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创作(1 / 1)

1865 年 3 月 18 日,哈代投了一篇散文《我是怎样替自 己造了一座房子的》给《商会杂志》,得到发表,赚取了 3 镑 15 先令的稿费。这是他第一次在刊物上发表作品。

哈代的这篇散文受到评论家的关注,这是一篇很有趣的 文章,明显有模仿他所喜欢的当代作家文章的痕迹。《我是 怎样替自己造了一座房子的》的开头部分是萨克雷的文体, 当哈代写到对话和人物的时候,又采取了狄更斯的模式。

当然,哈代对人物的观察方面有他自己的特点。他对建 筑师在财务方面的快速计算以及对房子隔间的设计,都描写 得细腻而有趣,“不论我接不接受,专业的意见都自然地进 入我的脑中”。 哈代对人物观察的细密程度,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即使是细小的地方,哈代也能够掌握人物性格的缺失,包括他自己的缺失。

这篇小文章虽然写得很成功,但后来被哈代认为“太没 有价值、太不具典型”而放弃了。他的自我批评并不是虚假 的自谦,他坚决地放弃散文的创作而开始作诗,他发表了有 关诗人和诗的演说,强调诗比散文更优越,他甚至批评了狄 更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开始有系统地进行诗的自我教育。

1865 年,哈代加深了对诗的研究,正如他所做的每一 件事一样,他完全讲求系统、讲求方法。他连续买了《从乔 塞到尼生之间的英国文字》《标准发音辞典》和《韵律字典》, 后来又买了一本《英国文学手册》。这些都是他阅读和写诗 时的指导。他在《英国文学手册》第 11 页里的一段文字上 所写的注记,可以显示出他需要这些指导。他想研究每一个 诗人的著作,但是这需要巨大的花费。在研究莎士比亚的作 品时,哈代幸运地碰到了票价便宜的《亨利四世》的公演, 他挤到戏台最前面,拿着戏院所发的台词,凑着灯光一边阅 读一边看演出。他用这种最直接的方法熟记了台词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他以后的小说里常常加以引用。

哈代买了斯宾塞、弥尔顿、赫伯特等人的著作,还有巴 特勒的《胡迪布拉斯》(讽刺清教徒的诗)和波西的《废墟》。 他也阅读了柯勒律治的诗集和华兹华斯以及雪莱的诗。哈代 读诗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逐字求解把诗的意思弄得更清楚。

哈代第一本印行的小说里面引用了许多雪莱的诗句,他的朋友巴瑞爵士后来得到了他年轻时所读的雪莱诗集。巴瑞说:“在这本诗集里有着成百成千的注释,就好像一个时代 的青年诗人写给过去时代的青年诗人的一封情书一样。”哈 代所读的雪莱的诗集有一本现在还保存着,他曾在上面签了 名,而且做了很多注记。虽然这些注记多半是涉及诗的欣赏, 但很明显哈代曾把雪莱的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写作中。例 如《伊斯兰的起义》这首诗影响了哈代当时的创作,他终生 都很喜欢这首诗。哈代在《获释的普罗米修斯》这首诗上的 注记特别多,他非常注意描写自然力量的句子,而这一点正 是现代人对雪莱的诗更加欣赏的地方。这本诗集中哈代经常 注记的地方,在他后来的诗中都加以运用,而且运用得极为 精熟。他最后的注记是:去爱,还是忍耐?坚持希望直到实现希望。 从它的残余中创造出它所期待的情况。

哈代初期的诗大都应用这种体裁并蕴含坚忍的哲学。 这一时期,哈代似乎还没有受到华兹华斯诗句措辞用字的影响,不过中年以后,他所写的诗却明显地有着华兹华斯 的写作特点。哈代对司各特的诗的热爱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他买了很多司各特的诗集。

有人说布朗宁对哈代早期的诗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其实并非如此。哈代初期的诗的文体和句法完全是哈代自己的,似乎和布朗宁大胆的韵法和文法

秩序不一样。除这一两点之外,哈 代直到晚期的小说中才引用到布朗 宁的诗句。至于反映出布朗宁叙述 故事形式的突然终结和普通对话句 法,以及主题选择等的叙事诗,也 都是哈代的晚期作品。

哈代的诗歌文体可以直追莎士

比亚。哈代重视字义的研究和运用,并且适当地运用了一些 建筑方面的字眼和家乡俚语,来加强诗歌的意义和自然的味 道,同时还注意简洁、明快。

哈代初期的诗当然不是完美的,经过两年的努力后,他 终于写出了最突出的一首。这首诗是《中性色调》:有一年冬天我们来到池塘边, 泛白的阳光就像上帝的不悦的脸色, 贫瘠的土地上躺着几片落叶, 是梣木的落叶,灰色的落叶。

你用不经心的眼神看着我, 反映多年来我们之间琐碎的争执; 我们已经习惯互相敷衍— 付出的代价是我们的爱情。

你嘴上挂着的致命的微笑,

活气尚存,是唯一能被扼杀的东西; 一丝苦笑掠过你的脸, 像一只不祥的鸟鼓翅飞过。

生活向我证明爱情是谎言, 容易败坏,这种觉悟让我再一次 看见你的脸,被神诅咒的太阳,孤树, 还有围绕池塘的灰色落叶。

这首诗完全体现了哈代的风格,用语简洁、感情真诚。 这首诗和乔治·梅瑞狄斯的诗一样,能够完全表达出这一对 不快乐的情人的情绪,并且有着真实感。

哈代在创作了《中性色调》之后的几个月,又作了一 首题名为《沉思的少女》的诗。从这两首诗的比较就可以 看出《中性色调》的独特,最喜欢挑毛病的批评家都认为 那是哈代一生最好的诗。但是,《沉思的少女》也不失为一 首好诗:“默默无闻的人儿,你为何经常 独自一人悄悄地溜开?” 她猛吃一惊,微微掉头,满面羞色地说了起来:

“每当风标指向他那遥远的故乡, 我就登上陡峭的山坡, 我想吹拂过他嘴唇的微风, 此刻也会在我唇边抚摸。

每当他披着晚霞散步, 我就徜徉到白色的大路, 心中甜蜜地沉思冥想: 这条路会连接他的脚步。

每当驳船向伦敦航行, 我观看着它们在远处消逝; 他的窗口正朝着码头, 驳船的来临他能尽收眼底。

我去迎接夜空中的明月, 赏月给我们带来了满足; 只要他还有着昔日的情趣, 我们的目光就能在夜空任意撞触。”

《沉思的少女》具有一首伟大诗篇的许多元素。这首诗非常写实,诗的景、意都组织得很好,非常具有想象力。

在哈代一生中的其他阶段,每当感情上或事业上遭受到 挫折,常常就会引发出他新的创造动力而达到一个新高度。 因此,需要了解哈代这两年内所发生的事情,以便找出他所 写的《中性色调》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深度。但是他所留下来 的记录非常少,几乎无迹可寻。在少数记录之中有一篇是他 在 1865 年 6 月 2 日记下来的:“我的 25 岁生日,没有什么 太值得感到愉快的事情。我觉得我好像活了很久,而所做的 事情却太少了。晚上在月光下散步,想着再过五年我还会思 念哪一个女人。”似乎哈代当时最关心的是两件事情——事 业和爱情。

哈代把他的诗寄给很多杂志社,但都给退了回来,没有 一首被采用,这使他获得一个奇特的结论——从事建筑行业 就没有办法写出好诗。实际上,他对建筑工作也感到了厌倦。 他认为写诗和从事神职可以并行不悖,于是全心全力研究起 神学来。但是,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虔诚地到教堂去了,他 对宗教的热情正大幅度地消失。这一年,他没有在他最喜欢 的《圣经》上留下任何注记,他处在转变职业的痛苦之中。

证明哈代因爱情而最后失去对宗教的信仰的证据非常单 薄,因为唯一证明两者相关的证据只是他在宗教书上所记下 来的一条注记。即 1865 年 11 月 26 日,他在《基督徒的一年》中的一句诗下面画了一条很粗的线。这首诗是:如果一个心灵跟另一个心灵

完全共鸣,而以爱情相应, 软弱的凡人就会狂喜迷失,沉溺尘世, 不再聆听上帝更纯洁的圣训。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尘世爱情的欢乐太强烈,凡人应该避 免,防止人们忘却了对上帝的信仰。但是哈代的注记似乎是 宣布他已经找到了更令他心情愉快的事,那就是某一个人的 心灵已经和他的心灵“完全共鸣”,而不想再“聆听上帝更 纯洁的圣训”。这似乎很清楚地显示出哈代在这个时候已经 陷入了爱河之中,而这位和他心灵完全共鸣的女孩子的强烈 爱情使他放弃了想做一名诗人兼传教士的计划。但是这个女 孩的名字却没有任何记载。

虽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零碎,不过两个人的关系似乎 维持了好几年,而且非常亲密。哈代在给他妹妹玛丽的两封 信中,都提到了一个女孩子,但是只写下她姓名的字母 H.A。 从这两封信中看来,哈代的妹妹似乎和这个女孩子很熟。在 第一封信中,哈代提到这个女孩子最近生了病,并且问到这 个女孩子有没有给玛丽写信。信一开头就显示出了哈代和这 个女孩子的关系已经维持了两年半之久。在第二封信中他问 玛丽,是不是方便带那个女孩到她那里去度圣诞节并且住上 一两天。这一点显示出他和这个女孩子的关系已经到达可以单独带她出外旅行的程度,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玛丽住的地方很小,他要带这个女孩子到玛丽那里去,这一点也显示这个女孩子和玛丽是同一个阶层的人,很可能是一 名教师。在那个时候,只有和玛丽以及哈代同一个阶层的女 孩子才会有如此前卫和自由的思想。由于玛丽个性内向而且 十分崇拜她哥哥,很可能会同意哈代带这个女孩子到她所住 的地方,因此哈代和这个女孩子就到了玛丽教书的地方,而 时间正是寒冷的隆冬。如此说来,《中性色调》所描写的凄 凉景象很可能是有事实背景的。

这几年哈代因为受到一个女人的影响而怀疑信仰的情 形,对于哈代后来所写的小说《无名的裘德》的男女主角有 很大的影响。

1895 年,哈代给埃德蒙·戈斯的信中曾谈到这本小说 中的女主角苏·布莱赫德:“苏一直是能够吸引我的那一类 女人,但是描写这类的女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直到 现在我才动笔。”“一直”这两个字含义模糊,但是这两个字 显示他早已认识了这么一个女人。苏讲求理性,有着反教会 的偏见,她批评《圣经》。根据资料显示,苏很可能就是哈 代在伦敦所认识的那个女孩子的化身。

批评家认为苏这个角色是代表那个时代的“新妇女”, 不安于现状、有知识。更有代表性的说明是苏也失去了宗教 信仰,她虽然一直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但是她所用的话语显 示她是康德实证哲学的信徒。她在和裘德辩论宗教问题的时候,是用康德的读者所熟悉的话来嘲笑裘德。当裘德希望求学以便做传教士的时候,她就讥笑说,牛津大学的神学是反知识的。她指责牛津大学和牛津的传统宗教信仰为“一处充 满了拜物教徒的地方”,而这些正是康德所说的话。康德认 为人类在早期历史中已经度过了宗教信仰的阶段,并经过了 玄学而到达科学的或“实证的”哲学,实证哲学就是未来的 “宗教”。苏指出裘德会像她一样,最后也会抛弃宗教信仰。 哈代所描写的苏是反宗教、唯理主义者,她讲求科学的“实 证”,而这个女孩正是使哈代失去宗教信仰的人。

哈代在 1866 年所写的诗都充满了苦闷和幻灭。有人结 婚了,但是他没有份,他自己结婚生孩子的梦想不能实现, 因此他说,“自然”太不关照他了!他的十四行诗《突变》 似乎反映出他的一种心理状态,认为爱情注定是没有好结果 的,因此最好不要坠入爱河。

1866 年这一年,很多忧郁不乐的事都笼罩在哈代的身 上。不过,他丝毫没有放弃许多他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其中 最主要的还是自我教育和在知识上自求进步。1865 年 10 月, 他开始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晚上到伦敦大学学法文,不过 他说“由于同时也专心研究英文诗,我在法文班上并没有做 太多的练习”。法文课本前后的空白扉页证明他的心思飞到 了建筑和私人事务上面。扉页上有以速记写下的一个建筑方 面的问题。

1866 年年初,哈代写下这样的话:“某一个人,他悄悄地忍受着感情的激动。”这“某一个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一项记事说明了这感情的激动指的是什么事情——对一个头脑能够容下许多事情的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不让他了解 有关某一特别事情的一般情形。这项记事似乎暗示某一项私 人事情比学习法文文法还更使他痛苦。5 月 14 日,他的失 望凝结了,他写下一段诗句:在有保卫的寒冷的安全之中, 他再度混合于他同一类人的幻想的平安, 而认为他的精神现在已经牢固地固定于 以及包围于一种无懈可击的思想, 其中虽然没有欢乐,也没有悲伤; 他可能站在人群之中,不为人注意, 从群众去搜寻适合的推想; 如他曾经在陌生的地方 在上帝和自然奇妙事迹中所曾找到的一样。

写下这些诗句的一个星期后,哈代前往苏塞克斯山下面 的芬顿村。他在那里为一座哥特式教堂绘了一幅很漂亮的素 描。教堂坐落于群树之中,从上面的山上可以看到教堂的尖顶, 背景有初夏青翠的树叶。这些让他的心情似乎愉快了一些。

哈代把他那种拜伦式的深沉而高雅的忧郁以一种典型的 文字表达了出来:“一个人的悲伤总是带有一种可笑的味道,但如果是深刻到极点,则情形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在这一年终了而另一年开始的时候,他的哀伤转到有点可笑的方向,但这或许是一条健康的出路。他想用 无韵诗写剧本,还想到戏院里去找工作。无奈他体形不够健 壮,仪表也不够俊朗,到处碰壁,后来经人帮忙,在一个戏 院里跑龙套,但是他并没有能够得到他所渴望的戏词方面的 教育,不过因为有了这次经验,他后来写成了一首双行体诗。 诗中描述了在微弱灯光下空旷的戏院,以及穿着褴褛衣服、 打着呵欠的演员们冷淡、灰暗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