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说道:“下一站就是维州菜,有兴趣可以报名参加啊。”
陈建祥的妻子连忙摆手,谦虚地说道:“哎,那么专业的直播,还是不要了,我那些充其量是家常菜而已。”
其实,他们想得太严重了,杨立新经常跟翁秘接触,非常了解餐饮联盟的水平去到哪儿。
也不是说,家常菜就一定上不了台面,就算是真的做餐饮的,也不见得就很专业呢。
再加上,美食是不分阶级和国界的。
不过,他们不想参加,多半也是有自己的考虑,杨立新这边也没有过多的强求。
结束了澜东这一站,杨立新他们接着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市区。
这一站,是介绍维州菜的。
是的,不知不觉,维州建城也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
独特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风情,造就了独特的维州菜文化。
很多人说维州菜是甜口的,这其实是受到了“南甜北咸”的影响。
古早时期,维州菜,其实是属于咸口的,因为维州人都很勤劳刻苦,从来不会去想这儿想那儿的,都是勤勤恳恳地耕作。
因为大量地流汗,必须多多补充盐分,因此,在早期的维州菜,一般都是重盐。而另一方面,维州属于岭南地区,气候潮湿,不利于食物的储存,肉类、蔬菜、水果,都得经过盐的洗礼。
因此,早期的维州菜的特点,都是偏咸的,这也符合劳动人民的需求,以下饭为主。
像盐焗鸡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据说,是因为维南区在古代是我国的大盐场,这里常年提供海盐,而盐又属于官盐,而维州、繁丰和北津等地又是盛产三黄鸡,因此,聪明的维州人,又将两者合二为一。
竟然无意中开发出了一道名菜,而这名菜,真正扬名却又是在博京。
而维州第二道名菜则是因为维州很多从北方来的客家人,客家人南迁,带着思乡之情。因为南方不适合种植小麦,因此无法制作饺子皮。
但是,这又怎能阻挡客家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各种脑洞大开,酿豆腐、酿春卷、酿茄子、酿辣椒、酿春,甚至酿猪大肠。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酿豆腐了。
而第三道维州美食,就更附有维州特色了。
维州盛产一种梅菜,当年赵佗在攻打博京之前,第一站就是维州境内的古城,但是,赵佗所率领的军队是北方的将领,来到当时还是布满瘴气的岭南,自然是水土不服了。
但是,那个时候,一个叫梅姑的女子,将当地的一种菜蒸熟了给他们吃之后,军队竟然意外地恢复了体力。
这样子,军队一路西进,拿下了维州,最终拿下博京。
这不知道是替古维州人高兴,还是惋惜。
不管怎样,这三道菜俨然成为了维州的代表,并称为“维州三宝”。
和别的客家城市不一样,维州因为靠海,因此人的思想更加的开阔些。而且,当年的维州人,也更加敢打敢拼。
杨立新现在对接的传承人,罗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罗辉出身普通农民家庭,本来无依无靠的他,凭借着一双巧手,最终,从学徒开始,一步一步地走来,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维州菜的宗师。
这个罗辉原本是不想过多参与太多商业行为,因为,他之前已经上过了国视和博东等一些大电视台,还出书立传,这些成名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过去的辉煌了。
可是,看中了是文化馆的非遗推广公益活动,加上杨立新的客气礼貌,这才接下来。
杨立新开始跟他聊上两句,他几乎就领悟到了这个直播是怎么流程了。
所以,当郑露丝就位,准备直播的时候,罗辉居然还能反引导起郑露丝。
事后,郑露丝也表示,这是她见过最厉害的一位了。
“非常感谢,咱们的维州菜宗师罗辉先生参与咱们的直播啊。”
罗辉却只是淡淡一笑说道:“我不敢妄称自己为宗师,只不过,我的年纪确实在维州餐饮来说,确实有点大了,也走过一些弯路。不能说见多识广,也只是略懂些皮毛罢了,你们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