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资本逻辑与自然时间(1 / 1)

资本论的哲学 仰海峰 461 字 1个月前

上面的讨论主要就劳动时间展开的。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区分了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26],正是在这个区分中,自然时间成为资本生产的内在时间,这是资本逻辑对时间的全面规划。

“劳动时间始终是生产时间,即资本束缚在生产领域的时间。但是反过来,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全部时间,并不因此也必然是劳动时间。”[27]两种时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由于受到产品本身的性质的制约,一些商品的生产时间超过了劳动时间,迫使劳动时间中断。在这个中断期间,劳动对象受到自然过程的支配,以自然时间中经历的变化来补充劳动时间对产品造成的变化,生产出最后的商品。

马克思举例说,葡萄酒的生产,在经过必要的劳动过程后,就需要发酵,使之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就是在自然时间中完成的。这就是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在农业生产中更为突出。在这些场合,预付资本的生产时间就由两部分构成:“第一个期间,资本处于劳动过程中;第二个期间,资本的存在形式——未完成的产品的形式——不是处于劳动过程中,而是受自然支配。”[28]这样的区分,当然也会影响资本投资的周转时间,更影响到产品的实现时间。在劳动时间与产品生产时间一致的情况下,劳动结束后,产品就可以进入流通过程,而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生产时间延长,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预付资本。这种预付资本的差异既体现在对流动资本的量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固定资本的量的变化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种变化会超出人的控制能力,受自然条件本身的制约,从而增加了无法掌控的风险。

对于资本家来说,当生产时间多于劳动时间时,如何控制造成这一差异的自然时间,就成为资本生产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要生产时间内的产品不是像谷物生长那样,依赖于永恒的自然时间而无法改变,他就会想办法人为缩短生产时间,从而控制自然时间,技术的发展有时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比如用化学漂白取代自然性的草场漂白、用烘干机取代自然晾干等,就是通过对自然的干预,而达到控制生产过程的自然时间的目的,使之合乎资本逻辑的内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将自然时间机械化、精确化,是控制自然时间的必要环节。海德格尔所说的时间的流俗化,在这个意义上更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