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查理和雪尼在无忧无虑地成长,但是生活的窘困还是悄悄地降临到了这个三口之家。

不知不觉,雪尼到了上学的年纪,已经不能再陪查理在家玩耍了。莉莉·哈丽不放心将查理一个人放在家里,就只好把他带在身边。剧团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这个瘦小的男孩,因为查理总是能给演员们带去很多快乐。一次,他学着剧团团长的样子给演员们进行“指点”,那个神情和口吻学得像极了,就连团长都被逗乐了。剧团的演员们都相信查理将来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并且经常当着他母亲的面夸奖他。

这样的生活仿佛在一夜之间便如肥皂泡那样一个接一个地爆裂。

由于过度劳累,查理的母亲嗓子渐渐地坏了,原本清亮的嗓子突然像生锈了的机器一样卡壳,发出怪异沙哑的低沉声音。那时经济萧条,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莉莉·哈丽又不得不登台表演。这一年,查理·卓别林5岁。

生活的煎熬,使她的嗓音愈来愈糟,偶尔在演唱中途,嗓音会突然变得沙哑,经常受到无情的哗笑和嘘声。后来她在剧团里的生意越来越少,剧团的生意也越来越冷清。

出于无奈,莉莉·哈丽只好到伦敦以外的地方去演出。那一次是在伦敦西南的奥尔德肖特自治市的俱乐部里,这是一个军事基地,观看表演的多是士兵。这些士兵平时都骄横惯了,只要台上的表演不如意,他们便会找茬为难表演者。

一天晚上,莉莉·哈丽不放心把查理留在租住的房子里,就把他带到了俱乐部。她演出时,查理从后台蹑手蹑脚地上了舞台,躲在二三道侧幕后,看妈妈演出。

哈丽刚唱了几句,嗓子就变沙哑了,台下的观众立即谩骂声四起。这时俱乐部经理急中生智,对她说:“出现这样的场面确实让你很难堪,不过还有补救的办法。”

哈丽摇摇头,沙哑地说她嗓子不行了,只能让其他演员上台了。

这时经理提议让查理上台去替代母亲的角色,以便继续演出,维持场面。哈丽担心地说:“他还只是个孩子。”谁知这时查理把腰一挺说:“妈妈,您放心吧,我替你演出。”

在一片叫嚷声中,经理牵着查理·卓别林的手把他带到了舞台中央,面向观众作了简短的介绍,然后把他单独留在了舞台上。在强烈的灯光下,面对着烟雾迷蒙中的人脸,随着伴奏的音乐,查理竟毫不心慌地大声唱起那时正流行的《杰克·琼斯》:

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

你不是见过吗?他常常在市场上奔跑,

我可没意思找杰克的错,

只要呀,只要他仍旧像以前一样好。

可是呀,自从有了金条,

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他才唱到一半,钱币就像雨点般地抛向舞台。于是他立刻停止歌唱,天真地说:“我必须先把钱捡起来,然后才可以继续为先生们唱。”这一来,引起全场的鼓掌和笑声。这时,经理急忙走出来,笑着帮他捡拾钱币并包在手帕里。查理以为他要把钱拿走,一脸焦急的看着他说:“先生,你可不能捡着归自己,这全都是我的。”观众们笑的更欢了。尤其是当经理捡完钱退入后台时,查理一个劲儿紧跟在后面的那副模样,观众席上的鼓掌、吼叫、哄笑声,简直是震耳欲聋,等到经理把钱交到查理母亲手里以后,他才回到台上继续唱下去:

可是呀,自从有了金条,

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看看他怎样对待朋友,

让我心里十分地糟糕。

现在呀,礼拜日早晨他要读《电讯》,

可以前,他只会翻一翻《明星报》。

哎,他得意地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查理边唱边舞,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几个大人才做的动作,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喝彩。最后,他还模仿母亲的模样,唱出了那首《爱尔兰进行曲》。

第一次登台就大获成功,这使5岁的查理终生难忘。揭开了他舞台生涯的第一次大幕,却也是他母亲舞台生涯的最后一次。

幸福的家庭大多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此以后,莉莉·哈丽就被命运之神作了无情的安排,她再没有恢复她过去的嗓音。时令转入冬季,接踵而至的是生活日益困苦。

由于家境拮据,查理家的住处由三间换成两间,最后搬到西区一间又湿又暗的破屋里。

人在无助的时候,总是会将希望寄托于上帝,希望得到他的恩赐。莉莉·哈丽同样也选择了上帝,她加入了当地的天主教,还经常到威斯特桥路的教堂做礼拜。每当风琴乐曲悦耳地演奏起来时,查理便会看到母亲眼中的虔诚的泪花……

查理的父亲老卓别林在得知他们母子3人的处境之后,瞒着现在的妻子露易丝,每周送10先令给他们。可是好景不长,由于老卓别林无节制地酗酒而影响演出,不久他也失业了。就这样,每周10先令的补助也没了。

在那个时代,穷人家的妇女,只能去帮佣或是在榨取劳力的工厂当女工,此外别无他法。凭莉莉·哈丽的条件和耐力,有时可以找到短期的看护工作,但一来机会不多,二来时间短暂。幸运的是,她过去曾经替自己缝制过戏装,学会了一手好针线。于是她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租了一台缝纫机,替教会的教友们缝缝衣服,勉强赚上几个先令以供养雪尼和查理。

即便在这样窘迫无奈的日子里,哈丽仍能尽到一个好母亲的职责。她将自己的衣物、鞋子改制后给孩子穿,随时纠正孩子们的不雅语言和错误,把阴暗的屋子收拾干净,省出一点钱为孩子买上一本连环画。

没有活干的日子,家中只剩下哈丽和查理,但是查理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母亲会给自己讲很有趣的故事。

哈丽知道自己的嗓子恢复无望,但是她以母亲的眼光看出了查理和雪尼的艺术天赋。她经常放下手中的针线活,为孩子们表演她拿手的歌舞剧。她的乐观、热情、幽默,以及对戏剧事业的爱好、追求,就这样渗透进查理和雪尼的幼小心田。

当生活越加拮据时,哈丽又患了偏头痛,不得不停下针线活,躺在幽暗的房间里休息。有时教会给她们一点捐赠,雪尼利用上课前后的课余时间去卖报,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总比一点收入都没有的好。

境况愈来愈艰难,哈丽想找一份工作,却始终未能如愿。母子三人无力支付房租,哈丽赖以维生的缝纫机也被搬走了。因走投无路,哈丽不得不去找律师想跟老卓别林交涉扶养子女的问题。但是律师看得出老卓别林也无力承担,所以他劝哈丽带着子女到兰贝斯当局请求救济。就这样,因为没有选择余地,1895年夏季,母子三人一起进入了兰贝斯贫民习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