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弘扬德治是国家治理之魂
中国的国家治理,不但实行依法治国,而且要求以德治国。如果法治是骨骼筋络的话,德治就是灵魂精神。法治与德治,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只有法治、没有德治的国家治理,或者只有德治、没有法治的国家治理,都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以德治国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以德治国(简称“德治”),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此定义可知,以德治国的“德”,是思想道德领域的“德”,它是在党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形成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道德规范。
那么,在中国现阶段,作为德治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什么呢?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由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提出并进行了深刻阐述。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中国将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包括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生态美好等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具有再次处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能够把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传输给世界,并影响和改变世界,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同时还包括具有维护祖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人民幸福,是指人民各项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幼有所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人有出彩和圆梦的机会。
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素来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和磨难,也没有自弃沉沦,而是始终怀揣梦想,向往光明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
、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中国梦,最终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提出来的中国梦,极大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意志,推动着中华巨轮乘风破浪、奋力前行。我们已经取得辉煌成就,正在向着百年梦想一步步靠近。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在中国现阶段,作为德治的共同道德规范又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还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缺了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了精气神。这几年来,围绕着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是一直没有定论。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和浓缩凝练的24字,已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的回应和一致的认可。对此,习近平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新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就是从国家制度、社会集体、公民个人的
“三个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以德治国塑造了共同道德规范。
第一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它表明,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的共同价值追求目标在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把共同价值追求目标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的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第二个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奋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三个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提出,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集中起来,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概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自我修身的要求,整体文明的发展需要以个体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爱国是政治素养维度,敬业是职业道德维度,诚信是个人品德修养维度,友善是社会和谐的维度,这四个维度四位一体,共同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的新发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