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夏天,20岁的女高音波琳娜很快蹿红。1839年5月,她曾在伦敦的皇后戏院演唱了罗西尼的歌剧,并到诺昂给索朗日当了音乐教师,与肖邦和乔治·桑共度了两周。肖邦说:“我们很少谈音乐。”乔治·桑与波琳娜间发生了矛盾,但是肖邦却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这注定了肖邦与乔治·桑之间终究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乔治·桑的女儿索朗日从小在不正常的环境下长大,她是个被宠坏的女孩,自私、缺乏纪律。在她来诺昂度暑假前,乔治·桑曾给她写了一封信:“你的哥哥和我都很爱你,但是对于你的一些过错,我们并不打算姑息。你必须要改正这些过错,要根除你的自私自利、喜爱发号施令及疯狂而愚这首《B小调钢琴奏鸣曲》并没有反映出他这几个月以来所经历的丧父的哀恸心情,可见他已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但是他也是一个缺点不少的人。乔治·桑对他的哲学态度和喜怒无常的坏脾气,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她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姐姐露易丝,邀请她和她的先生到巴黎来探望肖邦,并在夏天时一起到诺昂。
你们一定会发现,从上次你们看过他以后,我那可爱的男孩(肖邦)变得更脆弱,改变更多。但是你们不必对他的健康情形惊慌。过去 6年以来,他一直都保持着这种样子,在这段日子里,我每天都和他见面。我希望能利用这次你们与他共处的机会,让他的性情变得坚强些,至少我确信,在一种正常的生活和照料之下,他的生命会和其他任何人一样,能够持久。
与姐姐的重聚让肖邦感到欢欣鼓舞,9月,姐姐离开了诺昂后,他给姐姐写了一封信:每当我走进房间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察看,看是否还有你留下来的值得回忆的事情。我在你休息的地方找到一些回忆,可惜我们只是曾在那儿喝过巧克力奶……更多的回忆留在我的房间,桌上放着你的刺绣——一双拖鞋;在钢琴上,我发现了一只本来夹在索朗日已经 16岁,她比较同情肖邦,并且不喜欢奥古斯丁,她常常数落奥古斯丁的卑微出身。所以在这场家庭冲突中,莫里斯和奥古斯丁联合起来对抗肖邦和索朗日。乔治·桑左右为难,很不自在地处在矛盾中。最初,她保持中立,但在莫里斯的煽动和圈套设计下,乔治·桑逐渐偏向于莫里斯一方。
最早的一场冲突是在 1845年的夏天。莫里斯和奥古斯丁鼓动家中的其他仆人联合起来反对肖邦的波兰籍仆人——这是他唯一能用本国语言交谈的人。在一场喧嚣**后,痛苦的肖邦只好辞退了他的波兰籍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