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社 编著
实践出版社1948年增订版
总论: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1]
一、辩证法唯物论是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
为什么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因为:1.它是在经济上剥夺了一切的所有,所以能最无顾忌地进行革命斗争;2.它与大生产结合,大生产的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大生产的组织性,使无产阶级的力量能够不断增大起来,使它有力量能够完成革命;3.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要推翻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而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
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要求掌握辩证法唯物论?因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不是盲目的乱撞可以完成,而必须要以认识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哲学基础,就是以这一种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基础的。
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首先要在一个革命政党即布尔塞维克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完成,而这一个政党,就是要能够掌握马列主义,掌握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布尔塞维克的党。所以辩证法唯物论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
为什么辩证法唯物论能是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呢?因为辩证法唯物论的研究事物的方法是辩证法的,它对于事物的了解是唯物论的。
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就是革命的研究方法,因为它把一切事物看作发生、发展、没落的过程,因为它对任何事物都不从保守的观点去观察。
唯物论的理解,就是对事物的科学的理解,就是把一切我们所要求研究的规律看作客观物质的规律,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去研究这些客观规律,而不要任何主观杜撰的东西,这正是科学的态度。
辩证法唯物论是不是直接从无产阶级中间产生出来?不能,辩证法唯物论只能从思想家的科学研究中产生出来。为什么辩证法唯物论必须从科学研究中产生出来,因为辩证法唯物论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最高成果,它的建立,必须要吸收人类历史斗争的一切经验及综合人类科学发展的一切成果才能够做得到,这就不是那在剥削压迫之下而没有从事科学研究之条件的无产阶级的个人所能做到的。
那么辩证法唯物论的发生来源和无产阶级是不是没有关系了?不,从社会的基础来说,辩证法唯物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分不开的,辩证法唯物论的创始,首先就有马克思恩格斯能站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立场上进行斗争,因为只有站在这最革命的立场上斗争,才有可能掌握科学的、革命的辩证法唯物论世界观。不过,从思想本身的来源说,辩证法唯物论就不是直接与无产阶级相关联,而是继承了过去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果。
二、辩证法唯物论的思想来源
辩证法唯物论的思想来源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来源:经济学部分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法国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即辩证法唯物论,是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加以改造发展的结果。
什么是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是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这哲学的一般特点就是唯心论的理论和辩证法的方法结合,它反映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辩证法反映它的革命要求,唯心论反映它的在实践革命行动上的无力,反映它的保守性、妥协性。黑格尔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峰,他综合了当时人类历史及思想史发展的一切成果,有意识地有系统地阐明了辩证法的规律。然而,因为他的理论体系是唯心论的,所以这辩证法仍是不切实际的、神秘化了的东西。它成了黑格尔建立固定的体系的标杆或公式,而不是彻底实事求是地研究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哲学?马克思不是简单接受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上,依据自己时代科学发展的水平,从黑格尔的哲学汇总取出它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唯心论的外壳,在唯物论的立场上把这辩证法加以发展。使它成为彻底的、能掌握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的完备方法。马克思使辩证法和唯物论结合起来。这样,才救出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为只有唯物论的辩证法,才是活的彻底的辩证法。
马克思从德国古典哲学中仅仅继承和发展了辩证法吗?不,黑格尔以后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结果,最后产生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哲学,马克思在唯物论方面,也会从费尔巴哈那里受到影响。
费尔巴哈哲学的特点是怎样的?费尔巴哈的斗争目标是旧宗教,为了要反对宗教,费尔巴哈认为也要反对唯心论,因为唯心论与宗教是有密切关联的,因此他就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论,建立了唯物论的哲学,但他不但抛弃黑格尔的唯心论,就连辩证法也抛弃了。因此他的唯物论也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还带着许多宗教的伦理赘疣。
马克思怎样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马克思不是简单地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而只是摘取了费尔巴哈唯物论中的“基本的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论的宗教伦理的赘疣成分,在辩证法的方法上加以改造发展,使它成为科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理论,唯物论只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最完全的唯物论,才能够成为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理论。因为如果不是从发展变化的、辩证的方法上来研究事物,就不能够真正如实地理解客观事物的真面目。
三、辩证法唯物论的中国化
辩证法唯物论在中国是怎样发生的?辩证法唯物论在中国,也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在“五四”以后,这时中国已有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了。所以它决不是不适合于中国国情。相反地,它在中国出现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辩证法唯物论的思想本身,也是中国内部自己产生的吗?单就思想本身来说,辩证法唯物论在中国最初是外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先进战士从先进国家里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也就把辩证法唯物论也介绍进来。
辩证法唯物论与中国旧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吗?辩证法唯物论不是从中国的旧的思想中批判发展而来的?虽然在产生的时候没有直接联系,但中国旧的许多优秀思想中,包括着不少的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辩证法唯物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必然要继承和发展这些因素。
辩证法唯物论为什么不直接由中国本身产生?因为中国还是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不很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在文化上、科学上建立足够的业绩足以给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直接发展成一部分,世界革命的先进理论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战士所接受的思想。
辩证法唯物论既是外来的,是不是还要“中国化”?什么叫中国化?自然要中国化,但所谓中国化,不外是把辩证法唯物论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具体应用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使它能够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斗争的世界观,真正能正确把握辩证法唯物论的人,就自然能够使它中国化。所以“中国化”并不是要把辩证法唯物论加以改变,使它变成中国特有的另外的世界观。把辩证法唯物论正确应用到中国来,并不因此就改变了它的基本面目,相反地,倒是依据中国的革命实践而使辩证法唯物论更发展,更具体化。
辩证法唯物论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意义。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广大人民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正如无产阶级在这里是最先进的领导力量一样,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辩证法唯物论,也是中国革命的指导的世界观。
四、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以前(法国的唯物论,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费尔巴哈)论社会的学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改造各种社会史观点的历史意义及其实质。历史唯物论——是发扬辩证唯物的法则研究社会生活,应用这些法则研究社会的历史。由空想社会主义转变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的法则。应用历史唯物论到工人阶级政党的实际行动中去。
总体框架
辩证法唯物论研究提纲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是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二、哲学是有党派性的学问
三、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
第二章 什么是辩证法
一、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反的学说和方法
二、辩证法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事物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首先要从联系的观点来研究事物
三、辩证法的第二个基本特征:事物是在运动发展中存在,因此要从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上来研究事物
四、辩证法的第三个基本特征: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升涨运动
五、辩证法的第四个基本特征:是从对立统一的观点上来研究事物的变化发展
第三章 什么是唯物论
一、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反的理论观点
二、唯物论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承认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三、唯物论的第二个基本特征: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四、唯物论的第三个基本特征:物质的发展过程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研究提纲
第一章 马列主义哲学的形成
一、辩证唯物论——马克思列宁党的世界观
二、唯物论与唯心论
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观点的形成
五、论恩格斯的作品《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派哲学的终结》
六、十九世纪俄国唯物派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诸法则与诸范畴
一、在自然界与社会中一切现象的一般的联系及相互依赖性
二、论运动、变动与发展的学说
三、发展即是量的变化到根本的变化质的变化的过程
四、发展即是矛盾对立的斗争
五、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六、论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二、物质是第一性的,认识是第二性的
三、世界的可知性及其规律性
四、论真理
五、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
六、关于列宁的著作《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
七、马列主义论科学的预测
八、辩证唯物论与马克思列宁党的战略与策略
第四章 历史唯物论(上)
一、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的学说
二、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
三、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的特性
四、阶级与阶级斗争
五、关于恩格斯的作品《家族、私有财产与国家的起源》
六、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七、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五章 历史唯物论(下)
一、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社会意识的形态
三、论共产主义的道德
四、马列主义宗教及其克服
五、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第六章 列宁、斯大林对马恩学说的发展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二、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更进一步的发展
[1] 本章内容选自《新哲学研究纲要》第一章第一节和第四章第一节。文中标题由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