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巅峰(1 / 1)

马约卡岛上的创作

肖邦热恋着乔治·桑,虽然乔治·桑形容自己对肖邦的感情,仅为“母性的爱”。她正着手写一本小说,并忙着教导她的小孩。乔治·桑还养了一只羊,以便挤羊奶。她亲自料理三餐,并且让新环境像个家的样子。她也与孩子们一起嬉游,还和他们一起到帕尔玛去看戏,但她最主要的心思还在小说创作上。肖邦则继续作曲,因为身边有乔治·桑,让他得到了很多灵感。肖邦由于健康不佳,不得不待在修道院里。当他独自一人时,他觉得非常恐惧不安。据乔治·桑的说法,维德莫沙对肖邦而言,是个充满着恐怖和幻象的地方。

乔治·桑和肖邦最初计划到马约卡岛时,是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创作经验,但是事与愿违。肖邦创作新乐曲的梦想只实现了一部分。他的钢琴由于运输不便,直到 1839年元月中旬才送到,所以他只好先使用当地的粗劣钢琴。

《前奏曲集》终于完成了,在 1月 22日,他给朱利安·方塔那写信,请他亲自交给普莱尔。虽然这本乐集的大部分是在来马约卡岛以前写好的,但其中至少有 4首是在岛上完肖邦在马约卡岛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很忧郁的,似乎都表现了他内心所受的煎熬痛苦。例如他那首悲剧色彩浓厚的作品《C小调波兰舞曲》就曾被俄国作曲家比喻为“波兰沦陷的悲歌”。

人们都认为,肖邦那首忧郁的《C小调波兰舞曲》和另外一首姐妹作有一个很强烈的对比。那首充满了希望的姐妹作《A大调波兰舞曲》是他 1838年前往马约卡岛前,在 10月作的。一种严厉而残酷的现实生活取代了早期单纯而美妙的生活景象,肖邦已濒临绝望的边缘。

暴风雨的乌云表现在他戏剧化的《第三谐谑曲》中。1839年 1月,他着手写这首曲子,同年夏天完成。他把这首曲子献给了他最亲密的朋友,也就是他的学生阿道夫·古特曼。古特曼比肖邦小 9岁,他是第一个强有力地演奏出谐谑曲的和弦节奏的人,他因此声名大噪。有人说他这种强有力的演奏,“使桌子都被敲破了一个洞”。

肖邦终于看清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人们不和蔼,他内心孤独,气候对他的健康有不利影响等,这一切都加深了他的不安,也影响了他的行为,最后,他整个人差不多快要被这种困苦的环境所吞噬,内心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最后,他与乔治·桑不得不决定结束他们的马约卡岛生活。冬天的雨季结束后,他们离开了这个岛屿。

肖邦虽然喜欢过平静的生活,但是在 1840年 4月 24日那天,他在一次公开场合露面了,是去参加他的一位法国男高音朋友的纪念会。

5月,肖邦和乔治·桑去热那亚旅行,这个城市对乔治·桑而言,有许多值得她回忆的东西,因为在 1832年的时候,她曾和一位诗人私奔来到这里。

6月,她和肖邦搬到了她在诺昂的乡间住宅,在这里,他们和朋友们一起享受了温暖的夏季和乡间生活的乐趣。在诺昂生活的这几年,肖邦的创作才华达到了巅峰。

最初,肖邦对乔治·桑那栋路易十六风格的房子和内部摆设很着迷。他给童年好友葛兹马拉的信中说:“这个村子非常美丽,有夜莺和云雀。”平静的乡间景致也时常会出现在乔治·桑的作品中。当时一位现代作家艾琳娜曾经这样描述乔治·桑的庄园:“这座庄园朴实而美丽,大门就对着广场和花园,这个季节,还能闻得到白色的紫丁花香,很难得;灌木盆景陈列在阳台上;葡萄架形成了草坪上的走道,陈旧的塔上是一群野鸽子的窝巢。庄园还有一间农场、一片树林,树林里长满了野生草莓。蜿蜒曲折的因得河像一条飘逸的丝带从附近流过,让人陶醉。”

肖邦的一些朋友对这个庄园也印象深刻。画家德拉克罗瓦说:“这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偶尔会有一阵风吹过你的窗户,玫瑰花香芬芳扑鼻。从肖邦房间里传出他正在作曲时弹出的音乐声,与夜莺的歌声混合在一起。”

夏天结束了,诺昂似乎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吸引肖邦了,他热切希望回到巴黎,回到他的朋友、他流亡的同胞身边,回到社交界和知识分子的环境中,这是他 10年前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他为回去做了准备计划,方塔那一边为他安排商业上的事情,一边为他和乔洽·桑分别寻找住宿的地方。

肖邦和乔治·桑想要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知己关系,而不是一对热恋的情侣,他们也成功地瞒过了很多人,包括肖邦的父母。