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当代凸显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发展、每一次深刻变革往往都会引起对原有理论的重新认识和审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之所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从根本上说就是由当代社会发展实践引起的。站在时代发展新的起点上来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应当看到,伴随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已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随着发展问题的深入讨论、学术交流的扩大和新的研究方法的采借,发展理论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获得了较大进展。如关于发展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拓宽,研究的领域大大扩展,研究的程度逐渐深化,新的发展观念和理论正在形成。这些成果的取得,说明发展理论研究已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发展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研究视域的调整,正走出传统的研究范式,获得新的活力。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发展研究在我国起步的时间并不长,研究的问题比较特殊、复杂,因而从整体来看,研究还较薄弱。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发展的理论准备并不足,而且研究起步较晚,因而在研究上较多流行的是西方发展理论的话语,自己的研究特色并不明显。应当说,西方发展理论的引介和传播虽然对于启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理论本身与这些国家的发展实际存有不同程度的错位,所以很难用来指导具体实践。这就客观上提出了一种要求,即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自己的发展理论。而要建立这样的发展理论,又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源于如下基本事实:
其一,西方发展理论不可能真正站在非西方立场上来研究问题。西方发展理论由其基本立场、观点所决定,不可能真正担负起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合理制定理论、战略、目标与道路的任务。诚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西方发展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当局为着避免第三世界广大地区“陷入共产主义”,从而失去投资机会、失去市场与原料来源地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产生和兴旺起来的,因此发展经济学的家谱,读起来就是“出自政治权术的殖民经济学”。当然,西方发展理论研究也不是铁板一块,其间也有比较公正客观而且对发展中国家赋予同情心理的学者。但是,就其整体、主流而言,这种发展论是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显然,发展中国家要寻求发展,不能指望从西方发展理论中寻找出路,而且也没有理由向其提出这样的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发展理论,这样的理论无疑不能离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其二,西方发展理论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发展中国家真正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西方发展理论一般是按照西方的眼光来观照非西方世界的发展,因而它所关注的问题往往带有明显的西方化色彩,其问题本身也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如西方发展理论一般认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道路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目前所处的状态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以前的某一阶段,并由此推论说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均是一样的,只不过区别在于出现的迟早而已。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西方发达国家从未受过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而且,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在开始现代化的时候,绝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开始之初那样随心所欲地侵占别国市场、掠夺别国资源。因此,所谓面临同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既然西方发展理论所指出的问题并不完全是发展中国家真正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此所开出的“药方”也就很难适用。
其三,西方发展理论不足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具有经验科学性的发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要解释的经验。而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的发展理论是难以说清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的。应当看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历史给予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较短的时期,不仅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几百年所走过的路程,而且要迎头赶上今天现代化的潮流。这种急速完成的方式,极易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集中和放大,因而包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性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其发展不能仅仅停留于经验层面的认识上,而必须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这就需要理论上能够提供正确的观念引导。然而,远离发展中国家实际的西方发展理论是难以担当这一重任的。它可能有一个清晰明了、自圆其说的解释框架,但不足以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复杂矛盾;它可能对某些方面的说明有所启示,但它不能用来作为这些国家发展的指南。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有发言权,自己的问题也只有靠自己来解决。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凸显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价值。要切实推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并用以指导实践,首先,要深入挖掘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创作,主要集中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其理论分析蕴藏着丰富的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不仅直接体现在唯物史观的具体阐发中,同时也反映在对有关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及有关国家、民族实际发展进程的考察和说明中;不仅体现在对社会历史的哲学分析中,而且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经济学探讨中;不仅体现在对社会发展的一般阐释中,而且体现在对社会发展的个案分析中。这些思想资源有的是作为简洁明了的观点直接呈现出来的,有的则是作为内含的思想潜藏于各种分析之中。因此,要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必须注意对潜藏的思想资源予以深入开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深入的、全面的理解。尽管有些资源不一定能够直接用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但其分析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对于现在的社会发展研究仍是重要的。可以说,加强对这些思想资源的深入开掘,是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次,要注意吸收国外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外发展理论并不等于西方发展理论,它除了包括西方发展理论之外,同时也包括各种非西方发展理论。非西方发展理论固然更符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更有利于指导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但西方发展理论也并非毫无价值可言、尽在排斥之列。西方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我们是无法苟同的,但其所提出的某些问题、所阐发的某些观点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西方学者对发展问题的研究毕竟比我们早几十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较为领先,尤其是在总结和概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分析。因而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需要认真借鉴、吸收。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学者在自己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是非西方学者所无法替代的;由此所产生的某些独到见解,也是非西方学者不能简单轻视的。我们固然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展理论,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排斥它的有益成果或合理因素。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充分吸收西方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不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