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问责的六种情形
厘清问责情形是实施问责的基础。问责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提高问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从严治党严起来实起来,真正发挥问责的惩戒和警醒作用。《问责条例》紧扣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从六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失职失责需要问责的情形,划出了我们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同时也与行政问责事项区分开来,对引咎辞职、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等已有明确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不再重复规定,体现了坚持依规治党,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的原则,为我们党的问责工作提供了全面而明确的依据。
一、党的领导弱化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应当予以问责。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集中体现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地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问责条例》把“党的领导弱化”置于问责情形首要位置,传递出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强烈信号。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关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中央巡视省区市、中央部委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方式应对。有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更有甚者索性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变成标语和口号、不贯彻不落实,有的贯彻执行不力,有的在贯彻中走样。群众听到党中央为民务实的政策无不为之高兴,但由于有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尽责,致使党的好政策得不到落实,人民群众就没有获得感。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要防止和克服
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各级党委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切实防止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雷厉风行地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部署。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有责任。要以《问责条例》的颁布施行为契机,以强有力的问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责任,把党的战斗力焕发出来,确保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侵蚀的是党的执政基础,这些失职失责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问责。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责任落实,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发生了党的领导作用不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走样等问题,都要抓住典型严肃追责,倒逼责任落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权力与责任、义务与担当对应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相关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难辞其咎,必须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