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之变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斗争失败后,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和,反而加剧了。伴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社会内部初步成长起新的社会力量,这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时,由于无产阶级还很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即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大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只有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阶级。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在进行了各种不成功的反抗之后,只有起来革命一条路了。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后,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就响亮地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和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为目标的经济纲领。同盟会的誓词写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指明了近代中国急需解决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孙中山宣传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在人们面前树立起一种新的目标。从这时候起,中国人民开始自觉地为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斗争。孙中山察觉到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某些弊端,认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他受西方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企图使他提出的纲领带有某种社会主义的色彩,但不管他主观上怎么设想,按照他的“平均地权”主张实行起来,客观上仍只能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觉悟到改良无异于与虎谋皮,从而摒弃温文尔雅的改良之途,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纲领。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由于这一年是中国的辛亥年,所以由此引发的这场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建立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来由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辛亥革命的意义还在于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思想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虽然依旧黑暗,但中国人民很快又鼓起勇气,重新开始斗争,先进的人们带着憧憬,继续寻找革命道路,勇敢地向前迈进,不正说明了这场革命的重大作用吗?辛亥革命的成功,证明帝国主义列强毕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
从这些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它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
那时的中国人着实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沉醉和狂欢了一阵子,但是,现实让他们很快地失望了。“大清帝国”的黄龙旗飘落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升起了,但封建统治的基础却依然根深蒂固。夹缝中生长起来的资产阶级从娘胎里就带来了软弱性,他们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之后,竟然迷惘踌躇,止步不前。于是,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下,南京临时政府昙花一现,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转瞬间
落到了前清朝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手中。从此,北洋军阀代替了清朝王室,水深火热换成了火热水深。袁世凯上台之后,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府。在这种局面下,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家愈发贫弱,百姓更加陷入苦难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最后以“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的结局而告失败。严酷的现实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旧在煎熬中痛苦地挣扎。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辛亥革命为什么最后归于这样的结局呢?究其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软弱。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广大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这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能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党人热切地期望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但又十分害怕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小心翼翼地试图不正面触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同样,他们憎恶黑暗的封建专制制度,但又以为只要把民主共和国的政体建立起来,各种问题便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根本不想也不敢触动中国封建势力的庞大经济基础,更不可能发动农民在农村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大变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在这场革命中,必然不能提出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必然脱离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必然形不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农民斗争、资产阶级改良以至资产阶级革命,各种惊心动魄的斗争,都相继画上了痛苦的句号。一次次地反抗都失败了,无数志士仁人为此饮恨黄泉,许多活下来的人仰望苍天。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