html.

[10]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EB/OL].[2008-02-26].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923277.html.

[11]俞可平.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12]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

[13]关信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8(5).

[14]郑杭生,邵占鹏.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视野、举措与意涵——三中全会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4(2).

[15]李培林.社会治理与社会体制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

[16]关爽,郁建兴.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2).

[17]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

[18]王滢淇,翁鸣.协商治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与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6(1).

[19]2018福布斯中国慈善榜[EB/OL].[2018-11-01].http://3g.forbeschina.com/review/list/002450.shtml.

[20]付宗亮.精准扶贫中的社会组织参与[J].山西农业科学,2017(2).

[21]冯华.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民生改善[N].人民日报,2018-02-27.

[22]林琳.科技投入向民生倾斜是时代呼唤[N].科技日报,2018-03-10.

[23]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EB/OL].[2018-03-13].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2018qglhft/bzzs03.htm.

[24]温新民.社区移动互联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质量研究[J].电子政务,2016(4).

[25]宋建武,陈璐颖.学习十九大报告:全面建设和运用互联网[EB/OL].[2017-10-20].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020/c14677-29599620.html.

[26]人工智能机器人服务民生,政务工作更接地气[EB/OL].[2017-10-20].http://www.sohu.com/a/199137972_421558.

[27]腾讯云资深AI架构师:人工智能助力政务民生创新[EB/OL].[2018-04-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530701498072671&wfr=spider&for=pc.

[28]郭冬梅.科技进步促进农村民生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9]廖维.民生科技产业对民生改善影响的效益研究[D].福州大学,2014.

[30]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科技部部长举了这些例子[EB/OL].[2018-03-1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3/c_129828230.htm.

[31]鲁敏.我国民生科技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