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即预见,是对于尚未发生的社会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时间、形式、规模、状态和特点等在观念中的一种推测或构想,一种超前反映或预先瞻望。
id="heading_id_8"1.“未来的冲击”
前瞻性认识作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认识活动在时间上与回溯性认识活动正好相反,它认识的不是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社会事件,而是人类生活中尚未发生的社会事件,是人类认识的一种顺时间方向的运动过程。可见,前瞻性认识与回溯性认识体现和实现的是人类认识在时间方向上的两种基本向度。而促使人类认识向着这两个方向展开的,则是人类生存、活动和发展所具有的时间连续性和进步性,是历史和未来都以不同方式对现实人们发生的不可回避的影响。
未来尚未发生,何以和怎样对现实发生影响呢?这是与人们的现实活动与其未来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分不开的。人们在现实中积极地从事活动,总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结果。结果作为活动过程的产物,总是在一定时间以后的未来才能达到。因此,现实活动造成的结果是未来的,是服务于未来的。人们关心现实的活动结果,便必然关心未来;而关心未来,又必须返回来关心现实的活动。因此,人类在活动中的自觉性、预见性便通过在现实活动中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来。
未来问题与历史问题一样,本质上也是个时间问题。历史已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而未来由人们的现实活动所创造,并可能为人们的认识和行动所改变。因此,对未来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能”的一种积极表现,是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特有功能。但是,在今天,“未来的冲击”作为一种紧迫的和严峻的现实,却使得人们对于未来的关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一种被动的和应战的性质,甚至达到迷茫失措的地步,以至于积极地研究和掌握这种“未来的冲击”成为人们重新恢复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作为主体的自信心的重要前提条件。恐怕可以说,“未来的冲击”是作为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的一种现实结果而出现的。托夫勒认为,“未来的冲击是一种时间现象,是社会变化速度急剧加快后的产物”[7]。由于社会的运动速度加快,社会变化周期缩短,社会发展方向增多,和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日益增大等,人们对于这种“变化的变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应变准备,从而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不适应,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失调、沉重的思想负担和集体的茫然失措等,处于一种对于未来和现实的莫测、反感、忧虑、焦急,甚至是恐惧的心理状态之中。
人类社会的运动呈现出加速度运动的趋势,这是已经为人们以经验方式加以可靠证明的历史事实。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则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速度,把更多的东西充塞在一瞬间,从而既扩大了空间,又压缩了时间。按照传统的和习惯的对时间持续性的预期尚应在未来发生的事件,出乎意料地提早来到了人们的眼前,使人措手不及,却又迫使人们承认它们的存在,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发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里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多种事件同时发生,相关后果接踵而来,更是令人应接不暇,穷于应付,丧失主动性。在这里,现象上看,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变化缺乏准备;根源上,则在于缺乏对于未来的预见和掌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变是与预见相关联并以预见为条件的。对于社会的真正科学的预见却有两个要求:一是在空间上考虑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发展的总体;二是在时间上考虑事物发展的进化和发展及其速度节奏等。在这种意义上,人们认识中真正够得上科学预见的就为数不多。大多数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关注未来的眼界是又窄又近的。一个人的眼界局限于太小的领域,是危险的。人类也是这样,当他们正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局部的和眼前的胜利成就时,却意外地发现正经受着来自大自然的更大面积和更加长远的惩罚。因此,人们对于自己眼前的、周围的、局部的和暂时的问题的关注,应该在全面掌握和科学预见人类总体长远未来的前提下进行。而这里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人类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
id="heading_id_9"2.现实与未来的矛盾及其特点
自觉地把人类引向光明的未来,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理想世界,前瞻性认识活动在其中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作用。正是在这里,可以看到前瞻性认识活动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即现实与未来的矛盾。
现实与未来的矛盾,本质上是一个“时间差”问题,而且,预见的对象越长远、越宏观,即时间跨度越大,则时间差的矛盾也会越尖锐。这里的情况与我们前面谈到的回溯性认识中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时间差”的矛盾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时间差的方向不一样,是今天的现实认识主体力求观念地超前反映未来的社会状况。相应地,克服这种矛盾,思想的进程便与回溯性认识活动在方向上正好相反。它要求人们在深刻了解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向,并超越现实社会的运动速度,走在社会进化实际过程的前面去预先地构想其可能具有的方向、结果、途径和方式,为人们进一步作出目标选择和决策提供条件。
从内容上说,现实与未来的矛盾也包含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人们之所以积极地瞻前窥远,预见未来,是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足和对未来的追求相联系的。对理想社会的观念建构,既包含着对于社会发展的趋向性认识,又包含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它是对于一种社会趋势的肯定、追求与积极推进,同时是对社会发展中别的趋向的一种否定、舍弃与阻碍。目标设计是以社会预见为基础的,它在社会预见所揭示的社会发展多种趋势、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比较、抉择和决断,肯定和强化一种趋向,防止或削弱别的趋向,并根据这种目标来规划人们的现实行为,进行方案决策。因此,目标设计和规划侧重于人们自身的活动方面,它以社会预见(即前瞻性认识)的成果为基础,但又不能归结为社会预见。社会预见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客观地(不包含预言家的主观愿望)去揭示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趋向和可能后果,并作出社会发展的前景和趋向预报,为人们进行宏观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正是在这里,可以看出前瞻性社会认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任务和功能。而又正是这种任务制导着前瞻性认识活动的发展进程。
id="heading_id_10"3.科学预见三部曲
作为一个具体的认识(超前反映)过程,前瞻或社会预见也是由确定预测课题开始的。这种课题的设置本身就是一种预测,是对社会发展未来特定阶段可能发生矛盾或需解决的问题的一种预计。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预测课题应该包含三种基本要求:(1)定性:社会或其中某一方面将会出现一些什么性质和方向的前景;(2)定量:各种性质与方向的前景出现的可能性比例大小,将会有什么后果;(3)定时:各种性质与方向的前景出现的先后次序、长短久暂及影响如何等。这三种要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定时预测。一个完整的课题应该同时包含这几个方面,以全面地反映出预测对象的全貌。通过课题设置,把特定的预测主体(个人或集团)与预测客体(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之间的认识关系现实地建立起来,使得前瞻性认识能够通过主体—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在逐步地解决现实与未来的矛盾的过程中展开和发展。科学地预报社会未来大体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或叫“三部曲”。
id="heading_id_11"(1)搜寻现实社会,捕捉“浪潮前锋”
解决现实与未来的矛盾,只能从身边做起,从掌握现实出发,在现实中发现未来社会的萌芽。怎样做到这一点?托夫勒在谈到他对于社会趋势的预测时,提出了一种方法,叫做“浪潮前锋”分析法。他说:“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别与分析面临的变革。‘浪潮前锋’分析法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探求哪儿是带动我们前进的前锋。它把注意的焦点对准历史的中断——革新与破裂时期。这是识别变革的关键。”[8]
“浪潮前锋”,在我们看来,就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未来社会的萌芽、苗头、端倪。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新社会、新事物最初都以潜在或萌芽的形式存在于先前的社会和事物之中。对于新的社会因素及其萌芽的搜索,是在对社会现实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因素不同于同一社会中存在的历史因素。后者在性质上带着比较明显的过去的痕迹。新因素产生于现存社会之中,在其发展得尚不充分时,常常以现有的社会形式出现而将自己的真实性质隐含于内,并混迹于社会的复杂现象之中。因此,对于新因素及其萌芽的发现和判别,需要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否则,对新事物视若不见、听若罔闻之事常有发生。
一般说来,未来是现实的发展,现实是未来的基础,因此,要预报未来便必须了解现实。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应该说,未来是现实中包含的新因素的发展所造成的,离开了这种新因素的发展,则未来只能是历史和现实在新的时间和空间中的重复与循环。因此,预测未来,就是要抓住现实中包含的新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因素。对于社会中具有全新性质和生命力的新因素的搜集和把握,是从预测角度来把握现实的最重要任务。
id="heading_id_12"(2)解析新兴因素,掌握深层结构
现实社会中的新兴因素可能是多样的,它们代表着社会变化发展的多种方向或多种可能性。仅仅把握和捕捉各种新兴因素及其萌芽是不够的,这只是科学地预见未来的第一步。对这各种新兴因素加以解剖分析,确定它们在社会未来发展中的地位,是前瞻性认识的重要一环。
怎样估价各种新兴因素的地位和价值呢?必须把它同社会发展的深层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真正的社会发展,是从社会的深层结构开始的。各种社会现象,不过是社会深层变化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那些与社会深层结构中起着决定性变革作用的那些成分相联系的因素,才能在社会的变动过程中不断显现和壮大,最终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成为未来的现实。
而且,社会中往往同时存在的不同力量和不同趋向之间,有时相互迎合、补充,有时相互背离,甚至冲突,这就要求人们对它们进行双重分析与双重判断。一是客观趋势分析,考察其与社会深层结构的本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作真实性判断,以确证其内在必然性。二是主观需要分析,考察其与社会未来需要的功用、利害关系,并对这种联系作价值性判断,以决定取舍或褒贬。
正是在对于新兴因素与社会深层结构之间真实联系的认识和掌握中,显示出了不同预测者的水平差异和科学的预测方法的重要作用。在这里,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并尤其关注那些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些根本因素,确立正确的参照系。可以说,依据不同参照系来预见同一社会问题,人们会得出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意见。围绕世界发展的极限问题所展开的争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和形成的。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限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近乎无限的。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技术、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种种因素的限制,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又是有限的。人类面对着有限的发展界限,能依靠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限定中的超越,这正是科学地预见未来的重要社会功能。而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地预见未来,马克思主义者尤其强调对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预测,把它看作预测社会总体发展的关键指标体系。
id="heading_id_13"(3)进行趋势外推,作出预测报告
抓住“浪潮前锋”,并掌握了其与社会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就可以对社会发展趋向进行定量分析,进行趋势推论,预测出社会发展的可能趋向。
社会预测,主要是趋势预测。社会规律的作用过程具有趋向性质。在大量的社会发展趋势中选出客观上最主要的社会发展趋势,预测出下阶段历史过程的方向和大体状态,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向报告。正是在这种趋势预报中,社会预测显示出它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趋势外推,取决于对社会运动的历史与现实趋势的正确认识。社会运动与自然、思维运动一样,有一定的节奏或节律。社会运动的节律,可以通过动态的时间序列用统计方法描述出来。在某种社会节律范围内,可具有几种发展趋势。它们可表示为被时间函数表征的某些轨迹的集合。社会节律范围内的平均时间函数,就是社会趋势。把过去出现的和现在起作用的趋势延伸到将来,这就是外推基础上的社会预测。
趋势外推,是社会预测的主要形式.就其具体方法来看,现在已经非常多,本书不可能一一列举。一些专家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类:一是按基础期的稳定趋势简单外推至某一时间区间,计算出当时的一般状况;二是用包络线的时间序列外推;三是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时间序列的外推;四是在形态学情景描述基础上利用“目标树”进行外推;五是在历史类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外推[9];等等。
与趋势外推方法同时并用的,还有预测专家估计法(如著名的德尔菲预测方法)和模型法等。人们综合运用这各种方法来揭示社会运动的趋势、方向和各种可能状态,并根据社会的特定需要将其中的某些趋势和方向特别明晰地超前描绘和“再现”出来,为人们进行目标设计和方案决策提供材料,使人类社会的行动真正奠基于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