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性原则(1 / 1)

把各种分散、零碎的社会现象看作社会总体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种社会要素的有序联系中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组织结构,在要素、结构与环境的功能联系中把握社会有机整体,这就是社会认识中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原则。

id="heading_id_12"1.社会有机体的系统性

社会本身从来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内在要素以一定方式有序结合而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个处于非平衡态从而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开放系统。现代系统方法既关注细节,探幽入微,又注重整体、宏观把握。它将二者实际地结合起来:在清晰的宏观背景下和复杂的关系网之中去探幽入微,掌握细节,又在全面掌握细节的基础上去掌握总体,勾勒全局,从而对局部、要素与全局、系统方面都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id="heading_id_13"2.关于社会机体的要素研究及其方法

以系统方法研究社会要素,就是以社会总体为背景和基本参照系去分析并考察社会有机体的各种内在组成部分,把握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作为有机整体有着不同于一般生物有机体的特殊复杂性和聚合性。在社会有机体中,一切都是通过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安排和实现的,都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动的”。正是由于这种“自觉性”,社会有机体又具有某些“超有机组织领域”的特征。在不同形式、性质和功能的社会有机体中,社会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而社会有机体之间的差别,又是与社会要素的差别分不开的。因此,要自觉有效地实现对于社会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就必须真实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社会机体赖以构成的各种要素。

研究社会要素,首先必须确定社会系统的层次与范围,划定社会系统的边界。任何社会系统都一身兼有三任:对于它们由以构成的要素和组成部分而言,它们是总体、整体,是总系统;对于比他们更大的系统而言,他们是构成要素、组成部分,是子系统;在与其下的子系统和其上的更大系统的关系中,它们集“总系统”和“子系统”的特征于一身,是相对独立的系统。要把握特定的社会系统,就必须把它们纳入到与更大的总系统和更小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中加以考察。一方面,借助于更加宏观的社会总体和社会系统为背景和参照系,确定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分解其内在组成部分、构成要素,在对其内部的子系统的把握中掌握系统本身。这后一方面的任务,正是社会认识中的要素研究所承担的。

观念地分解和离析特定的社会系统,把总体划为部分,把过程分为阶段,把系统分为构件,这是要素研究的重要一步。从要素分析方面来研究社会系统,实质上在于把认识者的眼界由总体引向局部,由特定层次下移到更低层次,由外部深入到内部,在对系统由以构成的要素、构件和子系统特性及相互关系的观念把握中反观系统总体。因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层次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化。对于社会系统的要素分析,只能是一种观念的分解,是在思想中对于系统整体的一种分割、分析和研究。

在与总体的内在联系和关系中,对分解出来的各种社会要素本身进行全面的具体的研究,这是要素研究的主要任务。对社会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意味着把作为大系统要素的子系统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而对其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分析研究,使得认识向着社会要素的深层结构不断地发掘。一般说来,对一个特定系统的内在结构的观念掌握,至少要达到其下的第二、第三个层次,即追究到其构成要素的要素构成,或发展动力的动因层次,才能比较深刻地得到实现。研究社会要素不仅仅是个分解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和整合的过程。对观念地分解和离析出来的各种社会要素、成分,只有借助于总体背景和关系体系而整合到原来的整体结构中,才能对其的存在状态、特殊性质和独特功能作出全面的和合乎实际的说明。正是这种借助于总体背景对于各种要素的具体分析和全面理解,使得要素研究方法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的还原主义方法。

id="heading_id_14"3.关于社会机体的结构研究及其方法

以系统方法研究社会结构,就是在具体分析和掌握社会系统各种内在构成要素和子系统的基础上,侧重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方面来把握社会系统的特殊构型。

社会认识中的结构研究,主要是对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认识,是从相互关系和联系中对于各种社会要素的一种整合。结构研究力求借助于包含着分析但以综合为主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关系中把部分并入整体、片断归于过程、要素并为系统,实现对于社会现象的总体性把握。在人们的实际研究过程中,要素研究与结构研究之间实际地交错和渗透在一起,从而克服各自可能的片面性,产生出一种“互补”的作用。要素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和细节,但却容易使人忽视整体。但如果没有要素研究,则人们只能把握一个混沌的整体。只有在对社会要素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着力于结构研究,才有可能在细节上和总体上都获得对于系统的清晰和全面的认识。社会是多种要素有序结合的复杂整体,整体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也具有近乎无限的多样性,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立体网络系统。因此,对于社会的结构研究也必须多视角、多渠道、多测度地全方位进行。在最基本的方面,社会系统包含着三个最主要的要素:作为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人、进入人的活动领域的自然界和自然物质、联系人和自然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等。在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便有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对这些不同内容的关系都可以而且应该从空间上来考察其广度、范围和深度、层次,也可以并应该从时间上来考察其顺序、节奏和变化、发展,还可以并应该从性质上来考察其协调、和谐与对抗、冲突,也可以并应该从数量上来考察其力度、水平和比例及比例之间的关系等。只有在这不同角度考察基础上全面综合,才能实现对于特定层次的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全面的整体把握。正如社会认识的要素研究必须按照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所实际具有的区别和差异来进行观念分解和离析一样,社会认识的结构研究也必须按照社会要素之间所实际具有的联系和关系来进行观念的整合和综合。这是科学地进行社会系统研究所必须坚持的客观性原则。

按照社会系统本身的内在结构来再现它们,就要把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看作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东西,看作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实现着的东西。对于考察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系来说,至为重要的是研究人的交往活动和在这种活动中得到表现与实现的交往关系。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每一个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个人都同其他个体处于直接或者间接交际中,他们都“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5]。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的性质和交往的方式,表现和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形式,这种交流的规模和范围则表现和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发展水平和实现条件。社会交往的历史发展,则表现着社会关系的拓展和进化。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造成了不同的社会形式。我们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世界基本矛盾和各民族内部特殊矛盾的相互制约的观点,来把握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正是我们今天科学地把握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之一。

id="heading_id_15"4.关于社会机体的功能研究及其方法

以系统方法研究社会机体的功能,就是把特定层次的社会系统放到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之中,考察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研究社会系统的功能,追求社会活动与社会控制的功能最优化,这可以说是全部社会认识活动的重要目的,也是社会认识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系统的功能既然是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得到表现和实现的,对于社会系统的功能研究也就必须始终以外部环境为基本参照系来进行。任何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都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因此,一定社会系统的具体功能也是近乎无限多样的。具体数列这各种功能,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在互为参照的意义上,对这种功能可从两个最基本方面来加以探讨:一是考察社会系统如何适应变化发展着的外部环境而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二是考察社会系统如何根据内在地发展着的需要和可能来改变和创造适合自己要求的外部环境。

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研究社会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考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输入输出变换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黑箱方法”,它对于测量社会系统的功能大小和优劣是重要的、有效的。但对于说明如何实现社会系统的功能最优仍然是不够的。系统的功能,不管是对自我的保持和更新,还是对环境的改变与创造,都是通过内在的要素和结构的变换、更新而实现的。因此,要全面把握社会系统的功能,尤其是通过人的自觉调控而追求和实现功能最优,还必须从功能方面来考察系统的要素、结构的优化问题。这就必须打开社会系统的“黑箱”或“暗匣”,对社会系统进行“开箱”功能研究。

从社会系统的内在方面研究整体功能的最优化问题,首先要考察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性质或素质的优化问题。系统的功能是在要素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每个要素在整体中都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有着自己特殊的存在位置和功能。要素的作用是整体功能的基础。要素不同,整体的功能往往有所不同。要素的素质,则直接地影响着整体功能的大小优劣。一个社会系统,小至家庭、企业,大至民族、国家,其功能的大小优劣都与其中的各种要素的内在素质密切相关。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又是人的素质方面。从活动方面看,人的素质主要是个能力素质问题,它包括人的感知—思维方面、知识—技能方面和情感—意志方面等。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使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其他要素活化、运动和联系起来,显示出系统的整体功能。从社会系统的内在方面研究系统的功能,还必须仔细考察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研究其优化的途径。社会结构的优化及水平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及其程度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包括各种社会要素所处位置的合理化、秩序的合理化和比例关系的合理化等。它们为特定社会要素发挥其功能提出要求,也为其创造条件。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结构主要是通过社会的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的通讯渠道来加以调整和控制的。这无疑正是管理学、运筹学等蓬勃兴起的重要原因。

id="heading_id_16"5.社会认识中的系统工程方法

系统工程,是各类人工系统管理技术的总称。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所给的定义,“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作为一种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运用定量化的系统方法,设计和实现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所以,系统工程方法又可以看作合理地认识、开发和设计时所运用的思想原理、方法、步骤、组织技巧的总称。社会系统工程方法是一个系统科学方法群,它包括系统分析、系统模拟、系统设计、系统管理等主要方法。作为过程,它们又是系统认识过程的主要环节。系统工程方法不仅指人们对于现实已有社会系统的认识,还包括对于理想的社会系统的设计、模拟和这种社会系统的实施及其管理等。这一整个过程,在实践上与前面曾经谈到的社会认识活动中的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的认识中的观察、预测、决策,以及追踪性认识活动中对实践过程的实施中的监测、反馈与调节、控制等构成的一整个认识过程具有相似性和统一性,可以看作对其从另一个角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系统工程方法的具体运用需要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它所贯彻和体现的系统思想,却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思想成果,是科学地认识社会必须切实坚持的系统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